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四大军师:郭嘉、荀彧、司马懿、诸葛亮,谁更厉害?_百科TA说
三国四大军师:郭嘉、荀彧、司马懿、诸葛亮,谁更厉害?
原创
阅读 202784赞 2442
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战役无数,南征北伐,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策反二郡,木牛运粮,六出祁山大破魏军,死诸葛走生仲达……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这个第一,孔明先生当之无愧。

三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一乱世之中诞生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军师,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下。

第四名: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其“才谋策略,世之奇士”,曹操对其一见倾心,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他随着曹操四处征战,屡献奇谋。攻打吕布之时,战争持续大半年,曹操准备放弃,郭嘉却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最终擒杀吕布;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曹操正欲乘胜追击袁氏兄弟,郭嘉却建议退兵,并分析了袁氏之间的矛盾,后来袁军果然生变,曹操轻松获得胜利。然而天妒英才,郭嘉在曹操征讨乌丸的时候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实在让人感到可惜。

第三名:荀彧——王佐之才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和郭嘉一样,首从袁绍,后奔曹操,为其制定统一北方的军事路线,其中以“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最为出名,多次修改其战略错误,屡立奇功,如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官渡之战,荀彧先从人心、战略、决策、德行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四胜四败”之理,献计先灭吕布,西稳马超,以免三面受敌,曹操采纳其计,大获全胜。可惜后来受到曹操猜忌,被调离中枢,最终抑郁而亡。

第二名:司马懿——兵动若神,谋无再计

对于司马懿的谋略,史书上仅留下一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这并不是说明司马懿谋略才能不明显,恰恰相反,这更体现出其人城府极深,低调而深沉,十分有心计。作为军师谋士,他南征北战多次有功,抗蜀北伐,“坚壁拒守,以逸待劳”,诸葛亮棋逢敌手,最终未能东进;平定辽东,明帝问“往返几时”,司马懿答:“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声东击西,临危制变,三战大捷,最终成功解决了辽东问题,李世民称其“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自非常人也。

第一名:诸葛亮——天下奇才也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实在是“奇人”,不仅神机妙算无所不精,甚至能够呼风唤雨只差撒豆成兵了,无怪乎鲁迅先生评价其形象“多智而近妖”,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又是什么样的呢?

且看《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述,“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连年劳师动众也未能成功挥师北上,是否真的说明他不是将才?仔细一想,如果就此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了。诸葛亮的“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是相对于他自己的才能而言的,说明将略并非他最强的本领,并不是在贬低他的军事才能。读过三国历史的都知道,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弱势的蜀国,要“凭一州之力撼动中原”,数次进攻曹魏,面对这等“痴心妄想之人”,司马懿在当时竟不敢对蜀军贸然进攻,说明对诸葛亮的能力心存忌惮,若无将才,安有所惧。且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战役无数,南征北伐,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策反二郡,木牛运粮,六出祁山大破魏军,死诸葛走生仲达……就连司马懿也不得不称赞诸葛亮,“天下奇才也”,这个第一,孔明先生当之无愧。

2442
  • 原创|发布:2017-12-28 16:59:32    更新:2017-12-28 16:59:32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