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_百度百科

神舟十七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载人飞船
收藏
0有用+1
0
神舟十七号(Shenzhou XVII [10],简称:神十七),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七艘飞船。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7]。神舟十七号飞船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8]
2023年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 [14]。10月2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22]。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3]。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4]
2023年12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自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十七乘组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 [41]
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专门录制视频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 [45]3月,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46]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50] [52]4月30日18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出舱,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6-57]
2024年5月1日,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交付科学家 [59]
中文名
神舟十七号
外文名
Shenzhou XVII [10]
别    名
神十七
研制国家
中国
发射时间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3]
飞行乘组
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研制历程

播报
编辑

历史背景

  • 发展战略
中国空间站初期构型
1992年9月,中共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7]
  • 前期实施
工程前期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7]
  • 空间实验室
2010年,中共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
空间实验室阶段主要任务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等任务,标志工程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 [27]
  • 空间站阶段
空间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中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已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27]
中国空间站建成T字构型

研制进程

2022年,中国在研制运行前期型号神舟飞船的同时,并行开展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地面研制工作。 [1]
2022年12月,神舟十六号飞船在发射场完成了总装测试工作。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的总装测试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2]
2023年2月消息,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公布,计划2023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4]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7]
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

飞行乘组

神舟十七号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15] [21]
2024年5月30日,“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首场活动暨首场升旗仪式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功举行,航天英雄杨利伟,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参加仪式。 [60]
航天员乘组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简介
航天员
人物简历
单位
人物图片
指令长
汤洪波,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硕士学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
航天员大队
汤洪波
成员
唐胜杰,男,汉族,籍贯甘肃定西,学士学位。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中队中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
航天员大队
唐胜杰
成员
江新林,男,汉族,籍贯河南杞县,学士学位。1988年2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
航天员大队
江新林

系统组成

播报
编辑

飞船系统

神舟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研制总体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是何宇,总设计师是贾世锦 [29]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 14 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30]
神舟十七号飞船,是中国研制神舟飞船系列的新一型号,继承了前期型号的总体布局结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12]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相比,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为适应任务需要,应急值守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5个月。意味着研制团队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工作,同时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转入应急值守状态。 [35]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载人飞船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建立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行设计研制的管理体系。神舟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 [36]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火箭系统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动画
神舟十七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CZ-2F)是捆绑四枚助推器的两级运载火箭,采用N2O4/UDMH推进剂,可安装上面级,起飞重量为480吨,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整流罩直径为3.8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500千克。 [11]由于承担载人运载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它最大特点,其可靠性指标达到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 [13]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总体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指挥:荆木春;总设计师:容易 [31]
长征二号F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与其它常规运载火箭最大的不同是,其顶部有逃逸塔,当火箭发生故障时,它可以使箭船分离,使航天员脱离危险;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要求,长征二号F火箭分为发射运输飞船状态和发射目标飞行器两种状态。 [11]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多年的“飞天梦”。
截至2016年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已发射13次,发射成功率100%,共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 [11]
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总研制。中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年来,“神箭”“神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20位航天员、32人次送入太空,以100%的成功率稳稳托举起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32]
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

发射场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保障条件。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模式。酒泉发射场总体单位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是邹利鹏,总设计师是郑永煌 [28]

任务载荷

播报
编辑

飞行任务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的主要任务包括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8]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仍然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指令长由第二批航天员担任,这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他又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汤洪波也成为现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除了上述常态化工作,本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当然,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20]
神舟十七号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载荷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工作,同时,持续评估空间站组合体功能性能,获取积累空间站运行的宝贵数据和经验,考核地面支持中心执行空间站运行管理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置能力。 [25]

载荷设备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七号飞船上行了“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实验单元。该实验单元包括蛋白质、生物材料、药物等5类29种实验样品。 [26]

日常工作

神舟十七号乘组进驻空间站后,通过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工作交接,学习了大量在轨工作经验,迅速适应太空生活,并进入任务状态,开展了舱内设置等相关工作。实验载荷通过梦天舱货物气闸舱的舱门进行自动出舱,展开相关空间暴露实验。三位航天员密切协同运输氧气瓶组件。航天员汤洪波对低温存储柜进行清洁和相关设置工作,这套低温存储装置可以满足生物、试剂、材料等样品不同低温存储条件,为开展长期空间实验提供保障。开展各种空间科学实验之余,三位航天员还在轨进行医疗技能训练,并积极开展体能训练。另外,航天员还兼职太空摄影师,分享了他们拍摄地球家园的美景,后续,神舟十七号乘组还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38]

舱外维修

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考虑,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会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6]

