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綠「獨派」反「台獨」,因為他們是「華獨」 - 知乎
首发于史海无涯
淺綠「獨派」反「台獨」,因為他們是「華獨」

淺綠「獨派」反「台獨」,因為他們是「華獨」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公眾號)


藍營常說,綠營喊「台獨」都是假的,騙選票而已,但這訊息好似不怎麼被大陸民眾接受,都搞”去蔣去中”了,怎麼喊假的?

不信的話,就聽綠營人士自己怎麼說吧。



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2017年台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15日在北京舉行。會長戴秉國致詞時強調,大陸在「反獨促統」能力越來越強,兩岸統一進程不可阻擋。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則說,蔡英文雖不太可能承認「九二共識」,但其兩岸政策也不會出現暴衝。

美麗島電子報,標準綠媒,吳子嘉,標準「獨派」,他在台灣是「獨派」,卻在北京高喊「深綠獨派喊台獨是假的,沒有任何台獨的可能性」。另外,還左批林義雄「要搞台獨又不想打仗」,右批「蔡英文是台灣領導能力最差的人」,口氣混似藍營名嘴。


要解讀吳子嘉的話語,得先了解他所代表的「淺綠」族群。

民進黨內的「淺綠」,應以許信良為代表。眾所皆知,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早於1995年就提倡「大膽西進」,他主張「台商大舉西進後,可以在中國發揮相當的影響力,進而成為台灣的保障,別擔心被吃掉,因為打台灣等於打全世界」。

講白了,就是賺大陸的錢,錢多了就有影響力,為保障台灣(獨立)的最佳方式。


這個論調,就是綠營內部的「淺綠」主要思考模式,而你可能也經常在政論節目裡,聽到一些國民黨人士,或是趙少康這種媒體人,持類似看法,還記得林郁方說「要吸大陸的血」嗎?換言之,在台灣政治光譜裡,淺綠與淺藍十分相近,在支持「維持現狀」上的態度是一致的,所差異者,淺綠是維持現狀後”漸獨”,淺藍是維持現狀後”再看看”。

對,你知道我要說啥了,淺綠與淺藍,就是華獨,或說獨台派。

民進黨內的「淺綠」包含哪些人呢?只要看美麗島電子報的一些撰稿人就知道了,郭正亮啦,林濁水啦,陳敏鳳啦,再外加一個”孤鳥大老”沈富雄啦這些人。你只要看趙少康的節目裡,郭正亮是固定來賓,就知道他們的立場有多麽相近了。

故而,台灣以粗略分,是兩端的深色,與中間的淺色三種政治立場。

新黨為啥宣布「放棄中華民國」?主因就是這些淺色人士端著「中華民國」的招牌,主張卻都是獨立。



所以吳子嘉在北京高喊「反台獨」,其性質可與「統派」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淺綠的「反台獨」,就是「擁華獨」,要他們促統,不太可能。

吳子嘉在馬英九時代,除了反馬,也反深綠「台獨」,只要民進黨主席是屈從於深綠的,他就反對,如當時他反對蘇貞昌,而支持謝長廷。2012年謝長廷訪問北京,公開呼籲「外界不要用併吞、出賣來解讀兩岸交流,要用誠意、善意來處理兩岸差異」。

謝長廷一向是風派,有時深綠有時淺綠,所以在北京時好似”親中”,回台灣後又變成「台獨」。而當時謝長廷的兩岸態度,就是吳子嘉這類的淺綠人士在背後給予支持。



後來謝長廷也擋不住深綠的批判,躲起來了,吳子嘉這批人就轉而支持主張「維持現狀」的蔡英文,繼續與蘇貞昌纏鬥。但淺綠在民進黨內從來不是深綠的對手,蔡英文能夠脫穎而出,是靠深綠李登輝背書的結果。這便是為何蔡英文當選後,做不到李登輝要求的「台獨」路線,以致兩人形同陌路的原因了。



蔡英文目前的路線,既無法滿足深綠,也無法見容於淺綠,既無法制憲正名,也無法修改「台獨黨綱」,所以台獨覺得妳向「華獨」傾斜,華獨覺得妳向深綠傾斜,這就是蔡英文在綠營內部的進退兩難。你要問蔡英文到底是深是淺?還真不重要,因為所謂深淺,必須隨時挪移,這位置才能坐得比較安穩。

淺綠的底線,就是希望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不要爆衝,故而在北京他說「蔡英文行事保守可預期、穩定不暴衝,相較於陳水扁,蔡英文是相對值得信任的對象」。說到這裡,不能不提淺藍淺綠「華獨」派的另一項共同特色,就是絕對地”親美”。

只要是美國不樂見的,「華獨」就不樂見,例如公投。從吳敦義刻意與大陸保持距離,到淺綠人士頻頻批判公投法,為得都是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這就是「華獨」的本質。

綜合以上,從「反獨促統」的角度來看,淺綠有反「台獨」的意願,似乎是可以暫時合作的對象,以打擊「台獨」,但是,淺綠在民進黨內多久了?什麼時候他們有能力與深綠抗衡過?從來沒有吧?光是說要廢掉「台獨黨綱」說了就不知道多久了,廢了嗎?

誠然美麗島電子報,現在是專門用每月民調在修理蔡英文,但是沒有用,淺綠也有異見的”去中”政策,照常在推進,完全看不出淺綠人士對民進黨全速往「文化台獨」前進,有任何影響力。

所以我也反對統派與「華獨」的合作,因為論理念,差異太大,論反「台獨」的力量,華獨從來不是「台獨」的對手,有什麼好合作的?再者,「反獨促統」不能只做半套,只談「反獨」,只是讓一種”獨”幹掉另一種”獨”,結果不論誰勝誰敗,還是”獨”,那有啥意義呢?



比較有意思的是,做為民進黨目前的頭號大敵,柯文哲也在近日大吹「大膽西進」,一副取代蔡英文成為淺綠共主的態勢。深藍新黨為了對抗「華獨」國民黨,也宣稱在2018年「有條件的與柯文哲合作」,深藍拉攏淺綠華獨,削弱淺藍「華獨」,對抗深綠台獨,這種戰術是否適宜,還很難說,因為在複雜的選舉工作上,稍有差池,就萬劫不復。

新黨的積極動作,最終要看市議員席次的斬獲。



總結而言,接受了吳子嘉,就必然得接受吳敦義,要他們「反台獨」或許有點幫助,但若讓這一派坐大,反而可能讓促統的工作更為窒礙難行。

所以和平統一是一件需要非常細膩操作的事業,應慎選同盟為上。


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编辑于 2017-12-22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