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

香港自动驾驶的旅客捷运系统
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是香港首个自动驾驶的旅客捷运系统,于1998年7月6日与香港国际机场一并正式投入启用服务并正式通车,应用了胶轮路轨系统及使用第三轨供电的铁路系统。
捷运设于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地库(第一层),接载乘客往返中场客运廊、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西大堂)以及海天客运码头。
中文名
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
外文名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Automated People Mover
设    于
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
运营单位
香港机场管理局港铁公司
交通类型
旅客捷运系统
路线数量
2条
车站数量
5个
开始运营
1998年

线路

播报
编辑

线路建设历史

2010年前有两条线路,分别接载乘客往返一号客运大楼的东大堂与西大堂以及连接一号客运大楼与二号客运大楼,提供单向由二号客运大楼往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的捷运服务。2010年,海天客运码头永久化工程正式完成,连接一号及二号客运大楼的捷运系统亦同时伸延至海天客运码头,令到抵达香港的旅客可以于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乘坐捷运前往海天客运码头,转乘渡轮抵达珠三角沿岸城市。2016年,香港国际机场中场客运廊正式启用,旅客捷运系统亦同时延伸至中场客运廊。2019年11月28日,因为二号客运大楼在下午十时停用改建,二号客运大楼线改名为海天客运码头线,并不再经停二号客运大楼。 [1]

现有铁路系统

  • 一号客运大楼线:接载离港旅客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经停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前往中场客运廊,清空车厢后接载抵港旅客由中场客运廊经停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前往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 海天客运码头线:原二号客运大楼线,接载乘船抵港后离港的乘客由海天客运码头出发,于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时前经停二号客运大楼搭载离港旅客前往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清空车厢后接载抵港后乘船离港旅客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经二号客运大楼(不停站)前往海天客运码头;
  • 中场客运廊线:接载离港旅客往返于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和中场客运廊间。
路线
服务线路
方向
起点车站
途经车站
终点车站
一号客运大楼线
双线来回
(环回线)
西行
离港
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
中场客运廊
东行
抵港
中场客运廊
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
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海天客运码头线
单线来回
(折返线)
西行
离港或乘船抵港后离港
海天客运码头
-
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东行
抵港后乘船离港
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只限乘船离港客或机场职员上车)
海天客运码头
中场客运廊线
单线来回
(折返线)
西行
离港
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
中场客运廊

资料

播报
编辑
  • 路段长度:
    • 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750米
    • 由二号客运大楼往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430米
    • 由海天客运码头往二号客运大楼:750米
  • 站数:4
  • 每列车卡数量:4辆(2列2卡编组列车重联)
  • 列车生产商:三菱重工(第一,三期(水晶列车(英语:Crystal Mover))列车)、IHI/新泻运输系统(第二,四期列车)
  • 讯号系统生产商:ThalesSelTracCBTC(使用中)
  • 车速:每小时60公里
  • 列车容量:152人
  • 服务时间:06:00 - 01:00
  • 班次:每90秒一班(另可按键召唤列车)

车站

播报
编辑
整个旅客捷运系统一共设有4个车站,分别为海天客运码头站、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站,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站,以及中场客运廊站,均位于机场第1层。曾有二号客运大楼站。
由于须要维持离境旅客与入境旅客完全隔离的保安原则,所以除中场客运廊线外的列车抵达终点站后,乘客必须离开车厢。月台的安排也配合旅客分隔的需要,有侧式月台和岛式月台两种不同的安排。由于二号客运大楼不设登机闸口,所以离境旅客从海天客运码头或二号客运大楼,抵达一号客运大楼的东大堂后必须下车,不能返回二号客运大楼或海天客运码头,月台职员也会指示完成安检,准备乘飞机离境的旅客不可登上往海天客运码头方向的列车。往海天客运码头的列车,只供乘飞机抵港后,再乘坐快速客轮离境的过境旅客使用。
2011年12月,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式启动《中场范围发展计划》,动工兴建第一中场客运廊。当中连接一号客运大楼东、西大堂的旅客捷运系统环回线一号客运大楼线扩展至中场客运廊。另一方面现有南隧道同时须由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扩展至中场范围,以容纳新设的折返线中场客运廊线。新增的折返线可让错误抵达中场客运廊的旅客下车后,返回一号客运大楼。此外,来往一号客运大楼或中场客运廊的路线一旦发生故障,折返线也可作为后备用途。整个扩建系统与中场客运廊已于2015年底落成,并于2016年投入使用。

