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_百度百科

鼻咽癌

[bí yān ái]
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由百度健康医典-鼻咽癌 提供内容 。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黏膜的上皮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鼻咽顶壁及侧壁特别是咽隐窝。鼻咽癌发病原因包括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部分不良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等也可能诱发该病的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为首发症状,中国华南地区、东南亚国家是其高发地区,中国每年约有超过6万例新诊断的鼻咽癌。
在病症表现方面,早期鼻咽癌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症状,进展期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等症状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麻痹等现象。有关传染性,鼻咽癌并无明确的人际传染证据。
治疗上,鼻咽癌采用放射治疗为主,配合化疗靶向治疗。对于无法用放射治疗完全消除的局部区域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可以先行诱导化疗然后再进行同步化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能够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此外,部分患者可以在治疗后进行中医治疗进行长期的调理修复。
鼻咽癌也存在一些社区的发现和命名的历史以及相关的研究事件,如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的发现,使得疾病的诊断和病因探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进一步明确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期待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中医病名
鼻咽癌
外文名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别    名
NPC
就诊科室
头颈放疗科、肿瘤科、耳鼻咽喉科
多发群体
华南地区人群,40~50岁的人群,男性
常见发病部位
鼻咽部黏膜,尤其是咽隐窝
常见病因
EB病毒感染、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空气污染
常见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面麻、复视,颈部肿块
传染性
是否遗传
相关药物
放疗,化疗药物(例如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例如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因

播报
编辑
目前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主要与EB病毒感染、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相关。与此同时,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诱发该病的发生,如大量吸烟、食用腌制食品、空气污染等。

发病原因

EB病毒感染
通过分子杂交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发现,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的DNA、mRNA或基因表达产物。EB病毒主要通过感染人类的口腔上皮细胞B细胞,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阻止受感染细胞的凋亡,同时激活其生长,引起鼻咽癌。

诱发因素

  • 个体因素
鼻咽癌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最常见于40岁~50岁的成人,其中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
  • 环境因素
鼻咽癌高发地区中食物和水的含量较高,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镍可以诱发鼻咽癌。
  • 饮食因素
咸鱼、腊味等腌制食物是鼻咽癌的高危因素,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会产生2A类致癌物亚硝酸盐,从而诱发鼻咽癌。大鼠诱癌实验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可诱发鼻咽癌。
  • 遗传因素
鼻咽癌患者有明显的种族和家族聚集性,如发病率高的家族迁居海外,其后裔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

症状

播报
编辑
在早期阶段,鼻咽癌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涕中带血、头痛、面麻、复视等一系列症状,以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麻痹等相关症状及体征。

早期症状

在早期阶段,鼻咽癌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当症状明显时多已经进入进展期或晚期,大多数患者以颈部出现肿块为首发症状。日常生活中有鼻涕带血、耳鸣、鼻塞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就医进行详细的鼻咽部检查。

典型症状

  • 鼻部症状
早期可出现时有时无的涕中带血,肿瘤增大后可阻塞后鼻孔而引起鼻塞,开始为单侧阻塞,后发展为双侧。
  • 耳部症状
发生于咽隐窝的鼻咽癌患者,早期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耳鸣、耳闭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 颅脑症状
局部晚期患者确诊时可伴发头痛或颅神经损害症状,比如面麻、复视、视力下降、嗅觉下降或消失、神经性耳聋、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吞咽活动不便、伸舌偏斜、声嘶等。
大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有颈淋巴结转移。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作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约占40%,多为无痛性肿块。随着疾病进展,颈部淋巴结可进行性增大,质硬,活动度差,开始为单侧,继之发展为双侧,合并感染时可有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因肿大淋巴结压迫颈部血管导致患侧头颈部疼痛,突发性晕厥,甚至死亡。
少部分鼻咽癌患者就诊时合并皮肌炎,以颜面部、前胸、后背、四肢皮肤更常见。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随着肿瘤疾病得到控制,皮肌炎也会随之好转。
皮肌炎是一种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与皮肌炎的关系尚未明确,但皮肌炎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至少高于正常人5倍。故对皮肌炎患者,须进行仔细的全身检查,以求发现隐藏的恶性肿瘤。
  • 远处转移症状
鼻咽癌死亡患者中半数以上有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肺、肝,脑转移少见。转移病灶可引起相应转移部位的组织破坏或压迫而出现相应症状,如骨痛、咳嗽、腹痛等。

