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词作)_百度百科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词作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的词作,作于1957年5月11日。此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作者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表达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作者以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美丽的神话故事,营造出一个奇妙优美的艺术境界。
作品名称
蝶恋花·答李淑一
作    者
毛泽东
创作年代
1957年
出    处
毛泽东诗词
作品体裁
别    名
蝶恋花·游仙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
《蝶恋花·答李淑一》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蝶恋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⑵李淑一:19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1997年病逝。
⑶君:您,这里是对李淑一的尊称。失:丧失,失去。骄:矫健,坚强,并有引为自豪的意思。
⑷杨柳:指杨开慧和柳直荀。轻飏(yáng):轻盈地飞升。飏,同“扬”,飘飞。重霄九:九重霄。古代传说中天有九重,九重霄指天的最高处。
⑸问讯:这里是请问或借问的意思。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⑹桂花酒:传说是仙人的饮料。
⑺嫦娥:神话中月亮上的仙女。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为被迫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到月上。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指舞蹈。
⑻伏虎:已经降伏了恶虎,指革命胜利。
⑼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1-2]

白话译文

我失去了引以为骄傲的杨开慧你失去了你的丈夫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地上扬,直飞到九霄云天。试问吴刚月亮上有什么招待,吴刚捧出了桂花酒。
寂寞千年的嫦娥舒展她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青天为忠魂翩翩起舞。忽然从人间传来伏虎的捷报,他们听见这个消息,喜悦的泪水长流,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3]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0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的“肃反”中被害。
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生前一直从事革命活动协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起草文件,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1930年不幸被捕后,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坚贞的松柏气节。敌人为了从她嘴里捞到一点东西,在她被囚禁的两个月中,天天对她毒刑拷打。杨开慧宁死不屈,为了革命事业,她顽强地进行斗争。1930年4月22日,她慷慨激昂地走上了刑场,为革命而牺牲,年仅29岁。
《蝶恋花·答李淑一》不是毛泽东的即兴之作,而是对李淑一《菩萨蛮·惊梦》的赠答。1957年1月,李淑一把她在1933年写的纪念柳直荀烈士的《菩萨蛮·惊梦》词寄给了毛泽东,并索要毛泽东1921年写的《虞美人·枕上》全词。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回信并写了《蝶恋花·游仙》词赠予李淑一。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首次发表这首词时,题目改为《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此词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时,题目又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4-6]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这首词,毛泽东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美丽的神话故事,把读者带到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毛泽东的词,不出悲怆词句,亦无消极情调,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对李淑一的忧伤和结郁,层层深入地进行劝解、抚慰,表现了毛泽东对李淑一的亲切关怀。
“我失骄杨君失柳”,开篇起笔,诗人用写实的笔法,道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毛泽东和李淑一都失去了亲密战友、亲人和很好的同志。“我”“君”对举,利用心理认同感对李淑一进行亲切的抚慰。两个“失”字,深切地表达了毛泽东对烈士牺牲的痛惜之情。一个“骄”字作“杨”字的修饰语,含义尤深,一方面鲜明地突出了杨开慧烈士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正所谓“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为有杨开慧这样的亲人、妻子而自豪。“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这是对李淑一“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的直截回答。烈土虽然牺牲了,可是他们的精神并没有泯灭,他们的英灵乘长风、上九天,虽死犹生。杨开慧为革命而牺牲时年仅29岁。同样,柳直荀为了革命事业,也血沃疆场,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直上”一词正形象地表现了二位烈士为革命赴汤蹈火英勇献身时那种不忧豫、不徘徊、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这四句以高度的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把美丽的神话故事和壮丽的现实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奇妙优美的艺术境界。那勤劳的吴刚捧出了亲手酿造的最珍贵的桂花酒来款待革命烈士,以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之情;能歌善舞的嫦娥,姑且以她的一技之长,在一碧如洗的万里长空中,为烈士忠魂的到来翩翩起舞以表崇敬之意。在这里吴刚和嫦娥已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用了借代的表现手法,代表了广大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受压迫的男女劳动群众。吴刚是汉朝西河人,传说他学仙犯了错误,罚他到月宫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头刚举起,砍伤的地方又长好,因此他总是砍不完;嫦娥是神话中的人物,传说她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向西王母讨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而成仙,奔向月宫。吴刚和嫦娥对烈士的这种崇敬之情,正是受压迫的广大男女劳动群众的心声。在这里,诗人还用传神之笔为读者描绘了“重霄九”与“万里”相乘的极其广阔、极其壮美的空间,使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似乎使读者看到了在洁白如银的月光下,在广阔无垠的天宇内,由美魂、美人、美酒构成的那个圣洁、肃穆、绝美的艺术境界。这既是对烈士的赞美,又是对生者的慰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封建文化里尤其是鬼神文化里,一直宣扬“天人感应”,认为罪的灵魂要入地狱,善良的灵魂才升天堂,于是在亲人去世的悲痛时刻,总是祈求自己的亲人升入天堂,用来寄托哀思。而毛泽东笔下的亲人却直上月宫,迎接烈士的既不是天兵天将,又不是王母玉皇;既没有“虎鼓瑟兮鸾回车”的热闹场面,又没有“仙之人兮列如麻”的阔绰派头,而是两个敢于违犯天条又带着“处分”的吴刚和嫦娥,这正是毛泽东彻底反封建思想的体现,另外毛泽东把月宫作为忠魂的归处,也是对杨开慧烈士的尊重。据资料介绍杨开慧一生喜欢洁白,她喜欢穿白色的衣裙,甚至连床单、被罩均为白色。洁白的月宫穿着洁白舞衣的嫦娥,这正是烈士的喜好所在。全诗虽然没有一个“哀”字,但毛泽东失去亲人的哀悼之情仍溢于笔端。“无情未必真豪杰”,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极其肃穆、洁白的艺术境界,正是毛泽东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毛泽东代表伟大的中国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声音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这声音如晴天霹雳直上云霄,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目标达到了。这人间伏虎的消息传来,不禁使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热泪盈眶,化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是磅礴壮美的动人景象,这又是多么丰富神奇的想象,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又是革命先烈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非常独特、完美。想象力极为丰富、奇异、巧妙。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的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真正做到了天上、地下任诗人翱翔的局面,浪漫的精神、优美的古代神话。 [6-7]

名家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原会员周振甫:“这首词结合美的神话来写,云阶月地的月宫是圣洁的,吴刚、嫦娥的神话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给人以美的想象,用这样圣洁的月宫和美好的仙人来接待烈士的忠魂,表达出作者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使这首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毛泽东诗词欣赏》) [8]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董乃斌:“悼亡主题、游仙形式和以诗词相赠答,在中国文学里都具有极其深厚的传统。毛泽东的《蝶恋花》词既与这些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绝不被其局限,而是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从而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4]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龙剑宇:“有人说: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运用新颖而奇特的想象,正是本词的一大亮点。”(《毛泽东诗歌风景线》) [3]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毛泽东像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工诗词。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