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最好的社交貨幣——專訪神跨界國文老師歐陽立中|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楊雅淳 攝影

寫作是最好的社交貨幣——專訪神跨界國文老師歐陽立中

2021-01-07 迷誠品 董柏廷

與其說疫情(環境)影響了人們的閱讀偏好,倒不如說,人們在面臨無論何種困境時,總會轉向閱讀,在沉思、沉澱中思索出路,不見得總能帶來解答,但至少帶來了解惑的可能。經理人與誠品合作在跨入 2021 年時以「解題未來的世代共筆」,邀請 6 組在不同領域深耕的領銜者,以「裝備未來的重點讀物」為題進行書單推薦。將眼光由尚未找到新秩序的現況中拉高、放遠,變動中的不變,或許才藏有解題的線索。

採訪歐陽立中老師,彷彿聽了一場精采演說。和老師本人的文章一樣,字字珠璣、直擊要點,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當代各界推廣閱讀不遺餘力,但卻低估了個人「寫作」的重要性。下個十年,個人品牌崛起,《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也將成為顯學。


我在今年出了第四本書《就怕平庸成為你的人生註解》,本來要舉辦實體新書發表會,卻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改成線上直播,因此機緣,促使我決定了解直播產業,甚至報名直播班學習,在家裡認真搭起攝影棚,開始自錄直播節目。各大出版社知道我有錄製直播節目,也紛紛邀請我和其他作家對談,促成另一種推廣閱讀的方式。線下活動變少,但線上活動變多,進而讓擴散率變大,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平常不會接觸的人,甚至與不同領域作者交流,反倒幫我拓展了一扇新的視窗。

在這個時代,「閱讀」也講求「獲利」

儘管現今閱讀人口數量逐年下滑,但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望是不曾減少的。資訊焦慮的時代裡,現代人不是不閱讀,而是因為過於忙碌,需要有人快速幫忙領讀。因此重點並非如何把書賣好,而是如何透過「書」,轉化出不同的「商業效應」;一般總認為閱讀是怡情養性,然而現代人更講求獲利與成長。

近幾年我與我的講師朋友曾培祐一起開辦「閱讀獲利讀書會」,已經舉辦三年,每場平均五十人起跳。我們分四個步驟讓閱讀變得有趣,第一個步驟叫做「情境引入」,譬如介紹《原子習慣》時,我會先設想一個情境發問:「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年新年都在立志,但到了年底回顧,才發現立下的志向都延遲了呢?」第二,點出痛點,養成習慣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人們的「懶」,愈「懶」的習慣愈有可能養成,如何運用人本來的惰性,讓維持習慣成為一件容易的事,引發大家興趣。第三,給出解方,以習慣去堆疊或用誘惑綑綁,教他們回去可以直接實現的連串方法。第四,生活實踐,在課堂上直接帶領操作,讓習慣帶到生活。只要,將書本知識與人的生活結合,就能牽引出閱讀興趣了。

「寫作」不等同於「作文」,敢寫就有影響力

我演講時經常會問大家是否認為自己會寫作呢?大部分得到的答案都是:不會。但台灣的教育從小學到高中教了很多寫作技巧,怎麼還是那麼多人仍然害怕寫作呢?我後來理解到一件事,大家認知的寫作其實是「作文」——需掌握起承轉合、引經據典、結尾要正能量,若將這一套方法運用在現在的網路發文上,還有誰要看呢?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一書,便顛覆了我以往的寫作認知,書中提倡注意力寫作,其中三句話讓我非常有感:第一,「寫作是最好的社交貨幣」,就算你在職場上很努力,如果沒有透過寫作將點點滴滴的努力記下來,就很難被看見,這對我而言很可惜。第二,「薪水代表過去,品牌代表未來」,近幾年幾個關鍵字興起,如斜槓青年、個人品牌、自媒體,代表個體正在崛起;人們可以透過寫作,在網上發佈,獲得流量,把個人品牌效益擴散出去。第三,「寫作是幫助讀者實現自己」,這給我啟發很大。

你要懂得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怎麼抓住呢?第一是,說出他們曾經有過,但他不知道如何表達的話。第二是,解決生活上的痛點,讀者不會寫作,你就拆解步驟一一教導,久而久之他們也就變成你的忠實受眾。現在正是「寫作」最好的年代,以前總是仰望大師,覺得暢銷作家好厲害,但現在透過網路素人也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演說」是外向者的武器,「寫作」則是內向者的絕招

倘若人是一台電腦,想要將這台電腦的效益擴大,就會需要三種能力:第一,「閱讀力」,書本就像外接硬碟,大腦無法儲存過多資料,就暫放那裡,能夠隨抓隨取。儘管 Google 便利,但有些關鍵字還是得透過書本才能脈絡化找到完整知識藍圖。第二,「寫作力」,它像是 Wi-Fi。「演說」是外向者的武器,「寫作」則是內向者的絕招,會寫作的人就像 Wi-Fi 基地台,你根本不用毛遂自薦,人家就會主動連上你、紛紛提出邀請。第三,「故事力」,《人類大歷史》一書提到古代人種分很多,其中「智人」是當所有人種都滅亡後,僅留存下來的人種。他們懂得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建立大家合作關係,讓陌生人團隊合作,求得生存。故事力,就是 Netflix,將人生封裝成故事,在閱聽眾心上埋下一顆記憶的種子。同時,讓你這台電腦變成超級電腦。

如果科技發達到,可以用隨身碟儲存人的能力,我想將自己的寫作力保留下來。曹丕〈典論論文〉提到:「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王羲之〈蘭亭集序〉有言:「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文學寫作,是把我們的心境傳承給下一代,當你面對痛苦,翻閱作品,會發現其實你不孤獨,因為前人已走過同樣的路。我寫作時注重三個重點:

一,為我們的人生留下努力的足跡。
二,傳遞正向的價值。
三,寫作能賺取更多時間,成為時間的朋友。

人的時間會愈過愈少,可是會寫作的人卻有辦法將「一份時間」重複利用——寫完一篇文章或出書後,被讀者散播出去,讓更多人認識,不用整天跑演講一個一個講,更能替我省下許多時間呢。

歐陽立中推薦閱讀|《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香港知名自媒體人陳立飛以微信公眾號「Spenser」創造百萬訂閱,並將其「注意力寫作法」整理成書,將「寫作」拆解為人人可實踐、練習的未來必備生存指南。(陳立飛◎著,遠流出版)

經理人推薦閱讀

  1. 《最高學以致用法:讓學習發揮最大成果的輸出》,春天出版
  2. 《超速學習》,方智出版
  3. 《跨能致勝》,采實文化
  4. 《心流》,華品文創出版

歐陽立中

是真正的高中國文老師,卻「不務正業」超寬廣度跨界,既是故事教練、桌遊講師、暢銷作家,也是教育界「網紅」。擅將時事及所學融入教育,相信寫作是當代帶來影響力的最大利器。最新著作《就怕平庸成為你的人生註解》。

(文章由提案On the desk 授權。)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