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郭爱和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化部优秀专家,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展开3个同名词条
郭爱和,男,1964年出生于古都洛阳,1986年毕业于,洛阳师院艺术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4]
郭爱和的三彩艺作品,浸透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陶瓷材料与陶瓷艺术工艺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艺术与环境美学的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中文名
郭爱和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4年
毕业院校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
职    业
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本人]
主要成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主要成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金奖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原创设计大赛金奖
全国“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
出生地
洛阳
代表作品
《国之中 城之源》《梯田》《中国人》《鸟巢》《出行》等

大师简介

播报
编辑
郭爱和生于1964年,1986年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艺术系。自1986年始,30年来,郭爱和心无旁顾地致力于洛阳三彩艺术的探索、研究和创新。得益于早年系统的专业艺术训练,更得益于化育“三彩”艺术的洛阳沃土。对“洛阳三彩”艺术的历史起源、工艺特征、流播情况等如数家珍,对传统“三彩”工艺及技法运用自如。郭爱和的工作室不仅有难以数计的作品流传于海内外,还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师生交流、实习、创作基地,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三彩工艺技师和多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洛阳三彩艺术的承传和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现在郭爱和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国十大杰出陶瓷人物、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委、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陶瓷杂志(艺术版)编委,河南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河南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洛阳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洛阳市创新英雄、洛阳天旗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工艺美术囊括七大国际国内金奖的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原创设计金奖、中国首届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中国陶瓷“大地奖”金奖)。河南省双国字号艺术大师。
2023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空间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担任常务副主任。 [5]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3-4]

代表作品

播报
编辑
郭爱和
创作出壁挂、壁饰上千幅,大型壁画《求知育人》(1987年)、《法界源流图》(1998年)、《国之中 城之源》(2010年)等60多幅,在国内、国际荣获各类奖项40余项,其中《唐韵》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连续七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 “百花杯” 金奖5枚、银奖2枚、铜奖1枚;《鸟巢》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金奖,并入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在“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金奖4枚,银奖1枚,铜奖1枚;《太阳花》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唐韵》、《丰收》、《太阳花》、《梯田》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韩国光州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作品《洛阳三彩 马英九肖像》被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收藏,并回函感谢。《洛阳三彩 人物肖像》被作为国礼在2009年世界邮展期间赠送世界邮联主席沃尔夫,《石窟印象》被洛阳市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国之中、城之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河南馆主题壁画,并在同年荣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先后在上海、景德镇、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三彩釉画”作品专题展,并在2012年11月在韩国双年展期间,由光州美术馆举办“中原三宝”展特别展郭爱和三彩釉画作品展。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中国洛阳三彩
    作者名称 郭爱和
    作品时间2012-8
    《中国洛阳三彩》是中国陶瓷文化悠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审美等文化理念的结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演进促使——彩艺术不断地升华。每个时期的——彩艺术品,既有对前人的传承,又展示出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美学风貌。

