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潮將迎來終點?數據顯示「大留任潮」可能來臨,但雇主為什麼還不能鬆一口氣?|經理人
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離職潮將迎來終點?數據顯示「大留任潮」可能來臨,但雇主為什麼還不能鬆一口氣?

2023-06-20 編譯・整理 Y Chen

工作市場的供需動態變化相當快速,就在前一年才因為勞動力短缺,企業需求提高、跳槽加薪空間大幅提升等,發生了令雇主們困擾的「大離職潮」;不過近日 ADP 研究所(ADP Research)的首席經濟學家奈拉.李察德森(Nela Richardson)就指出,這些原因已經開始消失, 勞動力市場正在出現反轉:從大離職潮,走到大留任潮(Big Stay)。

延伸閱讀:想正確留才,從徵才就該調整!留住績優員工的 9 種策略

職缺與跳槽薪水相繼減少,市場逐步回到過往狀態

李察德森提出的「大留任潮」趨勢,可以從幾個數據中觀察出端倪。

職缺數、離職率下降

美國在今年三月釋出 960 萬個職缺數,雖然對比疫情前仍高不出少,但對比去年同期釋出超過 1200 萬個職缺,足足下降了 2 成。換個角度從離職數來看, 2023 年的辭職人數也呈現減少趨勢,今年第一季的總辭職人數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2 倍以上。

勞動參與率增加

更多人慢慢回歸就業市場,25 至 54 歲工作者的勞動參與率略有增加,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勞動參與率上升超過 83%,達到 25 年來的最高點。

加薪幅度下降

大量勞動力的回歸,意味著工作者從跳槽能獲得的加薪幅度跟著下降。ADP 研究所的資料顯示,跳槽所帶來的加薪幅度,高點落在 2022 年 6 月的 16.4%,對比今年 4 月已減少至 13.2%,幾乎為 2 年來的新低點。

綜合工作者辭職率下降、企業需求降低、轉換跑道的薪酬增長幅度趨緩等因素,顯示整體的勞動力市場正在走回過往的平衡點。研究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機構 Indeed Hire Lab 主管尼克・邦克(Nick Bunker)就表示,辭職率接近 3% 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離職主動權仍在員工手上,企業不應掉以輕心

《Business Insider》進一步探究了大留任潮,發現這股趨勢並沒有平均發生在每一個產業之中。求職平台 Glassador 指出,對長期居家辦公的遠端工作者來說,「大辭職潮」可能已經過去幾個月了;然而一名需要親自現場服務的員工,或者任何無法實現居家辦公的專業技術工作者,大辭職潮的情況很可能仍然是現在進行式。

延伸閱讀:雇主如何對抗「大離職潮」?麥肯錫建議:想留才,不能只靠薪酬、福利

在不同產業別,情況也會有所差異。 2023 年第一季中,藝術、娛樂業的辭職率反而比去年同期還要高,同時間金融業的辭職率,則符合了大留任潮的趨勢,相較 2022 年下降了 23%。

不過「大留任潮」來臨,不代表雇主和人資就能夠放心,儘管特定職務與產業的員工,已經不再像是疫情最為嚴重時高度渴望離開現職,但 整體勞動力市場仍處於「求職者擁有優勢」的情況。 尤其工作者對職場條件的容忍度和過往相比更低,當碰上不盡理想的工作型態、薪水或職場文化時,找尋新工作依然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之一。

面對就業市場反轉,企業也不應抱著安枕無憂的心態,若無法敏銳察覺到團隊的狀態與需求,仍可能無預警陷入大離職潮遭遇的困境。企業應把「大留任潮」解讀成勞力市場的新平衡,並且制定相關策略來因應這段新到來的平穩期。

資料來源 / ADP ResearchBusiness Insider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