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成立電動車新公司,任正非卻不造車的「宮心計」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華為成立電動車新公司,任正非卻不造車的「宮心計」

雜誌原標題:華為「不造車」 卻進軍電動車市場?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3-12-05

瀏覽數 6,400+

華為旗下智能車部門獨立,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子公司,受到關注。邱莉燕攝
華為旗下智能車部門獨立,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子公司,受到關注。邱莉燕攝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4 / 1月號雜誌 老闆要補修的一堂催生課

華為旗下智能車部門獨立,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子公司,受到關注之餘也引發猜測:華為不造車,如何與其他車廠股東合作開拓全球市場?

華為與長安汽車,一造手機和5G,一是重慶的汽車大廠,兩個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公司,卻於2023年11月26日同時公告,表示雙方簽署了一份《投資合作備忘錄》,頓時引發有心人士關注。

解讀華為新聞稿和該份備忘錄顯示,華為將切割旗下的智能車部門,獨立成立一家新公司,而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投資該公司40%的股份。

上海《第一財經》評估,新公司的估值可望高達2500億人民幣(約台幣1.1兆元)。

值得進一步剖析的是,這個新公司還計劃開放股權,邀請中國大陸其他車廠共同參與,合力在智能電動車產業「打群架」。

「從這次的合資事件,其實多多少少都可以嗅到國家的星辰大海,」大陸一位私人財富管理共同創辦人「硬核財經小爆姐」研判,新公司的目標其實十分遠大,不僅僅鎖定大陸市場,而是要切入全球電動車的高中低各級市場。

華為將切割旗下的智能車部門,獨立成立一家新公司,而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投資該公司40%的股份。取自長安汽車

華為將切割旗下的智能車部門,獨立成立一家新公司,而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投資該公司40%的股份。取自長安汽車

問界M7新能源車一鳴驚人,躋身大陸最暢銷前五大

先來揭開華為智能車部門的神祕面紗:該部門成立於2019年5月,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便訂下了「不造車」戰略,亦即不成立汽車整車生產線,不自己生產汽車,只是幫助其他汽車製造商生產更好的汽車。

華為「不造車」商業模式,採取3種與車廠的合作型態,一是提供汽車零組件給車廠,二是合作開發新車並介入行銷通路,三是提供車聯網智駕系統給車廠,這種模式便是任正非最看重的「Huawei Inside」,也是主要營收來源。

2021年4月,華為掌管手機部門的常務董事余承東掌舵智能車部門後,秉持任正非的戰略思惟,不斷加大了在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並深化與其他汽車製造商的合作。

2021年,華為就曾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共同推出電動汽車品牌「阿維塔」。在這個新車品牌中,華為扮演的就是「Huawei Inside」角色。

再根據《路透社》報導,華為也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在新品牌Luxeed下生產S7轎車,打算將其定位為特斯拉Model S的競爭對手。

2023年大陸新能源車的銷售黑馬「問界」,亦是華為與A股上市公司、賽力斯集團所聯合生產的Aito品牌車,改款的問界M7車款在銷售的前25天,便已收到超過5萬輛訂單,令Aito當月一飛沖天,躋身大陸最暢銷的五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商之列。

2023年大陸新能源車的銷售黑馬「問界」改款的問界M7車款在銷售的前25天,已收到超過5萬輛訂單。取自賽力斯集團

2023年大陸新能源車的銷售黑馬「問界」改款的問界M7車款在銷售的前25天,已收到超過5萬輛訂單。取自賽力斯集團

國際碳權威帶你打破傳統碳思維|2024ESG國際大師論壇

新汽車公司開放各大車廠入股

《第一財經》認為,這一次華為與長安汽車成立的新合資公司,可以被視為Huawei Inside模式的展現。同時,賽力斯也已收到參與投資這家合資公司的邀請。

根據華為2022年財報,公司汽車業務累計投入已達30億美元(約台幣900億元),研發團隊達到7000人,但業務收入僅有20.77億人民幣(約台幣92億元),仍屬於虧損狀態。

於是,「以獨立公司名義運營、引入外部股東後,華為有望在造車業務上止血,」《第一財經》指出。

究竟華為這樣「不造車」的邏輯有何過人之處?聰明到連各大車廠爭相奔赴?

「硬核財經小爆姐」分析,第一個好處,就是揚強避弱。從合資公司的業務邏輯看,是華為提供了車聯網智駕系統的「一條龍」方案,華為智能車的團隊和技術所具備的優勢顯而易見,各大車企可以直接「接入」,不需要再和華為競爭,也不需要和其他競爭車廠內耗,只需要把專注力放在製造汽車。

第二個好處,是新合資公司開放各大車廠入股,換言之,車廠既能賺到自家車子的銷售利潤,同時也是新合資公司裡的股東,另外再分到車聯網智駕系統的一杯羹,「裡子面子都有了」。

大陸可國產化新能源車的軟硬體

若以更高層次解讀,或能探索出這項戰略的縱深之處。

首先,一旦所有的車廠都採用華為的車聯網智駕系統,以這套系統為基礎要用到的的零組件,譬如攝影機、激光感測器、顯示器等,全部都有望實現「國產替代」,進而形成大陸汽車產業的國產化。

其次,大陸在2023年上半年已然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一大汽車出口國,車聯網智駕系統由華為「擔任火車頭」組國家隊之後,大陸各大車廠在結合各自優勢造車,銷售到全世界,可望更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更何況,大陸智能車出海之後,由於搭載車聯網,勢必需要配套當地的5G網路、充電系統等,華為的通信業務也能「打包輸出」,搶攻汽車以外科技產品的市占率。

或許是其中的格局思考迥異於尋常,部份分析人士難免有些「過度聯想」。

「華為的確是有技術有格局的一個大公司,但是它一家沒有辦法謀劃這麼大一盤棋,」硬核財經小爆姐便私下沙盤推演,畢竟各家車企也不小,各有各的心思:「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在華為的背後一定是有一隻大手,在推動謀劃整合。」

若果真如此,華為成立新的汽車公司這一布局,還真讓人看到了宮鬥電視劇中引人入勝的高竿謀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