奖项荣誉

播报
编辑
1986年创办洛阳师院壁画工艺研究室研制开发“三彩艺”;
1987年创作大型壁画《金钥匙》在省美展中获奖;
郭爱和所设计的 “三彩艺”三彩釉画1990年被国务院外交部指定为“国务礼品”,引起国内外陶瓷界的震惊。
1998年研制烧成了世界上最长的佛教三彩壁画“法界源流图”,现镶嵌在珠海“四大佛山”景区。
1999年昆明世博会 “三彩艺”在中国展出,并作为大会礼品,使中外观者啧啧赞赏,叹为观止。
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1]
2005年,郭爱和的“三彩艺”“三彩釉画”作品《梯田》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5年8月参加中国工艺美术行业首届名誉理事长座谈会暨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李铁映的亲切接见,作品《猫》被收藏。
2007年郭爱和设计制作世界最大的“三彩艺”“三彩釉画”壁画《风和日丽》,现该壁画镶嵌在浙江舟山。
2007年,郭爱和、郭晓和创作的“三彩艺”“三彩釉画”作品《中国人》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8年,三彩釉画《梦幻鸟巢》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金奖。
2008年,郭爱和“三彩艺”“三彩釉画”作品《唐韵》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2009年,郭爱和“三彩艺”“三彩釉画”作品《丰收》在“第二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期间,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2009年,郭爱和“三彩艺”作品《唐风》在“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10年洛阳三彩大型壁画《国之中,城之源》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及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并成为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的主题壁画,为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工艺品,开创了多种工艺表现手法融入三彩壁画的先河。
2010年洛阳三彩釉画《甲骨文城》获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赛“最佳陶瓷文化创新奖”。
2010年郭爱和三彩釉画《太阳花》荣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获“金奖”;
2010年郭爱和三彩釉画在景德镇荣获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银奖”;2010年作品《唐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2011年三月,三彩艺作品《出行》在第46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交易会上获得2011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2011年三月,郭爱和三彩艺作品《梯田》、《河洛遗珠》在第二届世界建筑装饰陶瓷艺术设计大赛中分别荣获“艺术创新银奖”及“艺术创新银奖”。
2012年 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建立“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郭爱和任“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2012年六月,作品《周器》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2012年七月,作品《礼乐》在第二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中获“金奖”。
2012年十月,作品《晨曦》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金奖”,并创立了全新的“写意三彩”,使中国陶瓷与国画山水结合,且这一切全部以洛阳三彩釉色的自然流动窑变而形成,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新境界。
2015年五月,接受河南电视台《文化财富》栏目中原记忆之三彩大师郭爱和节目采访。 [2]
郭爱和的三彩艺作品,浸透了中华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陶瓷材料与陶瓷艺术工艺的有机融合,陶瓷装饰艺术与环境美学的有机统一,赋予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创新的灵感和生命力。

理论研究

播报
编辑
实践创作的同时,不忘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多年来撰写三彩艺术方面的论文10余篇,发表于高等级报刊物《中国工艺美术》、《中国陶瓷画刊》、《中国文化遗产》的论文。
三彩文艺美术研究理论著作有《现代洛阳三彩的艺术特征与发展》、《三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流光溢彩烁古今》等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先后出版《当代中国陶瓷名家-郭爱和》、《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郭爱和·陶瓷艺术》个人作品集和《国之中 城之源》、《中国洛阳三彩》专著,体现了我对整个三彩艺术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全面思考。
《石窟印象》入编全国小学美术教材,《中国马》入编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艺术鉴赏》教材。

艺术贡献

播报
编辑
对三彩这门古老工艺的最好继承是创新和发展。郭爱和做了如下工作:
郭爱和
第一、提出并构建了洛阳三彩理论体系框架,并被中国工艺美术及陶瓷专家认可,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普查报告》中将“洛阳三彩”列为工艺美术品种名录。
第二、提出平面洛阳三彩 ---三彩釉画可作为一新画种的主张,并被业界同行和专家逐步接受和认同。
第三、研制出500多种发色稳定的釉色,使“三彩”真正成为了“多彩”,丰富了创作者的艺术语汇,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
第四、为解决古今三彩釉色不可控带来的创作困扰,用精确的成份配比调整流动系数和窑温管控,基本实现了釉色流动自主控制,并开拓了“三彩窑变”这一无人问津的研究新领域,提高了“洛阳三彩”的艺术价值。
第五、内容、题裁、形制的新突破,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现代生活的意韵可在“三彩釉画”中得到张扬。

社会影响

播报
编辑
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对其的专访,《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旅游卫视、台湾年代、东森电视台等媒体也对郭爱和先后进行过专题报道。2011年和2012年作品《梯田》、《唐韵》、《叠翠》分别作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入展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第十七届和第十八届国际文化非遗展,《唐韵》被法国艺术家联合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