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曹植的「盛气不泄毕」?

前半句「非是力不如」很好理解,后半句句义是什么呢?
关注者
18
被浏览
11,748

1 个回答

首先应该知道,这首诗在正史是没有提到的,最早的记载是《世说新语》。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赋成,步犹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所熟知的七步诗也是有错误的,七步诗应该指的是前面一首,后面的完全是应声而作。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泄毕

简单理解一下前面几句“两头牛都走在路上,头上都有牛角。走到一个水塘旁边的时候,两只牛起了冲突。(斗了半天之后),两头牛都没劲了,一头牛卧在了一个土窟里(歇息)。(这只卧在土窟的牛)不是力气不如你,而是我的力气(盛意)没有用尽(泄毕)。换句话说,不是我力气不如你,我没有使尽全力,或者说,而是我不想用尽我的力气

表面意思即是如此。但盛意指的不单单是力气。曹植用了个“盛意”,意思非常丰富!

来看看“盛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孔丛子·对魏王》:“ 子高曰:‘然,此诚君之盛意也。’” 唐·元稹 《献事表》:“自是言事者惟惧乎言不直、谏不极,不能激文皇之盛意。”

明·方孝孺 《答郑仲辩》:“使足下所慕得其正,仆将有以佐而翌之,而何敢逆盛意,而取不让之责乎?”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伍员去而复活回,求丈人秘密其事,恐引追兵前至,有负盛意。”

即便在今天,我们也常常会说:盛情难却,情就是意,盛情就是盛意。

可见,盛意就是原来的意思:浓厚的情意!!!

曹丕即为后,一直以曹植为大患,恨不得立杀之!但碍于没有借口,而且曹丕至孝,丝毫不敢违逆母亲的话,因此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就是找个借口要除掉曹植!

曹植能不清楚吗?本来曹丕没继位前,他是有资本和他一争高低的,但现在大势已定,自己完全就是俎上鱼肉,唯有低调才能保命!

在曹植的眼中,两头牛不是毫无关系的两头牛,而是情同手足的两头牛,其中一头牛不愿意再斗了,是因为不想和另一头牛断绝情义!

到此,完全明白了!曹植这句话,深层次的意思是说:大哥,你我是手足,是兄弟,不管以前怎么样,现在我不想和你争了,天下是你的,即便我才气比你高,我也不会和你争了,你就放心坐你的位子吧。我不想让咱们的手足情义断了!咱们之间浓厚的兄弟情义(盛意)不要因此而绝了(泄毕)!

这才是曹植想要说的话,这才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他紧接着又来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你我本是同根生,现在为什么苦苦相逼呢?我已经没有和你争夺帝位的心了,我只是你的臣子、兄弟、手足,我不想让咱们的情义一刀两断,我只想简单的活下去,难道这也不行吗?语气近乎哀求,透露着凄凉无奈之情!

这两首诗也的确打动了曹丕,所以没有立刻就杀他,而是贬为安乡侯!

以上就是个人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