未来发展

播报
编辑
更新列车和增加车卡
2019年7月,香港机场管理局表示已斥资约二亿港元购入20个日本制造的新车厢,其中八个将用作取代两列于1998年投入服务,已达寿命上限的四卡列车,其中一列四卡新车已在上月投入服务,另外一列四卡车将于十一月投入服务。另外的12个车厢将用作把来往1号客运大楼至中场客运廊路线的列车由一列4卡车厢增至6卡,以提升载客量,最快2020年第二季投入服务。[2]
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扩建计划
至于系统的远期扩建,共有2套规划,则需视乎第三条跑道最终能否建成而定。根据香港机场管理局于2011年发表的《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将于2030年因为应机场扩建而有所延长,报告一共提出过两份方案。
未获采纳方案
方案为机场维持双跑道系统:由于机场将在中场范围兴建2座I型客运廊,现时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的路线将从西大堂进一步扩展至第一及第二中场客运廊,唯此设计有机会引致列车在中场客运廊已经客满,而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的旅客无法上车,造成混乱。此外,2座中场客运廊是独立于一号客运大楼,报告亦建议兴建一条折返线为后备用途,来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至第一及第二中场客运廊,以两车卡一列的模式运行。至于车厂方面,则建议由现时位于二号客运大楼下面的地下旅客捷运系统车厂,迁往二号客运大楼东面。而旅客捷运系统车队的最终规模,约为68个车厢,可以处理的最高年客运量为7,400万人次。
获采纳方案
方案为机场扩建为三跑道系统:由于方案1中的第二中场客运廊在方案2中将不会兴建,改为在现时北跑道和第三跑道的中央填海地带兴建第三跑道客运廊,因此现时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的路线将只从西大堂进一步扩展至第一中场客运廊,并加建列车存放区,但同样会兴建折返线来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至第一中场客运廊。原有来往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至二号客运大楼的独立线路将合并入现时由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往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的路线。至于海天客运码头穿梭线亦将升级为环回线来往二号客运大楼和海天客运码头,以提升旅客捷运系统的载客量。新车厂则将设于现时高尔夫球场范围下面。
至于第三跑道客运廊将分为东翼和西翼两部分,同样由旅客捷运系统连结至二号客运大楼。换言之,系统将兴建由二号客运大楼经第三跑道客运廊东翼直达客运廊西翼总站的路线。同样由于第三跑道客运廊的建筑独立于离境/入境大堂,因此计划同样会兴建平行于新路线的后备路线。
直到2030年,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的车队将拥有110个车厢,应付1亿人次的年客运量。
另一方面,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将设置一连接线来往大桥香港口岸及二号客运大楼,唯此路线由香港政府路政署研究,在《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中未有详细提及。
此方案最终被采纳为机场的扩建计划,2030年的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将设有下列三条主要路线:
路线
起点车站
途经车站
终点车站
一号客运大楼线
二号客运大楼
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
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
中场客运廊
海天客运码头及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线
二号客运大楼
海天客运码头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
二号客运大楼线
二号客运大楼
第三跑道东客运廊
第三跑道中客运廊
第三跑道西客运廊
另外,系统亦将设有三条后备路线来往二号客运大楼至一号客运大楼东大堂、二号客运大楼至第三跑道各个客运廊及一号客运大楼西大堂至中场客运廊,以便在上述主要路线发生事故的时候,后备路线能维持有限度的旅客运输服务,以免瘫痪机场的营运。
2019年7月,香港机场管理局表示来往二号客运大楼至第三跑道各个客运廊的新旅客捷运系统路线由加拿大庞巴迪中国中车的联营公司中标设计,预料2024年第三条跑道落成时启用,届时2号客运大楼将成为整个系统的中转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