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症狀全解析:傳染途徑、疫苗、停課標準一次看 - 康健雜誌
腸病毒-腸病毒病程-腸病毒症狀-腸病毒預防-腸病毒嘴破-腸病毒疹子
瀏覽數 220,918

腸病毒症狀全解析:傳染途徑、疫苗保護力、停課標準一次看

腸病毒是數種病毒的總稱,之所以稱為腸病毒,因為透過腸胃道傳染且有腸胃道症狀。腸病毒對孩童是有可能致命的疾病,腸病毒有什麼症狀?大人小孩不同嗎?

腸病毒症狀:小孩、大人症狀比較表

 
腸病毒小孩症狀 腸病毒大人症狀
  • 腹痛、腹瀉
  • 發燒
  • 手足口病,在四肢、臀部長出紅疹或水泡
  • 皰疹性咽峽炎:在咽喉部長出紅疹或潰瘍而疼痛,因此會吞嚥困難、食慾不佳
症狀通常不明顯或很輕微,以感冒症狀為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映齊提醒,腸病毒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最典型症狀,醫師只要看是否有這兩種症狀其中一種就可以判斷是否為腸病毒,家長也可以在家初步判斷。

腸病毒71型感染症狀

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總共有數十種以上。疾管署表示,其中腸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病程變化迅速,5歲以下嬰幼兒為高危險群,常見的初期症狀包括:

  • 腸病毒發燒典型為39℃以上高燒、超過3天
  • 手足口病症狀,也就是手、腳及口腔黏膜出現針頭大小紅點的疹子或水泡

腸病毒潛伏期多久?

腸病毒潛伏期大約2~10天,之後便會開始出現症狀。

腸病毒前兆有哪些徵狀?

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症狀極為輕微,但是嬰兒腸病毒感染後,從最輕微的發燒到致命的多重器官衰竭都有,因此在腸病毒流行期間,如果發現新生兒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的情形時,可能是腸病毒感染的初期徵兆,必須盡快接受治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腸病毒停課標準一覽

根據疾管署資訊,出現下列狀況,幼兒園、托嬰中心等學前教托育機構應採取停課措施: 

  1. 當疾管署已公布當年度發生腸病毒71型流行疫情時,假使機構內同一班級在一週內有兩名以上(含兩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等)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
  2. 假使當年度沒有腸病毒71型流行疫情,但機構所在的鄉鎮市區,當年度曾由疾管署公布有「腸病毒71型檢驗陽性個案」或「年齡在3個月以上的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時,當機構內同一班級在一週內有兩名以上(含兩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等)時,該班級應停課7天。
  3. 機構內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個案,且個案檢出腸病毒D68型時,該個案就讀之班級應停課7天。

腸病毒重症4症狀警覺

感染腸病毒71型最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病情變化時,容易有以下症狀:

  1.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2.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3. 持續嘔吐
  4.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出現以上症狀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發病後3~7天內易引發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除了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也可能引起嚴重的症狀,包含神經系統症狀及呼吸衰竭等。

腸病毒傳染途徑和腸病毒傳染力?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尤以家庭手足間,以及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場所最容易傳播,例如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可分為3種:

  1. 病人飛沫或呼吸道分泌物。
  2. 糞口傳染,也就是接觸到病人的排泄物或吃被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病人吃剩的食物或被飛沫飛濺到的食物。
  3. 接觸到病人疹子中的液體,再摸口鼻。

腸病毒疫苗比較

2023年已推出腸病毒71型疫苗,有高端及國光/安特羅生技兩種,比較如下:

  國光/安特羅生技 高端
對象 2個月以上、6歲以下孩童 2個月以上、6歲以下孩童
接種次數 2劑

2個月以上~2歲幼兒:3劑

2~6歲兒童:2劑

兩劑間隔時間 28天 2劑間間隔28天;
若需要打3劑,則第3劑應與第1劑間隔1年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腸病毒病程階段、多久會好?

疾管署表示,感染病毒後一般3~5天會出現症狀,但是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病程為7~10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

腸病毒治療方法?

腸病毒水泡、疹子或發燒等症狀令人不適,但感染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且由於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因爲得過1次就終身免疫。

腸病毒吃什麼好得快?

