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電話叫車年代】傳統租車公司大轉型,打開手機 App 就能租/包車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揮別電話叫車年代】傳統租車公司大轉型,打開手機 App 就能租/包車

中華民國小客車租賃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建良(左)、資策會系統所副所長蒙以亨(右)

當你在計劃租車/包車出遊時,第一件會做的事情是什麼?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上網找資訊、查評價,選定幾家業者後再一一打電話去確認,但是自從 2019 年「智慧租車共通平台」上線後,租車/包車再也不用這麼麻煩了,使用者只要打開手機 App,輸入日期、地點後,就可以一次搜尋到不同家業者的車輛,不只可以自由選擇,還能甲地租車乙地還車,提高使用彈性與便利性。

數位化程度不足、新型態競爭者增加,促使產業轉型加速

中華民國小客車租賃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建良指出,台灣小客車租賃產業數位化比例偏低。除卻少數 1~2 家大型業者外,大多數仍維持傳統作業模式,頂多架設網站介紹公司資訊,後續訂車、報價…等流程,都還是要電話接單、人工完成作業,而且租還車都要在同一個地點。諸多不方便,大幅影響民眾的使用意願。

資策會系統所副所長蒙以亨進一步以數據來說明,小客車租賃業空車率偏高的營運窘境。根據調查,台灣租賃車的出租率平日僅有 29%、假日為 37.5%。而造成出租率偏低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台灣小客車租賃業者大多沿襲過去以電話叫車、口碑行銷的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消費者想要便利且多元化服務的需求。

除了數位化程度不足降低了競爭力外,近年來更有多元化計程車的加入,一起競逐這塊市場,挾帶新車款、空間舒適、叫車方便(民眾透過 APP 預約、隨 call 隨行)等優勢,使得傳統小客車租賃業的經營更加不容易。

為了協助業者克服營運困境,交通部與經濟部特別啟動跨部會合作、共同申請行政院科發基金,並由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負責打造「智慧租車共通平台」。希望串連全台近 2 千家小客車租賃業者,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租/包車體驗;同時平台後續的營運規劃與推動工作,也將交由運輸產業研究所負責,確保平台能長久地為小客車租賃業者服務。

車商操作畫面(左)及智慧租車共通平台 APP 應用服務畫面(右)

 

 

「智慧租車共通平台」 滿足租賃車生態鏈上的各種需求

蒙以亨表示,從小客車租賃的產業鏈來看,垂直面包含消費者、車商、待雇駕駛及平台營運商四大角色。因此,在發展「智慧租車共通平台」時,必須同時兼顧這四大角色的使用需求。

首先對消費者而言,當有租車需求時,只要登入手機 App,輸入租車/還車的地點與時間、是否需要甲地租乙地還等資訊,就能搜尋到可以提供服務的車商及車輛,並在線上即時預約及預付訂金;到了租車當日,直接至指定地點取車,先將車況拍照上傳,避免還車時有所爭議,再將尾款付清,就能將車開走,既輕鬆方便而且省時。

而消費者送出的訂單,都會上傳至「智慧租車共通平台」。車商除了使用電腦,也可以透過專屬 App 來管理訂單,舉例來說,根據訂單需求預留車輛。倘若消費者有包車需求,也可進一步媒合代駕的包車駕駛;同樣的,待雇駕駛也有專屬 App,當車商在平台上使用包車駕駛媒合服務時,待雇駕駛也可以透過 App 收到訊息,決定要不要接單。

解決市場壓力與轉型需求,平台將向「共享模式」邁進

林建良透露,從去年上線至今已有 500 多家小客車租賃業者簽定 MOU,逼近當初設定的目標 600 家,顯見多數業者皆已意識到市場競爭壓力與數位轉型需求,只是苦於資源不足,無法有更積極的作為。如今透過平台進行策略聯盟與服務創新,恰好能跟上數位轉型趨勢,提供更方便的服務。

目前,「智慧租車共通平台」第一階段目標是提高租賃車的出租率,滿足更多民眾「行」的需求。蒙以亨強調,全台小客車出租率只要提高 1%,整體營收就會成長新台幣 3.5 億元;換句話說,若能提高 10%,營收就會成長 35 億元,顯見「智慧租車共通平台」的未來效益令人期待。

平台的下一階段則將朝向「共享服務」發展,希望透過租賃車共享的創新商業模式,創造更多市場需求。林建良相信,憑藉著「智慧租車共通平台」具備的開放架構、系統整合、資訊共享這三個特點,可以以水平面去整合小客車租賃產業鏈的相關業者,例如:旅遊、購物、住宿…等觀光業者。透過智慧租車的轉型成果,也能進一步帶動台灣各個產業共同成長、創造台灣社會與產業的多贏局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有興趣

【專心聽你的呼吸】善用資策會資安所專業,聿信醫療打造安全精準的呼吸聲監測系統
台灣數位轉型的背後巨人!資策會 40 年來如何促進台灣數位經濟堅實基礎?
共享乘車業回血!Uber、Lyft 需求量提升近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