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傳與心法的差異@一貫道~福哥-道學集錦|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19 09:56:01| 人氣4,6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真傳與心法的差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傳與心法的差異

真傳是契機印証-頓法-直指見性
心法是法門修持-漸法-依法修持

一貫道所傳三寶不是心法,而是真傳,真傳必有天命及道統傳承。

佛「拈花微笑」的公案,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之一。

根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記載,在佛陀入滅以前,曾有娑婆世界方廣大梵王以千葉金光明大婆羅花供佛,並且向佛問法。佛陀一首拈起婆羅花,一邊望著大眾,微笑無語。會中八萬四千人天眾各各相對無言,沒有人知道佛陀的微笑究竟是什麼涵義,只有大迦葉尊者以一抹淡淡微笑回應佛陀。

佛陀對大眾宣說:
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總池任持,凡夫成佛,第一義諦,今方附矚摩訶迦葉。

道統道脈也在佛陀與大迦葉之間互相理解與特殊默契,是一種不用言語的交流,一般稱之為「印心」。

《拈花微笑》一書中指出,「拈花微笑」是一則很有禪味的公案,尤其加上了微笑的表情,使得其中的禪意更為玄妙。求道時不用言語也可以心領神會,默而契知的感受,只要用心,拈花微笑的禪義一定也可以體會的到。

孔子曾形容道之貴而言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是孔子形容道之寶貴。

吾道一以貫之

論語‧衛靈公篇: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
對曰:「然,非與?」
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論語‧里仁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六祖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云:亦未見性。眾人疑息。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即問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鉢,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一貫道】是以一理貫通萬殊萬物。一者始也,本也,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為使人人了解宇宙人生之實相,徹悟自心本性,而達到超生了死,超凡入聖,自在解脫。一貫道所傳一指真傳,是性理真傳,為離言語、文字、聲色,以心印心,以心傳心,是心聆神會,悟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此『真傳』深之又深,奧之又奧,玄之又玄,妙之又妙,悟之即自己固有的『本心本性』,含天命之依歸,為彌勒眷屬。

今幸逢三期大開普渡,得遇真傳,務宜猛醒速悟,抱道而行,天堂與地獄只在悟與迷之間矣。
自古性理真道未曾普傳,三教聖人皆是單傳暗點。當初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人天百萬,罔知所措,惟大弟子迦葉,破顏微笑,其已心領神悟了。

至理一言,一以貫之,轉凡成聖,一者即性,性者即理,理者即道,道貫古今,非在多聞,唯守一念(本心),勿起二意,不思善惡,不用博量,不在知解,不是待悟,不用會理,勿墮寂滅,莫逐有緣,勿住空邊, 見所不及,心思不及,意識不行;如能此者,其理自彰,心地開通,發明本性, 無處不同,合理同德,契証佛德,復明德性,三寶合一,愿行不背,內外圓滿,返理庭,會娘,方可謂一貫大道之主旨。

台長: 福哥
人氣(4,6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道場-道義 |
此分類下一篇:天命是一種責任的負起及承擔
此分類上一篇:道 的真義: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