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產業的創新與實作|運動產業不簡單,運動員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 綜合運動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1/01/03

運動產業的創新與實作|運動產業不簡單,運動員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人們已經覺得運動越來越重要,但運動產業會需要有創意、敢冒險、懂得科技應用的人才。所謂科技應用,並不需要知道每個科技的細節,但會需要知道有哪些東西,因為廣泛的認識勝過深度的瞭解;而比起訓示性的教條,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生親身實踐,讓他們學會如何實作,並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運動員能否創新跨界走出去的關鍵。

作者:曾荃鈺

林育呈

學習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突破,如果被一堆規定限定了,那要改變感覺就很難,如果把運動產業限制住的話,就也沒有辦法做出什麼改變了。
運動真的很有趣也很好玩,我把我的課修的都差不多了,如果有趣的課的話我也會想修,但有時候我怕老師很無聊,我就不一定學得到很多東西。
募款,哇這又是一個好大的難題喔,為什麼別人要給你錢,你有什麼價值,如果政府都平均分配,剩下的得自己取得,用聽的雖然要聽很久,但是得到的資訊比用看的多好多喔,今天又學到了一個東西,而且感覺是未來就會用到的東西了,我也覺得我學習能力真的很強,很多東西,我都學的比別人快很多,但是如果一直重複做,會讓我覺得很無趣,沒有學到新的事情,很快就會疲憊了。
這樣是不是可以開一堂課,然後學期末是主辦一場比賽,學校會提供一點經費,剩下要自己想辦法,找贊助等等的,感覺會學到很多。

曾荃鈺

是的!!文字確實有方便性跟搜尋性,但是廣播訪談的內容,你可以用時間慢慢的在訪談中梳理出一些道理,很多觀念需要時間,用看的一掃而過跟段落層次排列,有時候因為標題的需求就只能取捨內容。廣播訪談內容都比文字內容多唷~~~文字大約都是訪談內容的三分之一重點,因為篇幅只能取捨! 不錯不錯~~~還想要聽更多嗎? 直接在網路上搜尋空中荃運會就可以囉!

2020年12月底,受邀到國體大評審運動員創新創業競賽,我注意到,有體育背景的運動選手們,只要願意搜集資料,謙虛提問,並且抓住自己內心的核心價值,縱使體育分眾市場較小,但只要能抓住心中的意義感跟從運動員同理的感動,創新也可以發生。這讓我不禁回頭思考,運動產業是什麼?不只是由運動員所組成的才是運動產業,運動員周邊,包括教學訓練體系、賽會規劃籌辦、競賽實況轉播、周邊商品開發……等等,都算是運動產業的一部份,甚至也可以說,萬物皆可跟運動相連接。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的副教授王凱立,是一個思想沒有框架束縛,也很願意跨領域思考的學者,有機會訪談他,聊聊體育運動與教育的關係、相關產業育成政策、他對運動產業的認知、以及臺灣運動相關產業未來發展的挑戰與機會。在國體大任教的王凱立,大學的時候是射箭代表隊,除此之外他還有著多元的跨領域背景,包括法律、經濟、運動、土木工程等都有涉足,之前也有參與政府對體育產業相關的政策改革和法案擬定,現在是一位奉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重視親身實作的教師。

運動產業不簡單 王凱立談運動產業的創新與實作
空中荃運會節目主持人暨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曾荃鈺,與參與2020年國體大創業擂台決賽的參賽選手們合影留念

運動產業的大環境是政府與全民一起創造的

「從補助的角度來看,就會變成大家在搶一塊大餅,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餅是可以創造的!」王凱立認為,運動產業不應該是被動執行、爭奪既有的資源,而是主動想辦法讓相關產業能夠在市場上蓬勃發展。

王凱立提到,過去政府為了扶持像是藝術、運動等文化相關產業,多以直接補助的方式,像是政府花錢蓋運動場館,讓民眾與運動的距離更近,透過體驗來培養習慣,期許運動產業會隨之發展;但這樣的做法也招致批評,如果今天所有的東西都要靠政府補助的話,要是哪一天補助取消了,民眾會不會就不去運動了呢?

面對這樣的困境,王凱立強調,還是希望能帶動民間自己的消費和投注。像是他自己就曾經協助政府制定《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的子法,例如,企業如果捐款給運動員是能夠獲得一些稅務減免的優惠,王凱立也推動透過個人自發出錢捐款給運動員的抵稅相關事務,希望能讓運動產業有更多資源來自民間的挹注,而非只靠政府補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體育運動政策環境要從教育開始改變

「教育著重探究與實作,我不鼓勵只是批判,而是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王凱立闡述自己以實際解決問題作為主軸的教學方式。

身為教師、從教育界的經驗來分析,王凱立認為,現在提到體育運動相關政策都還是脫離不了「教育」,因為學校帶領學生認識世界,並可能是運動接觸最密切的一段時光,所以如果要探討運動相關政策,實際上整個教育體系可能都要跟著改變。王凱立指出,過往的教育制度把老師當作是公務人員,如此一來就沒有誘因、沒有創新,整個教育環境就會死氣沉沉的,還好最近有越來越多實驗學校的出現,是對整個環境造成良性刺激。

提到運動產業缺少的資源,王凱立重申自己的教學作法更傾向實際帶著學生直接去向贊助廠商提案。他解釋,學生運動員佔了運動產業的很大部分,許多賽事也多與學校相關,但不論是加入運動隊伍、參加比賽、籌辦活動的規則與裁判…等過程,幾乎都沒有類似「簽約」這樣的業界行為,那學生們也就學不太到這方面的經驗,等到脫離學校或是接觸到規模更大的運動產業時,就容易產生法律紛爭。

「運動員很聰明,身體記憶比腦筋想的還快,做過一遍就學起來了!」王凱立笑說,比起訓示性的教條,更重要的是帶領學生親身實踐,讓他們學會如何實作,並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觀察,王凱立認為,很多運動員都是靠勞力來賺錢,賺得很辛苦,他也在想辦法透過創新或科技,讓體育被看見的可能性變高。他表示,智慧財產權對運動員來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運動與專利結合其實有很多商機。至於專利是什麼呢?王凱立解釋,品牌商標的概念好懂,但專利就更為抽象,例如商業方法其實也可以申請專利,像是運動用品設計、補給品的營養配方等。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