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角膜塑型鏡片可以對抗近視?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45,062

戴角膜塑型鏡片可以對抗近視?

傳說戴著這種鏡片睡覺,早上起來近視就沒了,
這麼神奇的效果,你知道要付出什麼樣代價嗎?

「我國三時近視度數就已經有800~900度,醫生說,可以減少戴眼鏡的負擔,眼睛比較不會疲勞,建議我配戴角膜塑型鏡片,」目前大四的小知笑說,其實當時是有點愛漂亮,覺得戴眼鏡很醜,交不到男朋友,看到身邊不少同學都在戴角膜塑形鏡片,很羨慕他們,才想試試看。

不過,因為近視度數深,一開始沒辦法完全壓制度數,配戴後再回醫院檢查,一眼還有200~300度,另一眼也有100度,白天還是得戴普通眼鏡才看得清楚;加上高中時期課業壓力增加,難免睡眠不足,以致常常戴的時數不夠,直到一、兩年後,才能完全拋開眼鏡。

角膜塑型鏡片(Orthokeratology,簡稱Ortho-K)主要是在晚上睡覺時,配戴特殊設計的「超高透氧硬式隱形眼鏡」,利用角膜上皮的可塑性,壓迫角膜,使角膜(我們的黑眼球)中心區的弧度變平,成像焦點從原本因眼軸拉長而落在視網膜前,調整成落在視網膜上。它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視力矯正方法,不需要開刀,安全性相對較高;加上角膜反彈的時間慢,一旦弧度穩定之後,即使白天不配戴任何鏡片,也能擁有清晰的視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看來似乎很完美,但角膜塑型鏡片仍有它的限制。馬偕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不同品牌的限制不同,一般而言,近視度數400~600度之間,散光200度以內,角膜塑型的效果較好;因此像小知這樣高度近視的患者,仍會有殘餘度數。

而他也一再強調,這只能暫時調整角膜弧度,若想擁有清晰的視力,就得持續配戴;而且每個人的角膜柔軟度不同,有些人戴了3、5天後,角膜弧度就可以穩定,按照指示戴6~8小時後,可以維持12~14小時清楚的裸視視力;但他也碰過少數患者得戴1~2週後才慢慢穩定。

也因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幾天不戴,角膜就會彈回原來的形狀。小知上大學之後,認為眼睛發育應該差不多穩定了,就想測試幾天不戴,視力能否維持,沒想到竟馬上回復400度的視力,嚇得她只好繼續配戴,一戴就是7年。

只能矯正,不能治療近視

許多家長會認為,只要戴了角膜塑型鏡片,孩子的視力就會回復正常,但事實上,角膜塑型鏡片只能改善角膜的弧度,卻改變不了眼軸變長的事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蔡宜倫指出,新加坡1990年研究,10~13歲的小朋友戴角膜塑型鏡片後,每年會增加42度,而戴眼鏡的小朋友則增加78度;看起來戴了角膜塑型鏡片增加度數較少,但也有近50度。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另外,香港在2005年也有研究顯示,7~12歲、戴角膜塑型鏡片的小朋友,兩年間眼軸長度仍增加了0.3mm,約80度的近視度數(眼軸長度增加是近視加深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

蔡宜倫點出,與長效散瞳劑0.5%的阿托平,平均每年僅增加0.04度,及0.1%的阿托平,平均每年增加近50度相比,對視力還在發育的小朋友而言,實在不需大費周章配戴角膜塑型片。

近視一旦發生是無法治療的,所有方法只是在延緩近視的增加。蔡宜倫呼籲,在考慮是否幫小朋友或自己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前,應先釐清,角膜塑型鏡片是「矯正」近視的工具之一,就像眼鏡的功能一般,並沒有「治療」近視的效果。但它又比眼鏡多一分好處,在於這種超高透氧硬式隱形眼鏡較貼近眼球,眼睛較不易疲勞;而疲勞正是影響視力的其中一項因素。

後遺症像做雷射手術一樣,容易眩光

除了度數無法完全抑制外,因為角膜塑型鏡片與雷射手術一樣,都是透過修正角膜的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鄭惠川提醒,雷射手術後常見的眩光、對比敏感度降低等後遺症,角膜塑型鏡片也都可能發生。小知就說,她戴角膜塑型鏡片後的幾個星期,除了眼睛變得比較乾澀外,晚上出門也常被車燈等刺到睜不開眼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但相比之下,雷射手術還是屬於侵入性的、永久的,多少會對角膜造成傷害,而角膜塑型鏡片只是暫時的;蔡宜倫表示,光由這點看來,角膜塑型鏡片比雷射手術相對安全。

