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 ELLE HK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Vincent Ma; hair & makeup Shirley Choi.
READ MORE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跨足電影、舞台劇與紀錄片製作的本地導演賴恩慈(Mo),早年已憑劇情短片《1+1》、《N+N》獲得多個本地及海外獎項,今次她結合家庭溫情與本土音樂的首部商業長片作品《4拍4家族》上映在即,我們特別與她詳談,分享她如何透過音樂去探索「家」這一主題,同時延續記憶。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4拍4家族》
故事講述決心參演國際音樂節的Band Four主音兼結他手Cat(謝安琪飾),自小崇拜結他手父親King(泰迪羅賓飾),但父親卻在她10歲時離家出走。廿多年後,Cat的母親病逝,父女在火葬場內重逢,Cat帶着9歲的兒子Riley(陳諾霆飾),King則攜同15歲的女兒樂弦(Anna hisbbuR飾)回來。毫無心理準備的四人忽然置身同一屋簷下,一個家四種聲音,各有掙扎、秘密與恐懼,難以溝通。音樂是四人的唯一共通點,當他們透過音樂開始合拍互相聆聽時,Band Four卻面臨更大難關⋯⋯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數字系列?
繼《1+1》及《N+N》之後,今次新作命名為《4拍4家族》,同樣有着數字元素,是無獨有偶,還是刻意為之?「其實《4拍4家族》的working title本來是《1234》,」Mo笑說︰「既代表了一家四口,也像夾band開始時大叫一聲『one two three four!』,然後大家便開始溝通(玩音樂)。本來大家都很喜歡這名字,可是卻想起如果戲名全是數字就無法在Google搜尋到,所以才有『4拍4』這個念頭。」Mo認為新名字反而更好,更有層次,亦呼應着電影主題︰一家人各有不同的「拍子」,最終如何「合拍」呢?「而且,『4拍4』是一個完整的拍子,」她補充︰「當中的數字既和我之前的作品有所連繫,亦可帶來更多想像空間與思考層次。」例如回想起從前學結他時,「4拍4」是最簡單易學的拍子,也是我們廣東歌流行曲最常用的,Mo說︰「所以『4拍4』某程度上也有回歸基本的意味,去探索一個家最基本的元素。」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與音樂的不解緣
一個戲名,點出了這電影的兩大核心元素——音樂與家庭。Mo說︰「Teddy(泰迪羅賓)之前在訪問中不斷提到,其實每個人心目中或生活中都有音樂,這一點我很認同。」她回想自己的創作歷程,「就像我倆的認識就是因為一個音樂劇(Mo和筆者是相識逾20年的老同學)——建基於Beyond歌曲創作的《駒歌》。後來我又在另一齣音樂劇《忘了時間》中當主角,一個採用了很多本地廣東歌的舞台劇,向不少殿堂級音樂人致敬,如已故的陳百強、哥哥(張國榮),還有霑叔(黄霑)等。接着還有我和Kay合作做的舞台劇《歌神英雄傳》,主題也是音樂。我雖然不是音樂人,但在我的創作中,一直也有音樂存在。」

「還有一點令我今次特別想用音樂作為主題,就是因為與Teddy的合作。」泰迪羅賓今次為電影擔任監製和主演,也是最早「埋班」的演員︰「Teddy是一個living legend,一個rock star,(他的樂隊)在60年代甚至被譽為香港的The Beatles,而他今時今日仍然非常活躍,時常跟不同年代的音樂人夾band。在整個創作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在他的studio認識各式各樣的音樂人,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年代的音樂,耳濡目染下,讓我很想呈現不同世代的廣東歌。」她續道︰「最重要的是,音樂能扣連到我想探討的主題——家。」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非典型家庭
