夏文运(抗战时期谍报英雄)_百度百科

夏文运

抗战时期谍报英雄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夏文运(1906—1978),字承尧,化名何益之,出生于金州老虎山会大朱家屯(今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大朱家屯)。1932年3月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回到大连,同年担任侵华日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和知鹰二的随身翻译。之后为李宗仁所劝,成为秘密情报人员,刺探日方机密,助力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夏文运提供的情报在价值及迅速、准确方面在抗战初期“是独一无二”,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曾任伪《新民报》社社长、伪山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50年代初,夏去香港,转而去日本与日本妻、子定居东京,曾任日本东京铁道株式会社嘱托。1978年病逝于日本东京,终年72岁。 [1]
(概述图来源: [1]
中文名
夏文运
别    名
何益之 [1]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6年 [1]
逝世日期
1978年 [1]
毕业院校
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1]
职    业
特工
主要成就
抗战期间刺探日军绝密军事情报
出生地
辽宁省大连市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06年夏文运出生于金州老虎山会大朱家屯(今大连市金州区七顶山满族乡大朱家屯)。1913年入老虎山第一普通学堂,1917年考入关东州公学堂南金书院高等科,1919年考入旅顺师范学堂。毕业后,由于各科全优,得满铁公费于1925年考入日本广岛高师。
1932年3月,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毕业后回到大连。因其学历过人,日语甚好,被日军看重,于同年担任侵华日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和知鹰二的随身翻译。1931年至1936年,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与蒋介石对立的广东和广西二省均处于半独立状态。侵华日军利用中国当时的分裂局面,煽动地方势力派李宗仁同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抗,遂派出各色人物去广州游说李宗仁。和知鹰二多次与李宗仁会谈,夏文运担任谈话翻译。后李宗仁与夏文运私下约定,让夏做其秘密情报人员,刺探日方机密。夏当即允诺,并谢绝任何报酬。
1934年至1935年,夏文运将“日本派大批人员到印度支那半岛和东南亚国家活动”的情报向李报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少壮派军人土肥原等人得势,侵华战争规模逐日扩大,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夏文运得到和知鹰二(反对侵华,属北进派)庇护,在沦陷区行动自由,搜集日方许多重要军事情报,通过设在上海法租界一位日籍友人寓内的秘密电台发出。中国第五战区情报科以专用电台接收,专用密码译出。
1937年12月,夏文运提供情报:日军占领南京后,即派其第13师团从津浦线北上作战。李得此情报,即令桂军第31军空心退却,诱敌深入,待敌窜至淮河北岸,再加以堵截,并令李品仙等第11集团军在津浦铁路两侧夹攻,制敌于淮河以南,使日军不能会合作战。1938年2月,夏又密报李:日军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所部,从胶济路南进蒙阴、沂水等地。李宗仁料定板垣将进攻临沂,因此命令庞炳勋推近临沂阻敌,又调张自忠部驰援庞部,导致板垣师团终不能与矶谷廉价的第10师团会合,从而使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此战役歼敌2万余众,矶谷师团的主力被彻底歼灭。1939年4月,夏又从上海发来密电,详细报告日军扫荡五战区的战略及兵力部署情报。据此,李下定决心,巧妙布阵,率部苦战月余,终于击溃进犯之敌,毙敌5000余人。
1940年12月,夏到日本东京参加庆祝日本开国二千六百年纪念会,乘机搜集日本国内情报。回国后,夏向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详细密报了搜集到的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情报。
李宗仁对夏文运提供的情报在价值及迅速、准确方面甚是钦佩,称其情报在抗战初期“是独一无二”。国民政府军司令部多次来电嘉奖五战区情报科。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夏文运因间谍嫌疑,险遭日方特务逮捕,被迫逃往山西太原,与李宗仁的情报联系从此中断。夏在太原先后任伪《新民报》社社长,1943年至1945年4月任伪山西省政府建设厅厅长。
1946年夏在北平被国民政府逮捕入狱,并移交山西省高等法院审判。期间,民国山西省政府建设厅函复山西省高等法院检察处称:“伪建设厅厅长夏文运罪行无案可稽”。
1947年,夏经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保释出狱,1948年回上海定居。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军管会将夏文运逮捕,不久即释放。50年代初,夏去香港,转而去日本与日本妻、子定居东京,曾任日本东京铁道株式会社嘱托。退休后,经营料理店为生。1967年,曾以日文出版《黄麈万丈》一书,书中只字不提为李宗仁密送情报一事。
1978年,夏文运病逝于日本东京,终年72岁。 [1]