就医

播报
编辑
当出现耳闷、耳堵、听力下降、涕中带血、鼻塞、复视、头痛等症状,或扪及颈部无痛性肿块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肿瘤专科医院的头颈放疗科,综合医院的肿瘤科或耳鼻咽喉科。

相关检查

  • 体格检查
完整、有序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十二对颅神经和颈部淋巴结的检查必不可少。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 鼻咽镜检查及活检
可用间接鼻咽镜、电子鼻咽镜进行检查,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顶前壁及咽隐窝,鼻咽镜检查可观察到病变处小结节状或肉芽肿样隆起,表面粗糙不平,易出血。
早期病变不典型,可通过鼻咽病灶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
  • EBV(EB病毒)血清学检查
EBV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EBV脱氧核糖核酸是以游离的片段形式存在,而健康人群中很少能检测到。
  • 鼻咽部和颈部的磁共振(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可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情况,尤其对脑组织、咽旁组织、肌肉组织的显像效果好。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均应行MRI检查,以更好地确定患者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放疗靶区的勾画范围。
  • 胸部CT
建议>50岁或长期抽烟的患者常规行胸部CT平扫而非胸部X片,以明确是否有肺内转移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 腹部B超
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有腹部转移。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较大或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可直接行全身PET/CT以明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

又称为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各种良性肿瘤中较常见者,瘤中含有丰富血管,容易出血。与鼻咽癌主要鉴别点为病变部位,以及多次鼻出血病史。
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可来源于口咽部炎症、皮下化脓性感染灶。相比于鼻咽癌,淋巴结炎多表现为双侧多个淋巴结肿大,邻近组织急性发作时淋巴结发生肿大,且长时间肿大的淋巴结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可缩小。
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以青壮年多见。淋巴瘤侵犯范围广泛,常侵犯鼻腔及口咽。常见双侧颈部或全身淋巴结普遍肿大,质地有弹性,呈橡胶球感。如在肿块的表面看到黏膜线,则需要注意淋巴瘤的可能,可作为与鼻咽癌的鉴别点。
  • 鼻咽部结核
患者多有肺结核病史,除鼻阻、涕血外,还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检查见鼻部溃疡、水肿、颜色较淡。
分泌物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可伴有颈淋巴结结核
淋巴结肿大、粘连、无压痛。
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杆菌。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强阳性。
另X线胸片常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
  • 增生性病变
鼻咽顶壁、顶后壁或顶侧壁可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如小丘状,大小0.5cm~1cm,结节表面黏膜表面光滑、呈淡红色。其多是在鼻咽黏膜或腺样体的基础上发生,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后发生,角化上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糜烂、溃疡或渗血,需考虑癌变的可能,应予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

播报
编辑
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手段,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效果。

放疗

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放疗是其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早期鼻咽癌经单纯放射治疗即可治愈,而中晚期鼻咽癌通常需要选择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已开始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该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将放疗剂量集中在肿瘤靶区内,在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
此外,随着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的加入,鼻咽癌的整体疗效尤其在局部控制率方面得到极大提高,5年总生存率高达80%。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或转移的风险,这也是目前鼻咽癌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化疗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的化学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化学物质杀死癌细胞。根据放疗的不同序贯方式,分为诱导化疗,同步化疗,辅助化疗。
  • 诱导化疗
局部区域晚期的鼻咽癌患者,由于就诊时肿瘤较大,直接行同步放化疗可能无法完全消除肿瘤,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大。因此可先行诱导化疗2~3周期评估后再行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方案通常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多西紫杉醇+顺铂;
顺铂+氟尿嘧啶;
吉西他滨+顺铂等。
  • 同步化疗
除早期患者可经单纯放疗治愈外,其余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无化疗禁忌的情况下,通常应在放疗同时联合使用化疗。化疗方案通常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单药化疗:顺铂、卡铂等;而对于局部病灶较大,诱导化疗后仍消退不佳者,可在密切观察的情况下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同步化疗或联合靶向治疗。
  • 辅助化疗
对于部分中晚期患者,可在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2~3周期的辅助化疗巩固治疗效果,方案同诱导化疗。但目前对于哪一类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显示对于存在放疗后病灶残留、EBV-DNA未降至正常的患者,辅助化疗可能带来获益。此外,口服单药卡培他滨维持巩固化疗(节拍式化疗)可能也是辅助化疗的一个选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并非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仅在少数情况下进行,比如可作为局部放疗失败或局部复发鼻咽癌治疗的选择。外科手术方式众多,包括传统开放式手术以及日趋成熟的鼻内镜技术。
  • 传统手术
以往采用的传统开放式手术方式有经颚入路切除术、经鼻侧切开入路切除术、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术、经颈侧入路切除术等。存在入路行程长、视野窄、暴露欠佳、破坏结构多、创伤大等缺点,可导致上颌骨坏死、腭瘘、面部麻木、面部瘢痕等重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
目前常用的鼻内镜下鼻咽癌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直接、术野光照清晰、视角灵活和微创的特点。疗效和传统手术相同,但该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明显更少,特别是可以减少患者晚期并发症的相关死亡率。
  • 颈淋巴结复发(残留)的手术治疗
放疗后淋巴结残留或复发采取挽救性手术安全有效,初始治疗方式、复发分期、淋巴结包膜外侵与生存预后相关。术式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改良或者根治颈淋巴清扫术。

