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亡  海外專家證人指澳洲亦常見醫生因受干擾而出錯 (15:21) - 20240430 - 港聞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港聞

鄧桂思疑因醫生「開漏藥」亡  海外專家證人指澳洲亦常見醫生因受干擾而出錯 (15:21)

聯合醫院近7年前疑「開漏藥」,患乙型肝炎的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不治,死因研訊今(30日)續。海外專家證人Henry Pleass供稱,澳洲都有出現醫生診症過程受干擾分心的情况。庭上透露,醫管局的臨牀管理系統事後新增警示,若病人患有乙肝和處方高劑量類固醇等,系統會自動彈出警告。鄧桂思的女兒質疑,除非改善醫生的心態,否則醫生「每一次都可以撳走佢(警告)」,無法避免事件重演。

庭上關注,聯院醫生為鄧桂思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時,沒處方抗病毒藥預防乙肝復發;涉事醫生林治崑早前供稱,診症過程受到電話等「其他干擾」故開漏藥。來自澳洲的專家證人、肝臟移植專家Henry Pleass今表示,醫生面對的臨床工作量繁重,經常在短時間內診症,但無論醫生如何忙碌,都應該向病人解釋藥物副作用,例如事主鄧桂思服食的類固醇「潑尼松龍」最嚴重可以致死,病人及其家人應知情。

Henry Pleass透露,醫生在澳洲診症時可能要接電話,導致分心,類似本案事件在澳洲亦常見。鄧桂思的長女胡尚佑追問,是指澳洲醫生經常被干擾,抑或澳洲醫生經常開漏藥。他稱兩者皆是,「可悲地,這種情况很常見」(sadly, it’s common),醫生可能假設處方藥物對病人安全,一旦思考片刻就會醒覺藥物的危險。

腸胃肝臟科專家證人、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麗虹今被重召作供,接受涉事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一方提問。黃表示,考慮實驗室報告、組織病理學和肝造影等因素,鄧桂思患自體免疫性肝炎(AIH)的可能性不大,推斷鄧的肝炎有99%機會來自乙肝復發。黃提到,鄧曾服用的「潑尼松龍」能治療AIH,但鄧的病况沒有改善,反映鄧不是AIH患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法庭 鄧桂思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