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舉行殯葬禮? | White Lily

資料庫

為什麼要舉行殯葬禮?

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每當有親人離世,殯葬禮就似乎是無可避免的差事。現在,您需要為您摯親的殯葬禮作出各種決定。「殯葬禮」這個詞可能會引起一些負面感覺,這可能會令某些人聯想起過去曾出席過的傳統殯葬禮,而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想為我的摯親辦『這種』 殯葬禮。」。不管您把它叫作一個殯葬禮、一個致敬、慶祝一生的典禮還是一個聚會,它的目的是令讓您可以緬懷往事、尊敬逝者的一生和他/她留給後人的貢獻,並與其他人一起分嚐愛、悲傷和回憶。為此,我們用「殯葬禮」這個通稱來表示這種獨特的儀式。用什麼名稱來表示也好,以上這些關於殯葬禮的價值都值得您參考。

當不幸的事情發生,我們第一時間想做和需要去做的,便是確立事件的重要性。甘迺迪總統遇刺後,總統夫人馬上問還處於震驚中的朋友:「你想不想知道這件事?」,然後用她那微弱、顫抖的聲音講出了事件的每一個細節。她需要向別人訴說這段經歷,從而確立事件的重要性,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同樣的反應可以從剛經歷完手術,或剛從病痛中痊癒的人身上看到。他們對於講述自己的經歷,有一種幾乎無法遏止的需要。我們需要透過這些講述,建立起事件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

當我察覺到對確立重要性的需求,我就開始明白殯葬禮的重點。當我們的摯愛親友離世,殯葬禮的過程可以確立逝者的重要性,和他/她對我們的重要性。如果我們能確立這種重要性,我們便可以振作,繼續向前;若果我們不能,那悲傷的感覺就會變得更強烈,傷口癒合的過程亦會更漫長。

其實本能上我們都明白這些道理。在奧克拉荷馬城爆炸案發生後的幾日,我被邀請為失去親人或無法認領親人遺體的家庭,寫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文章。而在九一一襲擊後,我亦寫了一本小冊子,幫助那些有親人在事件中喪生的家庭。事實上,我們如果不能投入哀悼的過程,痛苦只會更加強烈。

當親友離世,我們都知道自己需要一段面對悲傷和現實的時間。我把這段時間叫作為失去建立重要性。

殯葬禮和它的重要性

殯葬禮的過程會建立重要性,這就是舉辦殯葬禮的目的和它的價值。整個儀式可以在兩方面樹立意義:

個人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一定要為離世者建立個人的重要性。在哀悼之前,我們需要察覺事情對自己多麼重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往往在親友離世後,才發覺他/她有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建立逝者的個人重要性,然後才進入治癒哀傷的過程。

計劃一個殯葬禮是愛的舉動。有些人花了一大筆錢籌辦殯葬禮,但效果既不自然,也沒有意義。他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否定死亡,而且忽略我們對離世摯愛表達愛意的深層需要。

我有幸為雙親籌劃殯葬禮。我的父親就如其他父親一樣,不想為我們帶來任何麻煩,我們只要把他安放在一副普通的松木棺材,然後埋葬就行了。我告訴他,殯葬禮是一份我送給他的愛的禮物,而我會決定這份禮物的形式和性質。他對這番話十分高興。原來他並不想要一個老套的松木棺材,他只是認為自己應該這麼說而已。

然後,當我要為我57歲的妻子計劃殯葬禮時,一家人聚在一塊兒,討論她的一生和我們心裏的回憶,為她計劃一個絕對適合她的殯葬禮,這實在令我感到安慰。從為我親愛的妻子選擇棺木、音樂,到邀請合適的親友致悼詞,有一大群帶著無比支持和愛的親友在我身邊,確實是最能助我從悲痛中痊癒。在我籌備殯葬禮的過程中,我就是在向自己再三確認這些親友對我的重要性。

聚會可以提供傾談的機會。我們藉著親友到殯儀館或到家裏探望我們,向他們講述逝者的生平故事,從而建立起逝者的重要性。終有一日,我們所說的故事將會變成長留在我們心中的美好回憶。

殯葬禮允許我們悲傷難過。社會似乎認為我們要避免悲傷,受敬重的人更不應該在公眾場合流露傷感。幾年前,一篇雜誌文章的作者認為,一個煽情催淚的葬禮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勇敢和有文化的人是不會哭泣或表達情緒,他們必須小心翼翼,不能表露半點兒崩潰的跡象。不個為何,我們致力躲避悲傷,不讓它出現在家庭裏。有些家庭甚至不選擇舉辦殯葬禮,他們以為只要不面對送別的最後一刻,就能減少悲痛。

悲傷不是敵人。它是治癒創傷的自然階段,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能力來處理悲傷。表達出來的悲傷越多,傷口就越快癒合。而就我所知,沒有任何更好的途徑像葬禮一樣,給我們一個自由抒發情感的機會。

社交的重要性

我們還需要為逝者建立社交上的重要性,這也是殯葬禮的目的所在。殯葬禮就是讓親友聚首一堂,對人生的意義作出肯定。殯葬禮就等像告訴親友,逝者的一生曾感動過他們,對他們是有意義的。

當我的祖母去世時,我被教堂內的鮮花震懾了。每一朵鮮花都在說,這位女士對某人曾經是多麼重要。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情景,而我知道她對其他人十分重要,這一點令我感到很安慰。直至今日,我仍然很喜歡在殯葬禮中擺放鮮花。當我的妻子離世時,由於有太多鮮花運到殯儀館裏,房間根本沒有地方,甚至要把瞻仰遺容移師到教堂舉行。被那麼多表達了關心,並願意花時間向我妻子道別的親友環繞著,實在令我充滿力量。雖然,將送花的錢改為捐給慈善團體,已經是大勢所趨。不過,當朋友的親人離世時,我還是希望透過送花,讓他知道這件事對我的重要性。

殯葬禮的重點放在逝者的一生上,是建立重要性的最佳方法。為此,我們明白到將殯葬禮個人化的意義。家人可以自由地頌揚離世的親人,亦可以邀請摯友或專業人士代勞。很多家庭會把一些私人物品或相片帶到殯葬禮上,令儀式變得更個人化。而在音樂方面,最好會挑選一首逝者生前最喜歡,或一首對他/她有著重大意義的歌。

如果我可以重新再做一次,我會為我的哥哥辦一個有敬意的殯葬禮。我哥哥選擇了在死後立即火化,並在幾日後舉辦一個追思會。這個追思會像是在避開他離世的事實,而我的母親全程沒有流過一滴眼淚。當時我們以為這個殯葬禮對家人是一件好事。但直至幾年後,我仍然覺得缺乏了對哥哥最後的回憶,也沒有時間認真思考他對我的重要性。因此,若沒有一個讓我們打開心窗,釋放哀傷的機會,日後治癒傷痛的過程將會是很困難的。

殯葬禮不單止只有棺木和各種儀式,它是關於我們的心靈治療和健康。只有當我們正視失去的痛楚,並開始治療傷痛,殯葬禮對我們的人生才會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