中医治疗

鼻咽癌患者一方面由于长期肿瘤消耗导致免疫力等各方面严重受损,另一方面在经历漫长的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后,常会出现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纳差等治疗相关副反应,患者可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到中医门诊进行长期的调理修复。

前沿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能特异性阻断肿瘤细胞生长过程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生长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模式。通常应用于晚期患者或联合化疗的患者。目前在鼻咽癌中常用的靶向药物是EGFR单克隆抗体,包括西妥昔单抗和尼妥珠单抗,对部分中晚期患者或者无法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近年来,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逐渐渗透到各种肿瘤的综合治疗当中,也为鼻咽癌患者尤其是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截止目前,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且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是针对复发转移鼻咽癌的治疗,长期临床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预后

播报
编辑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早期鼻咽癌经单纯放射治疗即可治愈,而中晚期鼻咽癌通常需要选择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靶向治疗尤其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对部分中晚期患者或者无法耐受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近年来,由于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广泛应用,以及化疗、靶向治疗的加入,鼻咽癌的整体疗效尤其在局部控制率方面得到极大提高,5年总生存率高达80%。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或转移的风险,这也是目前鼻咽癌治疗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发症
  • 放射性龋齿
鼻咽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由于口腔及各唾液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损伤,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口腔微环境改变,容易诱发龋齿。放疗后2~3年内应尽量避免拔牙或种牙,否则易导致下颌骨坏死的发生。
因此,所有患者需在放疗开始前,应进行口腔处理,并在放疗开始前至少2周拔除已有的龋齿或可能出现的龋齿。平时应勤漱口,注意口腔卫生。若放疗后2~3年内需拔牙,应联系放疗科医生及口腔科医生综合评估。
  • 放射性中耳炎
放疗时耳的各部分结构大多位于放射野之内,可造成如听力下降、中耳炎等耳部症状,成为鼻咽癌放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应嘱患者预防感冒,保持耳周清洁,不要随意自行掏挖耳道。
  • 放射性脑损伤
对于鼻咽部肿瘤较大尤其是治疗前已累及脑组织的患者,放疗后出现脑损伤的几率较大,可在放疗后2~3年内出现。
  • 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可防止脑损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治疗效果较好。
  • 而晚期放射性脑损伤患者通常头痛伴恶心呕吐,甚至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明显,脑损伤范围较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整体效果较差。
建议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定期复查,可有效发现早期的放射性脑损伤,为积极干预处理提供机会。
  • 面部麻木
是鼻咽癌颅神经受损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三叉神经受损,约有20%左右的患者可出现面麻。部分患者在肿瘤缩退后,短期受压的三叉神经功能恢复,面麻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而另一部分患者由于三叉神经受到肿瘤的长期压迫或侵犯,造成不可逆损伤,在治疗结束后面麻症状仍将持续存在。
  • 复视及眼部症状
患者肿瘤较大,累及颅内海绵窦或者眼球后方时,可侵犯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眼球固定等眼部症状。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但若神经受到长期压迫或侵犯造成了不可逆性损伤,则在治疗结束后上述症状仍可能持续存在。

注意事项

播报
编辑
饮食、生活习惯、环境等只是可能导致患病的部分因素,且鼻咽癌症状Ⅱ期患者更多是因为颈部肿物或者体检发现就诊,而非长期头痛;预后"发生转移时,生存期两年"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相关药物

播报
编辑
2023年10月28日,生物医药公司Coherus BioSciences与君实生物宣布,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其单抗Loqtorzi(toripalimab,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NPC)成年患者的一线治疗。其单药也获批用于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含铂治疗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
参考来源: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