主打家庭與溫情的電影絕對不在少數,但對賴恩慈而言,「家」這主題卻有着特殊意義︰「家,一直是我作品的核心,大概是因為我的成長背景使然。我不是在完整家庭中長大,甚至可說沒有原生家庭,即使如此,我對『家』一直有一種好奇,既想透過作品去探索,同時亦想去分享,分享『家』對我來到底是甚麼,或者探討家的形態與可能性。」在《4拍4家族》中,主角的家庭構成可說頗為「非典型」,四個成員代表了四個不同年齡層,除了各自面着人生不同階段的難題與心結,彼此間還有着血緣、半血緣以至無血緣的關係,這正正反映了Mo對「家」的探索與想像。「音樂講求和諧,不同的聲音、樂器來到同一屋簷下,或在同一平台上,它們如何找到自處的方式,同時考慮怎樣共處,這正好與我今次想探討的『家』非常契合。」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消失的記憶
談到這裡,一家四口的故事加上音樂元素,看起來已經相當完整,為何還要加入早發性腦退化的元素?Mo回應︰「這其實也是源自生活,生老病死是生活中的平常事,故事中的一家人除了各自的問題外,也一樣要面對。」所以在Mo劇本構思之初,已有Cat媽患病早逝的情節,那時便決定採用腦退化的設定。「後來在資料搜集時發現,腦退化原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年輕患者發病時往往容易被忽略,覺得很值得關注。」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再經深入了解後,Mo認為這可以套用在女主角Cat身上,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去面對。「這最終也扣連回到主題上,在病情影響下,她如何去面對自己的創作?還有自己的家人?」戲中Cat的母親由於早年腦退化病發不自知,導致不知情的丈夫難以忍受而離家出走,結果造成無法消解的遺憾與心結;多年過去,Cat遺傳了母親的病,固然是不幸,但歷史不一定要重演,重來一次,也許是得到救贖的機會。Mo亦認同這種解讀︰「面對一些承傳、遺傳下來的問題,來到我們這一代,會不會有其他處理方法?是否一定要重複下去?」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對於記憶,賴恩慈向來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意結,她形容︰「記憶對我來說就像營養般,我到現在仍在『搣』小時候在農村生活時的回憶,用來陪伴、支持我撐過生活上的低潮與難關。」這不僅是在《4拍4家族》中,「音樂」和「家」以外的第三個大主題,「延續回憶」也是她在不少作品中持續探索的恆常題目。她坦言︰「近七、八年來,總覺得香港的一切都變化得太快,彷彿轉眼間大家就會忘記從前的香港是甚麼樣子。」故在今次的電影中,Mo用心捕捉了本地的美好風景,由大街小巷的日常風光,獅子山下的萬家燈火,到易手前的藝穗會等,當然還有很多不同風格的廣東歌或本土音樂。回憶其實很微妙,並不是說過去的總是美好,而是透過連結與分享,我們可以把當中的美好延續下去,正如特定地方或時代的文化也是一樣。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專訪:《4拍4家族》導演賴恩慈 「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其實都是在延續」

延續與選擇
大環境急遽變化,「去或留」成為不少本土電影或戲劇作品探討的議題,《4拍4家族》的故事對此雖然着墨不多,僅淺淺地在背景中提及,但其結局卻隱然有一種輕輕的迴響︰最終Cat並沒有堅持參與國際音樂節演出,選擇留在香港,與家人一起繼續傳播自己的音樂。Mo如此詮釋︰「到了最後,最重要的其實是你想跟甚麼人分享。能到世界各地演出當然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然而這並不代表本地的觀眾不值得你花心機,或留下來做更多的事。」回到去留問題,她認為︰「無論大家選擇離開或繼續留下,其實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延續自己覺得重要的事物;甚至乎大家想延續的是同樣的東西,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我的方法就是創作,今次是電影,下次可能是劇場或者是文字。由《1+1》開始,我一直記着一句話︰『無論你去到哪裡,也要記着自己從何而來。』因為這才是你的獨一無二之處。」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立即登記接收
image with no details
ELLE MAGAZINE
全城最精采訂閱優惠
立即訂閱
image with no details
專享
COSMART 最新優惠
成為免費會員
立即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