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省联考古代诗歌阅读详尽解析 叶梦得《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2024九省联考古代诗歌阅读详尽解析 叶梦得《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1-24 发布于山东

【诗歌】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诗意】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

诗意:连日来,春风劲吹,但由于时令尚属早春,平坦宽阔的沙堤上还没有长满青草。我们泛舟湖上,相约返回,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天空彩彻区明。湖面波光粼粼,闪烁不定。鹅黄的柳树,在渐暗的黄昏中斜倚岸上,倒影湖中。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诗意:我已霜染两鬓,值此春天到来之际,不忍细数白发,又见一年春好处,枝头繁花含苞欲放。不禁又像去年一样,把一枝花儿插在头上。我一生漂泊,宦游四海,能在哪里有个安稳的家呀?

【试题解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解析】A项,对应上片一二句,“浩荡”而字,意为“壮阔”,联想对联“春日春风春浩荡,龙年龙岁龙腾飞”,可知此处是用来形容春意的。“绿芜”是遍地茂生的乱草,“未遍”而字说明时令尚早。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解析】词题可知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晚”不等于“夜”,“晚”指落日的时候。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解析】对应上片四五句,是对诗句的准确描绘。此句写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湖面,水光闪烁。诗人静静地坐着,远远看着烟雾缭绕的柳树。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解析】对应下片第三句。选项错误点:①“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表述错。“一枝重插去年花”,不是“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而是又像去年一样,把一枝花儿插在头上。去年的花怎么留到今年?“重”,是插花动作的重复,不是“花”重;②“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表述错。“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注意这三句之间的情感线索和逻辑关系。“霜鬓不堪春点检”,是说春天来了,自己的鬓边的斑斑白发,春光虽好但人已老;“留连又见芳华”是随前一句自然表达出“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怀念”;这一层意思表达完毕,用上句号。“一枝重插去年花”,诗人怀念青春芳华,不由自主地像去年一样,摘下一朵花插在头上。这个插花的内在情感驱动是怀念青春,想留住青春,而不是“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试题解析】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通过浩荡的春风、点点的绿草、灿烂的云霞、粼粼的水光、如烟的垂柳等景色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湖上早春图,表现了湖上薄暮时分的静谧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重现生机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从全诗来看,这是乐景衬哀情。)

下片作者叹惜自己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不由得插上曾经戴过的花饰,借细节描写来抒情,表达对时光流转、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意为人生如同在江海中的梦境,不知何处才是安身的家园,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漂泊不定、心无处安放的伤感之情。

全诗抒情重在下片,抒情点有两个:一是“留连又见芳华”中的“留连”,对失去的青春年华的留恋之情;一是“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江海”,指人生漂泊;“梦”,指不是思乡归家梦;联系“何处定吾家”中的“定”,说明诗人现实处境是“江海流离,居无定所”,诗人的梦是“定吾家”,诗人慨叹居无定所、四海飘零之凄苦。

参考答案 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怅惘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说明:历年高考题,古诗阅读主观题答案,教育部官方答案历年多为两点内容。此题如果学生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重现生机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不为错,但是下片的两点感情是必答项。

附原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选项错误点:①“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表述错。“一枝重插去年花”,不是“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而是又像去年一样,把一枝花儿插在头上。去年的花怎么留到今年?“重”,是插花动作的重复,不是“花”重;②“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表述错。“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注意这三句之间的情感线索和逻辑关系。“霜鬓不堪春点检”,是说春天来了,自己的鬓边的斑斑白发,春光虽好但人已老;“留连又见芳华”是随前一句自然表达出“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怀念”;这一层意思表达完毕,用上句号。“一枝重插去年花”,诗人怀念青春芳华,不由自主地像去年一样,摘下一朵花插在头上。这个插花的内在情感驱动是怀念青春,想留住青春,而不是“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16.【参考答案 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怅惘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此题如果学生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重现生机的欣喜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不为错,但是下片的两点感情是必答项。

名篇名句默写解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                          ”,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2)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3)示例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示例二: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示例三: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示例四: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