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孙西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杨孙西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孙西,男,1938年11月出生在福建省石狮市,在12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香港,1969年,刚满而立之年的他,在香港观塘创办了杨氏集团(香江国际集团)的前身——香港国际针织制衣厂,开始了事业的生涯。
一九九三年被聘为港事顾问,他还担任了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被港府授予银紫荆星章,2014年获得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 [1-2]
中文名
杨孙西
外文名
suxi ya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9年
职    业
企业家
主要成就
在香港观塘创办了杨氏集团(香江国际集团)
出生地
福建省石狮市

生平简介

播报
编辑
杨孙西
杨孙西一九三九年生于福建石狮。其父是旅菲华侨,在菲律宾经营一些小生意。一九五零年,杨孙西和母亲由家乡石狮来到香港和父亲团聚。不料,未过多久,其父不幸去世。不到二十岁的杨孙西不得不到一家针织厂去做工,以维持生计。杨孙西自幼聪颖好学,青少年时代,他也曾有过五彩斑斓的人生理想。然而,家道的剧变使他不得不放弃钟爱的文学和历史,被迫选择了工商业作为自己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杨孙西打工之余,坚持到工业学院进修工商管理、纺织技术、外语等课程。八年后,他由于努力工作、勤奋好学而被晋升为厂务主任。
六十年代中期,正是香港纺织、制衣业大发展之时。杨孙西被工厂派往德国购买先进的针织设备。在德国,他仔细考察先进的工业技术和西方的管理方式,为今后自行创业打下了基础。他与两名德国专家一起回到香港后,很快将购买来的先进设备安装起来,成为香港毛衣业中技术水平最高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杨孙西通过购买、安装设备,也成了一个自动化针织机的专家。
一九六九年,杨孙西年届而立之年。这年四月,他终于自立门户,在观塘建起了香港国际针织制衣厂。尽管该厂房仅有四百平方米,资本也只有区区六十万元,不过,今日庞大的香江国际集团却正是从此启航的。多年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使杨孙西认识到,服装业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快的行业。若不能把握先机,不断推出新款式、新花样,便会很快落伍;当然,保持产品的高质量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杨孙西从开始独立创业起便孜孜不倦地探讨新的花样款式。他率先采用精纺羊毛制做时装,发展出多品种的时装系列,一举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编织毛衫的生产格局。新产品推出后,受到海内外客商的极大欢迎,订单像雪花般纷纷飞来。原来的厂房、设备不够用了,杨孙西便又接连办起第二家、第三家企业,最后,拥有十余家企业的香江国际集团诞生了,成为香港制衣业发展最快的企业集团之一。

创办公司

播报
编辑
早在70年代末,由于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内地,在厂房、宿舍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还非常短缺,这些都得需要他自行解决,由此,他开始涉足国内房地产业。
在1995年之时,杨孙西就开始派员到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大连、北京等地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至于为何最终确定北京作为目的地,杨孙西指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调研发现,如深圳、广州、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有供过于求的现象;二是相对而言,当时的北京市场由于管制相对较严,令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与此同时,旧的投资项目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退出市场。是故,当时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断档期,正是投资入市的良好时机。

高潮

自1996年杨氏集团开始正式进入北京市场以来,已经在北京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取得项目运作的成功。至今,在京已开发完成及正在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大约在150万平方米左右;若所有未开发完工的项目能正常运作完成,则杨孙西至今在京项目的总投资额应在130~16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京城东部CBD核心区的“北京财富中心”项目,更是使其在江湖真正扬名成腕,并因此获“东财”一号。
“东财西世、南海北冠”,是指活跃于京城房地产界的“福建军团”四大家族企业。他们分别是:杨孙西的香江国际、黄如论世纪金源许荣茂的海外集团及韩国龙的冠城集团
仔细分析杨氏在北京投资的房地产项目,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投资特点:项目定位高档,多为高档外销公寓、写字楼或酒店;开发规模较大,相应的投资额也高,“财富中心”的投资额达60亿元之巨;拿地位置佳,开发项目多处于东、北三环以内,且地段位置极佳,惟一靠近四环的“中国国际科技广场”也处于“中国硅谷”中关村的热点位置。单从杨氏所投资五大项目的位置来看,就让在京投资房地产的“外省”人羡慕、妒忌不已。众所周知,一般而言,“外省”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北京很难获得三环以内的地块,多是集中在北京市的外围进行市场运作,这种情况在前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杨孙西能得到对众多“外省”开发商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人们对其另眼相看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这一点,集团一位总监解释说:“首先靠得是实力,以实力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地段好的项目一般开发成本较高,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是很难获得政府信任的;另外,靠得是敏锐的市场眼光,灵敏的市场感觉能发现好的投资机会。”“当然,港资在内地,尤其在北京从事房地产业,与政府搞好关系既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对港资来说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资源整合过程,开发商和政府也是互动的。政府需要通过城市的建设规划,树立城市的形象;开发商则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来有所作为,我们提供的并不仅仅是商品……如,中关村的科技会展中心的建成,就会成为中关村地区的核心,起到聚集、辐射效应,有利于中关村地区商圈的形成。”

