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3届毕业生潘胜杰同学来稿:《宽严相济的云附星耀》 –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欢迎您

高2013届毕业生潘胜杰同学来稿:《宽严相济的云附星耀》

潘胜杰(现为清华大学大三学生)

上大学后我遇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和他们交往中便不知不觉了解了他们就读的高中的管理模式。作为一名“工龄”长达十九年的“职业学生”,我很愿意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谈谈在长期的观察比较中对高中管理模式的一些感触。
大学里一些同学来自某全国闻名的超级中学,我曾和他们聊起过高中生活。其中一些同学报以苦笑,并介绍起该中学近乎“秦律”的校纪,譬如一位男生被班主任发现上课看小说,于是受到站在教室后面上课三个月的处罚。虽然此前我在网上看到该校的一些传闻,但亲自听到他们说到真实细节时还是不免感到震惊。我个人认为这种只“教”不“育”的模式是弊大于利的。它既磨灭了学生对生活的兴趣,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这两点则是继续生活和深造最重要的前进动力。
近几年来当我看到一些高中阶段非常优秀的同学在进入很好的大学后,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走到试读、退学甚至更极端的境地时,便深深地感到惋惜和痛心。这种教育怪相被任剑涛教授评为“宁可输在终点也要赢在起跑线上”(《任剑涛:重构中国教育乌托邦》,搜狐文化:2016-08-04)。从实用的角度看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前途也很难说是负责。据我所知,在社会上从事各类工作,各要素按重要性排序大概是:思考和办事能力>知识教条>考试分数,但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目标却正好反过来,于是不免造成供需错位。
有的学校正好相反。我曾到某省做暑期调研,受邀到该地市最佳高中交流。该中学包揽了当地最好的学生,却没有贡献出与之匹配的培养效果。我与该校的一些学生聊天,了解到该校实行“放养模式”:学生一天只上八个小时的课,晚上既可自习亦可出校活动;下课后学生一般难以找到老师,因为老师们多在校外开设课外辅导班;一些关于老师和学生的纪律也近于废弛。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模式也不利于学生成长,因为在一种松散的教学秩序下,突出的同学得不到教师的精心点拨,一般的同学也不容易打牢基础。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诱惑,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因此学校需要严格执行纪律以保证教学秩序。
相比之下,云大附中星耀校区的氛围是宽严相济的。用云附语文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来类比云附的管理模式很是恰当:每周布置的作文,是应试作文和随笔交替要求。按照高考要求的应试作文严格要求当堂写作,老师精批细改并按照高考要求打分;能充分发挥学生创作个性的随笔布置则是给大家留下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周末完成,任由学生在文学的天空中驰骋。正因为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使我在高中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培养了基本的人文素养。但母校对学生的业余发展是较为宽松的,譬如实行周六上午自主学习、周日休息的制度。作业布置也很机动,比如一些机械性的作业老师就允许我不做,而我也可以利用周六的自习时间自学了不少大学数学的知识;在周日则乘坐公交车进城到各大书店找书看,当时我既翻阅了甲戍本的《石头记》,也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实际上直到现在我才慢慢理解这些书的内涵。虽然当时对这些书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丰富多彩的知识和博大精深的学问还是让人兴奋,这些书大大激发了我攀登学问高峰的欲望。上大学后面对极其繁重的工科学业,我仍然保持了阅读大量历史、政治和文学书籍的习惯。我认为这种习惯并不会影响专业成绩,因为大二以来的几个学期我的专业成绩都保持在年段前十名。正是母校这种宽严相济的氛围给了我自主地攀登高峰的精神原动力。
每天晚上都有我们的任课老师到宿舍里查房,对我们说声“晚安”,这个习惯使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附中文体活动的丰富多彩更是举“市”共知。一年一度轰轰烈烈的运动会、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专业精妙的话剧展演自然不必多言,就连普通的音乐课也令人印象深刻。高二时才貌俱佳的音乐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同学们自由组队,自导自演一段数分钟的戏剧。大约有七八名同学与我组成一队,他们推举我为组长兼导演。我第一次接到这样的任务,于是急忙上网学习最主要的戏剧知识;趁着周末时间,我改写了《上海滩》中的故事,写出剧本,并准备了相关音乐背景。在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周三的音乐课上一部开头轻松幽默、结局悲情的短剧在全班同学面前上演。班上同学们时而紧张凝视着舞台(讲台),时而捧腹大笑。当许文强倒在枪声之中时,短剧结束,随后全班同学对这部短剧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想,如果没有来到云大附中,也许我永远也没有机会经历这荡气回肠的一刻。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在云大附中三年的意义,是刚刚走出附中校园大门的我无法体会的。随着这段极其重要的岁月远去,随着我不断对比和反思,随着我不断成熟,我逐渐意识到附中的老师同学、教育方式和生活学习环境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命。无论是以前或是现在还是今后我都会从中不断汲取宝贵的营养。在云附九十华诞、星耀十周年之际,祝愿母校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把优良的管理传统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云南学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