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民藝埕──這棟百年老屋,比你想像的更時尚! | 魚夫 / 魚腸劍譜 | 獨立評論
藝文

迪化街民藝埕──這棟百年老屋,比你想像的更時尚!

圖片來源:魚夫繪。

臺灣膠彩畫的先鋒郭雪湖在1930年完成的畫作「南街殷賑」,畫的就是現在迪化街南街一帶。從畫中右側最接近觀賞者的街景來看,第一間店家的招牌清楚寫著「新高香蕉焦糖」(新高バナナキャラメル),看來是一家「元春製菓店」的主打商品,緊鄰其旁者為「茂元葯店」,即是今之迪化街一段67號的「民藝埕」。

如果從正立面來看,那麼由右至左,當年的「元春製菓店」應該就是現在的「百恆藥材」,再來是民藝埕,69號的「枝仔冰城-台北大稻埕店」在1930年時二樓是賣洋貨的「協吉成公司」,一樓是擇日館;再往左走,如今的「乾元蔘藥行」就是1930年的「乾元元円本舖」,不過建物的外型,郭雪湖看到的和今天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

郭雪湖所繪的〈南街殷賑〉。

現在的民藝埕是一棟二層高的洋樓,採三進格局,中段有天井。許多欄杆、窗台、閣樓與雕花扶手都儘量原貌重建。踏入門內,係閩式紅地磚,搭以磨石子地板。這棟老屋百年來數度易主,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不同擁有者創業的開始。首筆土地登記資料顯示大正2年(1913年)的1月11日,由臺北市大稻埕港飲街「林居池」因「杜賣契字」(這是臺灣早期的一種買賣田園租業的契約,也簡稱賣契)取得,然而其首任所有權業主則登記為港町陳天吞,是大稻埕「茶業大王」陳天來的三弟。

1923年陳家擁有該棟房子,建物謄本註建築形式為「磚造瓦葺貳住宅壹棟」;1931年產權移轉為經營「茂元中藥行」的蔡婆,一直到1937年被小兒科醫師郭火炎買了下來,戰後1948年又由台南市本町「侯永都」買下。他是台南布業巨賈侯雨利的長子,當時他剛從美國留學回來,在迪化街第一銀行上班,就近買了下來當住宅。侯雨利在戰後迅速崛起,不久便已是臺南首富;到了1961年由大稻埕在地人蘇萬成取得所有權至今。

蘇萬成從事文具紙張批發工作30餘年,1989年正式退休。2003年這棟老屋子因火災而進行災後重建,變成紅磚為主體的外觀,2007年才成為今日的樣貌。

從民藝埕的前身故事來看,屋子主人從茶商、藥行、醫生、銀行經理到文具紙張批發,有著不同世代的迪化街商業演變。大稻埕自清領時期開始,1860年因淡水開港而成為臺北最為繁榮的茶葉與布料的集散買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日本時代由於日人開始排除洋行,將大稻埕推向以日本內地和東南亞的市場,乃更形繁榮,成為南北貨、茶葉、中藥材以及布料的批發貿易中心,只是到了後期因淡水港淤積等因素而漸趨沒落。

魚夫攝。

然而,繼之而起的是文創微型創業的育成。民藝埕、小藝埕、合藝埕、學藝埕、聯藝埕、青藝埕眾藝埕等,是由周奕成所主導的「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進行「創投合營」,由一方出資金、一方出技術,限定從大稻埕文化汲取出的五種資源:布、戲曲、茶、中藥和建築,來進行不同的創業模式。他將一棟棟屋主願意出租的歷史建築規畫成從事文化產業工作者的創業基地,而且相當自信在十年內,大稻埕將再度成為台灣第三波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形構承續大稻埕創業精神的歷史傳統,志氣令人欽佩。

新的建築看到了城市的願景,老建築看到城市的歷史,但閱讀大稻埕南街的每一棟建築,彷彿回到過去的時光,親臨舊日的現場,可是仔細一看,新的契機又在老屋再生裡出現曙光了。

拍回影像分享:

瀏覽次數:13409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漫畫家、自由作家,曾任職於各大平面媒體、電台及電視台總監等,又曾為動畫公司老闆,開創3D動畫之先鋒,如今創辦網路電視台,架設文創平台。現居台南,追求「慢活」生涯,潛心教學、創作與繪畫,冷眼看世界,熱情愛台灣。魚夫粉絲專頁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漫畫家、自由作家,曾任職於各大平面媒體、電台及電視台總監等,又曾為動畫公司老闆,開創3D動畫之先鋒,如今創辦網路電視台,架設文創平台。現居台南,追求「慢活」生涯,潛心教學、創作與繪畫,冷眼看世界,熱情愛台灣。魚夫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