人物事迹

播报
编辑

身在日营心在华

1935年6月,夏文运陪同和知鹰二长驻广州,做李宗仁及其两广军队的“和平”(即策反)工作。李宗仁与和知的历次会谈,都由夏文运翻译。李宗仁得知日本军方分成两派,一派是以东条英机、土肥原等人为代表的“南进”派,主张迅速占领中国及东南亚,攫取资源,以战养战;另一派是以荒木贞夫大将为代表的“北进”派,主张集中力量对付苏联。和知属于“北进”派,不支持扩大侵华战争,并与土肥原有矛盾。在会谈中,李宗仁对和知晓之以理:日本侵略中国,必将促成中国结成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日本想打败中国决非易事;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大搞法西斯,横行世界,中国必将获得有力的外援,并与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和知听后,深表同感。
据李宗仁回忆:他与夏文运多次见面,觉得其为人正派,年轻热情,才华横溢,便想唤醒他的良知。一天,李宗仁密约夏文运到私邸倾谈。李宗仁诚恳地问道:“我看你是位有德有才的青年。现在我们的祖国如此破碎,你的故乡也被敌人占据,祖国的命运已到生死存亡的边缘,你能甘心为敌人服务而无动于衷吗?”经此一问,夏文运的心弦被拨得轰然作响,犹如流浪的孩子找到了亲人,顿时泪飞如雨。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受到日本人的欺凌,即使无意中多看了日本人一眼,也会被打得鼻青脸肿;现在虽然声名显赫,但时常受到日本人的奚落,多次遭到日本宪兵的刁难。日本人嘴上高喊“大东亚共荣”,其实他们的心目中是把中华民族视为劣等民族,把中国人看作亡国奴。夏文运擦了一把眼泪, 郑重地表示:“如有机会报效祖国,当万死不辞!”李宗仁见他情真意切,语出诚挚,便与他私下约定,让其做秘密情报人员,刺探日方机密,并通过地下电台和专用密码与自己单线联系。夏文运一口答应,还谢绝了任何报酬。从此,夏文运身在日营心在华,利用和知的庇护,长期为李宗仁提供绝密情报。1936年上半年,他提供了日本派遣大批特务到印度支那活动的战略情报,李宗仁分析出日军将施行南下战略,于是,同年秋,他果断地将广西省会从毗邻印度支那的南宁迁往内地桂林,实施战略转移;时隔半年,日本就发动了“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帷幕,并出兵印度支那。之后,关于敌军进攻徐州,突入皖西、豫南,以及围攻武汉的战略及兵力分布,我方无不了如指掌……这些情报实际都是夏文运从和知处获得后提供的。嗣后和知因反对侵华而调职,直至太平洋战事发生,日军进入租界,夏文运因间谍嫌疑为日方搜捕而逃离上海,我方情报始断。 [2]

谍报英雄

1938年1月18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占领了淮南重镇明光,与中国守军隔河对峙,形势严峻。李宗仁本应派兵增援,又担心北线日军南下而腹背受敌。就在他举棋不定之际,夏文运发来绝密电报:日军南动而北不动。 [4]李宗仁转忧为喜,立即命令于学忠的五十一军在淮河北岸布防,又把张自忠的五十九军从北线调到淮河前线;2月11日,日军窜到淮河北岸时,五十一军、五十九军将士一起上阵,打得敌军人仰马翻。经过激烈的拉锯战,日军损兵折将3000多人,被赶回淮南。日军南线攻击失利后,被迫组织北线进攻,坂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从青岛向鲁南进犯、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沿津浦线南攻,2万多名日军以饿狼扑食之势直逼台儿庄,如果得手,徐州则危在旦夕。如能在津浦线上将敌人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则抗战还能继续。因此,李宗仁决心背水一战,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决战。
曾任李宗仁秘书的程思远先生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1938年2月上旬,李宗仁接到夏文运密报:坂垣师团从胶济线进军蒙阴、沂水等地,李宗仁据此料定坂垣将进攻临沂,因此命令庞炳勋军团驰往临沂,堵截敌人。庞军团实际上只有 5 个步兵团,浴血奋战到3月中旬,渐渐抵挡不住号称“陆军之花”的坂垣师团,向李宗仁求援;而此时南北战线都很吃紧,李宗仁手下无兵可派。危急关头,夏文运又从上海发来密报:日军北动而南不动。李宗仁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迅速抽调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北上。庞部、张部并肩作战,在临沂歼敌3000多名,使日军后退90余里,彻底粉碎了坂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企图,从而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
同年4月7日,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在一个多月时间内,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同时,也付出了牺牲3万将士的沉重代价。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2]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写道:“何君(指夏文运)冒生命危险,为我方搜集情报,全系出乎爱国的热忱。渠始终其事,未受政府任何名义,也未受政府分毫的接济。如何君这样的爱国之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 [1]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夏文运故居位于金州新区七顶山满族乡大朱家村,建于清代,为中国民居四合院瓦房,上房7间,东、西厢房各5间,正门5间(正门已拆)。2011年3月15日,被列为大连市第三批重点保护建筑。重点保护夏文运故居,不是看重四合院瓦房,而是纪念夏文运是“台儿庄大捷谍报英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