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垃圾島」未治本 減廢仍需從源頭做起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00703

建「垃圾島」未治本 減廢仍需從源頭做起

博客

發布時間: 2020/07/03 19:01

分享:

分享:

建「垃圾島」未治本 減廢仍需從源頭做起

醞釀逾15年的垃圾徵費草案最終胎死腹中,令不少環保團體感到失望。不過,隨着香港堆填區逐漸飽和,處理垃圾爆滿的問題迫在眉睫,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呢?

【延伸閱讀】做負責任行山客 山野不留痕!

最近,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建議中央撥出香港水域以外島嶼,供助本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她表示曾到訪新加坡實馬高島,島上接收了該國所有垃圾焚燒場的灰燼、及建築垃圾等,填海後再鋪上泥土,並種上植物。她指出,過程中完全不會發出惡臭,建議香港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這個方法又是否值得香港仿傚呢?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現時每天約有2100噸垃圾被運往新加坡實馬高島垃圾堆填區,而堆填區的壽命已經由最初的可至2045年縮短至2035年。由此可見,堆填區始終會有飽和問題,屬「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如果想解決垃圾圍城的問題,最佳方法仍是源頭減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去年曾表示,現時堆填區使用量人均不跌反升,減廢、乾淨回收措施屬必須。他更強調有關環保的措施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源頭減廢,一方面要提升回收配套支援。

對於源頭減廢,教育可說是相當重要,要從小培養源頭減廢的習慣,例如出外時自攜水樽以代替購買樽裝水、帶環保袋外出等。「羅馬非一天建成」,源頭減廢的習慣都要慢培養,不妨由一小步開始,減少製造垃圾。

 

【WHY世代-Granite】
Y世代女仔,用Y世代視角,探索社會、經濟、生活、環保、消費、文化及品味,話你知「我咁睇」,想知「你點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Granite

欄名 : WHY世代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