腸病毒必須靠身體免疫力克服,這段期間除了服用止痛藥緩解發燒和腸病毒喉嚨痛的症狀,黃映齊醫師建議飲食方面可以注意以下要點。

由於病人會發燒、腹瀉而導致水分流失,因此水要喝充足,必要時可以喝電解水防止脫水。黃映齊醫師提醒,運動飲料可以當作飲品,但不能取代水分,因為運動飲料糖分大多偏高,反而容易造成腹瀉和脫水。

黃映齊醫師也指出,目前沒有特別的飲食方式可以加速腸病毒紅疹、嘔吐、腹瀉等症狀復原,這段期間飲食以均衡、清淡為主即可。也有很多人會問,新冠肺炎很多人補充維他命C、維他命D和鋅,腸病是否也可以補充,黃映齊醫師指出,天然食物吃得均衡,不太需要吃補充品,但想吃也沒關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另外,腸病毒口腔疼痛狀況下,家長不用要求小朋友一定要吃熱食,食物放涼再吃即可。

腸病毒飲食禁忌

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感染腸病毒後,3種食物最好先忌口:

  1. 鹹食類:因為身體正在發炎,這時候不宜再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尤其是炸物和質地濃稠者,像是鹹酥雞、糖醋排骨、魠魚羹、花生堅果。
  2. 點心類:餅乾零食都太乾,不好吞嚥對喉嚨痛更不利。
  3. 飲品類:米漿甜又很濃稠,不適合感染腸病毒時喝;酸的飲品也會刺激胃酸,若往上湧到喉嚨會更痛。

腸病毒預防&消毒方法

腸病毒預防跟防範新冠病毒一樣,必須勤洗手、戴口罩,不過黃映齊醫師提醒:

  1. 腸病毒不怕酒精,所以洗手一定要用肥皂。
  2. 大人換幫孩童尿布或清洗屁股,無論孩子是否感染腸病毒,都建議換完就洗手。

預防腸病毒正確洗手步驟

請用以下8步驟正確洗手:

  1.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2.   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3.   兩手心互相磨擦 
  4.   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 
  5.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6.   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 
  7.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8.   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腸病毒消毒水比例調製

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根據疾管署建議,可依以下步驟、比例調配:

  • 取巿售家庭用含氯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一般在5~6%)5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20cc)或小瓶養樂多1瓶(約100cc)的量。
  •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8瓶即等於10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腸病毒酒精消毒有效嗎?

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因此包括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都無法殺死腸病毒。

腸病毒常見QA

腸病毒和一般腸胃炎有何不同?

腸病毒和一般腸胃炎很不同。黃映齊醫師表示,雖然都有「腸」字,但兩者的症狀、病毒都不同。

腸胃炎的症狀多為發燒、腹痛和腹瀉,可以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

  • 細菌性腸胃炎:致病原大多是沙門氏菌、腸腸桿菌等,糞便中可能帶有血絲
  • 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糞便會很稀。

腸病毒拉肚子、腹痛、發燒等症狀之外,還會有上呼吸道症狀、手足口病和泡疹性咽峽炎等。

腸病毒感染過能免疫嗎?

腸病毒免疫與否必須視情況而定,根據疾管署資訊,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不會復發。但是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腸病毒好發年齡和季節?

腸病毒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案例,一般到了3月下旬、天氣慢慢轉熱,病例會慢慢增加,5、6月是高峰,7、8月會稍稍下降,但到了9月開學季,會有另一波感染潮。

腸病毒成人會感染,但感染年齡層仍以5歲以下的孩童居多。

腸病毒可以上班上課嗎?

大人感染後,目前還沒有強制腸病毒隔離規定,可自行視症狀決定是否上班;如果是學童,疾管署則建議,盡量讓病童在家好好休息至少7天,或直至無發燒現象。 若無法請假,也應戴口罩,並與其他幼童適度區隔,減少傳染機會。

腸病毒要通報嗎?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屬於第三類傳染病,醫師或醫療(事)機構發現符合或疑似重症病人時,才需要在一週內向當地衛生局報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定義(通報定義)如下,病例須符合下列3項中至少1項:

  • 出現典型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同時有肌躍型抽搐症狀或併發腦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肝炎、心肌炎、急性心肌病變、心肺衰竭等嚴重病例。
  • 無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但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伴有腦幹腦炎或急性無力脊髓炎,懷疑為腸病毒感染導致者。
  • 出生3個月內嬰兒,出現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多發性器官衰竭等敗血症徵候,並排除細菌等其他常見病原感染者。

腸病毒有保險嗎?

目前沒有特別針對腸病毒的保險,因此若因腸病毒治療或住院,大多按照一般醫療險的理賠方式給付。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