清潔保養比隱形眼鏡更重要

但也不要太放心,角膜塑型鏡片並非完全不會傷到角膜。榮總眼科醫師陳克華就表示,他一年大約會遇到2、3位因角膜塑型鏡片而角膜感染或潰瘍的病人,多半是因為配鏡不當,壓迫眼球的位置不對,讓角膜長期被磨擦,導致角膜表皮破損、受傷,一旦忽略清潔,這些受傷處就讓細菌有機可乘。

「我們晚上睡覺時是閉著眼睛,眼皮下就製造出高溫、密閉的環境,加上無法眨眼以幫忙清潔、排除髒東西,很容易引發細菌感染,」陳克華說,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多半建議10~12歲以上的小朋友再配戴角膜塑型鏡片比較合適,除了能正確配戴外,也比較能做好清潔、保養的功夫。

他還提到,之前曾碰過一名病患,因為角膜潰瘍的部位很靠近眼球中央光學區,影響到視力,不僅近視度數沒能減輕,一眼還幾乎失明。

因此醫師們都提醒,每天配戴鏡片前一定要洗淨雙手,擦乾,最好用紙巾,而非毛巾,以免棉絮沾黏在手上;保存盒要定期清洗,放在通風處乾燥,定期更換新的清潔液與保存液。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家長也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狀況,一旦發現孩子有痛、癢、紅腫、分泌物、流淚、怕光、一直眨眼、視力模糊等症狀,一定要立刻停戴,並馬上就醫。

另外,切忌配戴時間過久。鄭惠川強調,這個鏡片不是戴愈久就愈有效,或是恢復清晰視力的時間就愈長,反而容易因此而角膜缺氧,增加感染的機率,千萬要小心。

最後一點提醒,如果配戴角膜塑型鏡片,一定要定期回診檢查,一方面追蹤視力,一方面測量角膜弧度的變化,以調整最適當的鏡片弧度。

戴角膜塑型鏡片不如點散瞳劑

正因如此,許多眼科醫師都對角膜塑型鏡片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陳克華醫師甚至指出,若從度數上的考量來看,唯一有多項研究證實,可確實預防近視加深的方式就是長效的散瞳劑,阿托平(Atropine),幾乎可以完全抑制近視度數的增加。他認為,既然角膜塑型鏡片和阿托平都適用低度數、度數還會增加的小朋友,那還不如點阿托平,安全性較角膜塑型鏡片來得高,而且2歲以上到高中,只要眼睛還在發育,都適用阿托品,反而更符合黃金治療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蔡宜倫醫師就說,他們家兩個小孩一個國三,一個大一,都還持續在點散瞳劑。她表示,許多家長會認為小朋友點散瞳劑沒有效果,大多是因為他們幫小孩配了眼鏡後,就停止點藥水,因而影響效果。但有時候小朋友上了國、高中之後,用電腦的頻率及時間增加,這時候還是得點散瞳劑來幫助鬆弛睫狀肌。

當然,除了點散瞳劑之外,蔡宜倫從小就嚴格控管兩個孩子的生活作息:6歲以前一定睡足10個小時,小三以前,則是規定他們9點半一定要上床睡覺,並且常常帶他們去戶外活動,騎腳踏車、溜冰等,讓眼睛有機會看遠的事物,好好放鬆睫狀肌。因此,老二到現在兩眼還有1.5,完全沒有近視,老大也只有175度。

想要孩子的眼睛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從小就開始照顧,避免眼睛近視─睡眠充足,多從事戶外活動是最簡單的方法。但蔡宜倫無奈地表示,診間常遇到許多家長不斷詢問各種矯正視力的方法,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健康的生活習慣」,畢竟小朋友日常的行為模式對視力的影響最大;很多家長只是減少小朋友看電視、閱讀、打電腦的時間,小孩子每天目光所及還是牆壁、鏡子等,並無法真正放鬆睫狀肌,也難怪,控制近視度數增加的效果就十分有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衛生署今年3月才核准第一家角膜塑型鏡片

醫師提醒,若要配戴角膜塑型鏡片,一定要找眼科醫師諮詢,比較安全。雖然角膜塑型術在國內已有多年歷史,但要提醒您,衛生署今年3月底才首度核准第一家角膜塑型鏡片上市,產品名稱為優克綠翡翠角膜塑形夜戴型隱形眼鏡。

什麼樣的人不適合戴角膜塑型鏡片?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戴角膜塑型鏡片。除了度數、年齡限制外,角膜弧度太陡或太平的眼球也不適合。太陡,眼鏡容易偏離正確位置,產生不規則散光;太平,角膜缺乏壓縮的空間,也不適合。另外,角膜曾經受傷留下疤痕,或其他眼科疾病如角膜發炎、虹膜炎、青光眼、乾眼症等;或是有哮喘、花粉症等過敏性疾病或長期失眠者,也都不適合配戴角膜塑型鏡片。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延伸閱讀

您正在閱讀

《永遠擺脫過敏體質》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