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抗疫】小心網購成癮變過度消費 4招教你保住荷包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00714

【在家抗疫】小心網購成癮變過度消費 4招教你保住荷包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0/07/14 17:33

最後更新: 2020/07/14 17:36

分享:

分享:

【在家抗疫】小心網購成癮變過度消費 5招教你保住荷包

新型冠狀病毒在本港爆發第三波疫情,醫護界呼籲市民減少外出,在家抗疫。不過,在家抗疫容易增加網上購物機會,若定力不夠,容易過度消費。若不想荷包當災,甚至惹來一屁股債,可參考以下4招免過度消費。

1.停一停 諗一諗
2.弄清購物原因
3.勿藉消費減壓
4.按照預算消費

僅23%年輕人 滿意財務狀況

早前香港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一項研究發現,本港年輕人較易因過度消費而負上債務。由消費習慣入手,不花未來錢,才可避免陷入債務危機。

投委會一項追蹤調查顯示,本港成年人的金融理財知識和能力比4年前提高,但理財行為評分下降,30歲以下人士僅23%表示對個人財務狀況滿意。這與過度消費有關,在職年輕人中,多達35%人的支出曾超出承受能力,亦有32%人承認有負債,更有27%人表示過去一年曾最少一次在繳付信用卡帳單時,只付最低還款額。

消費過度是時下年輕人之間較常見的難題,美國個人財務顧問Kayla Sloan指最常見的5個原因分別為:

1.盲目跟風,為追隨潮流而置個人財務狀況於不顧;

2.多以信用卡消費,尤其是網上購物;

3.忘記為重要事件(如生日及假期)作預算;

4.以購物打發時間,消除無聊感;

5.購物帶來的連鎖效應,令人心理上覺得永遠不夠。

不少人或小覷債務危機,乃至以為破產是小事,「4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然而破產的影響絕非只是4年,除短期內不能進行高額消費(包括外出旅遊)外,有關紀錄更會伴隨終身,日後求職時有可能被僱主翻查到「人生污點」而影響機遇。

碌卡前諗一諗 有需要才購買

要避免出現此類情況,則需從個人消費習慣做起。Sloan表示,外出購物時看到想要的東西,勿馬上碌卡,而是要先冷靜一兩日,反思自己究竟是否需要購買。消費時亦應盡量用現金,若發現自己較難不碌卡,不妨將信用卡留在家中。

投委會個人理財平台「錢家有道」建議,面對減價貨品時需保持克制,緊記只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購物前宜準備好清單。此外,平時應培養制定收支預算的習慣,若覺得每月預算太緊縮令人難以堅持,可在預算內預留一筆小錢購買心頭好。

善用理財App 分析消費開支

此外,科技亦或可加把力,市面上有多款手機App幫助避免消費過度,例如「Gini」會分析每日最新消費數據,並提供財務報告。「記帳城市」亦以遊戲方式幫助理財,用戶每次消費,則自己的「王國」會因應消費種類出現新的建築物,提醒注意此方面開支,而努力慳錢則會取得相應獎章。

要預防陷入債務危機,除需開源外,更需節流。不花未來錢已是老生常談,要真正做到還需人們時刻保持意識及意志力,理性消費。

【在家抗疫】小心網購成癮變過度消費 4招教你保住荷包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消費錦囊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