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 Page 113

2020年熱帶氣旋新名字

santol
圖:山陀兒(KRATHON)(網上圖片)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下稱颱風委員會)第52屆會議原定於2020年2月在香港舉行。由於年初新冠肺炎爆發,會議改為視像形式分兩次於3月及6月舉行,由香港天文台主辦。這是颱風委員會歷史上首次採用視像形式舉行屆會。

颱風委員會於七月下旬正式通過會議記錄,當中包括熱帶氣旋名字的更換:

MANGKHUT(山竹)由 KRATHON 取代
RUMBIA (溫比亞)由 PULASAN 取代

KRATHON 及 PULASAN 都是水果。根據中央氣象台網頁,新名字的中文譯名亦已落實,KRATHON 意譯為「山陀兒」,而 PULSAN 則音譯為「普拉桑」。由於名字由中港澳三方共同協議,相信香港天文台稍後亦會公佈。

至於被除名的熱帶氣旋名字則有6個:HAGIBIS(海貝思), FAXAI(法茜), KAMMURI(北冕), PHANFONE(巴蓬), LEKIMA(利奇馬)及 YUTU (玉兔),新名字將於第53屆會議商討。

=====

延伸閱讀:熱帶氣旋名字的更換(節錄自《天氣其實不難懂》

每年香港天文台都會公佈更換熱帶氣旋名字,到底名字如何決定的呢?

2000 年以前,西太平洋及南中國海的熱帶氣旋名字由美國提供,主要為人名。後來聯合國颱風委員會通過決議,由 2000 年開始,西太平洋及南中國海的熱帶氣旋名字由聯合國颱風委員會 14 個成員共同提供,並放寬只限人名的要求。每個成員提供 10 個名字共140 個,分為 5 組輪流使用。

成員可以透過內部或以公開形式徵求名字,例如香港天文台曾於 2005 年舉辦 「熱帶氣旋命名比賽」,讓市民參與。名字以英文為準,並有以下原則:

1. 名字不能多於 9 個字母;
2. 在電台及電視台廣播時容易發音;
3. 在各成員使用的語言內沒有負面含義;
4. 不對任何成員構成困難;
5. 不能為商業品牌名字。

假如熱帶氣旋造成嚴重人命傷亡或經濟損失,受影響的成員可在一年內提出更換名字的要求,而提供原來名字的成員需要重新提交 3 個新名字,於颱風委員會年會內討論。討論時以順序進行表決,如第一個名字獲接納,其他名字將不作考慮;如被否決,將考慮下一個名字。新名字通過後,再由中國、香港及澳門共同商議中文譯名,然後通知台灣(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如未有反對便對外公佈。

pulasan
圖:普拉桑(PULASAN)(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