财富

“我们是以自有资金为主,所有项目的绝大多数运作资金,都来自我们集团内部;有一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但比例很小。”面对记者对集团资金实力的疑问,集团的一位总监作了上述表示。他接着又说,“集团具有很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集团北京市场的财务是由杨先生的女儿杨莉瑶负责的,她是英国留学回来的会计师,能力很强。”
其实,杨孙西在资金运作上采用的是滚动开发方式。在他开发“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时,北京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利润率极其丰厚。“丰厚的利润率、良好的合作开发及项目恰当的成本控制”,使得项目运作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由此,杨孙西在资金的操作上也显得游刃有余。当问及杨孙西拥有的财富状况时,这位总监只是笑着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好回答。”
对杨孙西在京房地产的收益,业界流传着不同版本。我们也试图在此对他在京城的隐身财富作一估量。由于很难从杨氏集团获得原始资料,及集团有些项目仍在开发运作之中。因而,我们对他在京城财富的估量,也许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已力图借助其他资料去完善了数据的准确性。如,某媒体就估计,截止到2001年年底,杨氏在京已完成的房地产项目的赢利就约在15亿元以上;另外,记者也从一专业证券报纸中获悉以下信息:“……仅许荣茂的财产值被《福布斯》在中国内地富人榜上排名第五,总资产约50亿元。实际上,如果按个人净资产看,其他三位(杨孙西为其中之一)并不低于许荣茂……他们的财富如同南极冰山,埋藏在下面的高出浮在水面的,低调者可能大于高调者。”由此看来,有关业内人士估计的,杨氏集团在京五大项目的赢利会在45~50亿元之间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经营

“杨先生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是无为而治,作为集团的董事长,他主要关心的是集团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在这些说法的背后,我们也了解到,杨孙西基本上是半退休状态。作为家族式企业,集团的日常管理都由他的弟弟杨圣敦负责,杨圣敦是杨氏集团的副董事长。另外,他惟一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也分别在集团总部或集团子公司中担任不同的职务,对于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并不感到意外,这符合人们对家族式企业管理的通常理解。
对于北京市场,“北京的业务主要由北京公司的罗(昭明)总负责,他们(指杨氏兄弟)基本上是两个月左右从香港来北京一次。杨先生的授权非常宽泛,罗总和杨先生搭配得很好,罗总很有能力,杨先生也非常信任他。”谈到罗、杨二人,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香港巨贾——许荣茂,及他们之间的故事。 [3]

相关事迹

播报
编辑
一九九三年二月,他曾率九龙东区各界联合访京团北上,反映港人意见,了解祖国经济发展情况。一九九四年四月,他又参与发起组织“香港协进联盟”,担任该组织监事委员会主席。该组织系由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组成的政党,旨在支持中国政府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并培养未来治港人才。杨孙西认为,香港面临历史巨变关头,每个港人都应为香港的未来负起责任。这样才能培养、锻炼人才,“九七”后方能有效地治理好香港,使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杨孙西于一九九三年被聘为港事顾问,他还担任了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九九五年底,他又被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杨孙西喜读书。尽管年青时因家道中落未能深造,但他通过长年不辍的自习,学会了英、日、德三种语言。他读书面极广,举凡政治、经济、金融、国际关系、社会等方面名著,他均有所涉猎。博学多才的他还经常在报刊上撰文,发表高见。他的另一个业余爱好是摄影。每当外出,杨孙西总喜欢带上照相机,以将山川美景摄下,回家细细欣赏。他有个小小的愿望:有朝一日能举办自己的影展。杨孙西有三个儿女,均已学有所成,令他和太太倍感欣慰。 [4]
杨孙西是十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