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卣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目录
正在收听 :
寻宝中华|提梁卣 3.3万 40"
提梁卣

卣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鬯一卣”之说,所以卣通常也会被用来盛“秬鬯”这一祭祀用的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从总体上看,卣的纹饰主要是鸟、蛇、蛙、牛、羊、蜴、鸭等构成。出土遗址以(泛)吴、百越地域为甚。

  • 中文名
    提梁卣
  • 别名
    秬鬯一卣
  • 年代
    古代
  • 类型
    盛酒器

春秋动物纹

春秋动物纹提梁卣系春秋中期青铜酒器,因其纹饰中有诸多动物而定名,1988年9月在衡阳县渣江区赤石乡黄泥岭—越人墓葬出土。

外观

该提梁卣碧绿如玉,通体装饰,通高50厘米,口径24.4厘米,最大腹径38厘米,足径31.8厘米,胎厚0.2厘米。直口,椭圆体垂腹,高圈足;弧形盖,尖顶方柱抓钮,龙首龙身提梁。通体以云雷纹、“”纹和几何纹为地纹,腹部以凸起的蛇纹和蛙纹辅以窃曲纹和双肩钺纹为主纹;上腹两边各施一蛇纹卷曲向下,中间缀一浮雕蛙纹,下腹中部双蛇逆行向上,与上腹蛇纹相呼应,直指蛙纹,形成四蛇戏蛙的图案,与广西恭城出土的春秋蛇蛙纹铜尊的主纹二蛇斗蛙如出一辙。卣口沿饰三角云纹,圈足上近腹部处施一周窃曲纹。器盖以抓钮为中心,四面各施一镂空扉棱,将器盖等分为四个小区。每个小区内二蛇卷曲相向,间以、蛙、龟、蛇、鸟纹。龙身提梁上施三角纹,三角内施鳞纹。
我国各地出土的提梁卤
动物纹提梁卣为古越人青铜文化经典之作。其造型与中原同类器相类似,系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但胎薄质脆,器形轻巧秀丽,全无同时期中原青铜器雄浑凝重之感。从纹饰看,无论主纹、地纹均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缛的地纹与简洁洗练的主纹有机地结合,对称中又极具灵活性,蛇、龟、蜥、鸟、蛙等随意点缀,似无法度,却浑然天成;即使是主纹中对称的蛇纹和窃曲纹,其造型亦生动自然,富于变化。整个器物的装饰运用浮雕、圆雕、镂空、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于规整华丽中透出盎然生机,给人以极高的美的享受。

文物价值

1994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到湖南鉴定确认一级文物,春秋动物纹提梁卣成为湖南各地、市送鉴文物中确认的第一件国宝,也是当时湖南确认的12件国宝之一,由此确立了在中国文物宝库中的地位。

商代羊首龙纹

提梁卣(yǒu)
提梁卣
【年代】:商代
【尺寸】:通高41.5厘米
【出土时间及地点】:1994年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村出土
【收藏地】: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特征】:群龙盘绕:卣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椭圆或方形,也有做成怪兽食人状的。这件卣系子母口,竖颈,圆腹,下部微鼓,圈足。器侧面附有提梁,有盖,盖顶有一菌状纽。盖、腹和圈足均饰一首双身的龙。提梁饰龙纹,两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形制复杂,可见铸造技术的高超。
【说明】:三千年陈酿。香酒祭天,是一种酒器,专用以盛放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此器出土时内盛透明液体,有可能是当时所贮的酒。

商代菱形雷纹

商代晚期 高29.3 宽24.9 提梁高32.3厘米 扁圆体、斜肩、垂腹、圈足。瓜楞形纽,索状提梁。盖周沿饰菱形雷纹,卣体上腹饰两对称牺首和菱形雷纹带,纹带上下饰连珠纹。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
提梁卣
正在加载 展开全文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查看更多
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
猜你关注
广告
猜你关注
广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春秋动物纹
  3. 外观
  4. 文物价值
  5. 商代羊首龙纹
  6. 商代菱形雷纹
  7. 清代玉作提梁卣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参考资料详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