系列实验

2023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更新发布了天宫TV,航天医学领域多项实验都在进行中。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轨后,开展了一系列航天医学实验。三名航天员密切协作,进行了下肢运动学测试实验,以研究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航天医学实验,作为空间应用的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解决制约人类长期航天飞行的主要医学和人因问题,并充分利用太空特有环境,为研究大众健康问题,加深对人体生命现象和人能力特性的理解,提供独特平台与模型。航天员在完成跑步状态下的实验后,再使用抗阻锻炼装置进行实验,目前,航天医学实验领域既聚焦太空长期生存面临的医学和人因等相关科学问题,也关注围绕人类健康和人能力发挥的前沿热点。此外,神十七乘组航天员还进行了视功能研究,以探索航天飞行相关视功能损伤的发病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案。 [39]
2024年4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开展了脑电测试研究。 [49]

出舱工作

神十七乘组的三名航天员还进行了载荷出舱工作,实验载荷通过梦天舱货物气闸舱的舱门进行自动出舱,展开相关空间暴露实验,这已经成为空间站内的工作常态。三位航天员密切协同运输氧气瓶组件,动作麻利、默契十足。通过问天舱的机位,我们看到航天员汤洪波正在对低温存储柜进行清洁和相关设置工作,这套低温存储装置可以满足生物、试剂、材料等样品不同低温存储条件,为开展长期空间实验提供保障。 [39]
2023年12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自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空间站以来,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天舟六号设备巡检、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进行了机械臂操作在轨训练、应急救生演练、医疗救护演练、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等在轨训练项目,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扎实稳步推进。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41] [44]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以及多次航天员乘组出舱活动和应用载荷出舱任务。 [42-43]
2024年3月,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 [46]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47-48]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
2024年3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出舱。

太空家园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太空家园内的生活也十分丰富。在太空吃饭,不仅可以边吃边看电视,还能随时品尝太空菜园里的蔬菜,从汤洪波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一定很甜很新鲜。空间站在轨共有两个被称为“太空菜园”的太空栽培装置,分别种植了生菜和小葱、樱桃番茄,目前都长势喜人。看剧吃饭,太空健身,航天员们在忙碌工作的间隙,也享受着快乐新奇的太空生活。 [39]

返回地面

2024年4月28日,神十七、神十八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止当日15时,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即将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 [51]
2024年4月30日08时43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50] [52]
2024年4月30日下午,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离开“黑障区”,航天员状态正常。 [53]
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54]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55]

平安抵京

圆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2024年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 [58]

实验样品

2024年4月30日,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七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人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质晶体、生命有机分子、种子等32种生命实验样品以及无容器材料、高温材料和舱外暴露材料等18种材料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5月1日凌晨,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先期转运至北京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对返回的生命实验样品基本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现场交付科学家。 [59]
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
31.5公斤!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并交付科学家

技术创新

播报
编辑

火箭改进

长征二号F遥十七火箭相比长二F遥十六火箭,共有20余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软件配置项调整等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射场操作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发射场工作效率;发射场预案的进一步细化完善,也有助于出现异常问题时能够快速及时处理。 [33]
长征二号F遥十七火箭经过持续不断地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长征二号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36]

逃逸系统

长征二号F火箭逃逸系统新增了点火功能,改变了逃逸飞行器只能朝着一个固定方向逃逸的情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逃逸系统要做到不漏逃、不误逃——“漏逃”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误逃”导致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逃逸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发动机点火后,可在瞬间产生巨大推力。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逃逸系统使用了大小10台发动机全部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 [34]

座椅缓冲

神舟飞船中的航天员座椅缓冲器是神舟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该座椅缓冲器看起来样子很普通,就是一根长约半米的圆柱,但里面的结构复杂,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座椅缓冲器有三大功能:其一是承载航天员重量;其二是在上升和返回段改变角度,让航天员在飞行中更加舒适;最后一个功能则从未在任务中用上,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减震——减缓冲击力,防止航天员受伤。“在研制时,团队对其材料、外形、功能做了多轮优化提升。如今团队也一直坚持用高标准高要求对待它,对零件、装配、试验验证的要求,一点也不能放松。” [34]
神舟十七号待飞

文化特色

播报
编辑

任务标识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5]
2023年2月,2023年度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开启。 [3]
2023年3月,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落下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标识作者是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 [5] [9]
该方案采用居中均衡的构图方式,表现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将神舟飞船喷射的尾焰与数字“十七”相结合,整个画面展现出向上勃发的视觉冲击力,寓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5]
2023年4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提交的“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等3件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予以核准。 [6]

纪念邮封

2023年10月26日,中国航天集邮协会特印制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纪念封一枚。 [37]
神舟十七号纪念封 [37]

总体评价

播报
编辑
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并对接中国空间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走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和建造阶段,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再生式环控生保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36]新华社 评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
2023年12月6日,在年度“汉语盘点”活动中,神舟十七号(神十七)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