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作為台灣政壇冉冉上升的新星,賴清德訪問了中國,有人在公開場合問了他一個對中國領導人來說最具煽動性的問題:他所在的政黨對台灣獨立的立場。
據認識他的人說,他當時禮貌但堅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顯示出了這名週六當選總統、即將在未來四年領導台灣的人的特點。
賴清德當時在著名的上海復旦大學與教授們交流,與許多中國大陸的人一樣,參加交流者對台灣屬於中國幾乎確定無疑。
賴清德說,雖然他所在的民進黨歷史上提出過主張台灣獨立的黨綱(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但該黨也認為台灣地位的任何改變都必須由全體人民決定。他說,民進黨只是反映民意,而不是支配民意。民進黨的立場「經過(台灣)社會的極大共識」,賴清德說
廣告
無論是對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來說,賴清德的回答揭示了他直率、有時義憤的信念感,是這名醫生出身的政治人物的主要特點之一,他將於今年5月接任蔡英文的總統職位。
「他擇善固執,他是善惡分明,」台灣南部城市台南的民進黨官員潘新傳說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是很堅持的。」2014年訪問復旦時,賴清德的身份是台南市市長。
64歲的賴清德是礦工的兒子。他以熟練、勤奮的政治人物形象聞名,他認為自己的平民背景能夠讓他了解台灣普通民眾的需求。不過,涉及與北京打交道的危險細微差別時,他可能不太擅長。
支持者在台北的賴清德選舉集會上,攝於上週六。
支持者在台北的賴清德選舉集會上,攝於上週六。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賴清德也許需要注意自己偶爾發表即興言論的傾向,北京可能利用他的這種言論製造危機。
「我認為賴清德並非真要追求法律上的獨立,」在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戴維·薩克斯說。「但我的確擔心的是,賴清德在外交政策和兩岸關係方面沒有多少經驗,兩岸關係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而他容易一時口誤,給北京以可乘之機。」
認識賴清德的人在接受採訪時經常用「固執」、「堅定」等詞描述他。但作為台灣總統,賴清德也許不得不在與反對黨主導的立法院打交道時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反對黨立委已放話,要認真審查他的政策。
廣告
作為讓民進黨獲得第三個任期的領導人,賴清德需非常留心台灣的民眾情緒,在立法院頗具影響力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大選前接受採訪時說。
「你怎麼樣去讓人民相信你,保持政治的清廉乾淨,這個是成熟型政黨要面對的,」王定宇說。「然後一定要謹記,民眾不會給你太多空間犯錯,他不會原諒你。」
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打出的最成功的廣告之一是,他坐在蔡英文總統開的車上,兩人心平氣和地談起他們一起工作的時光。當蔡英文把車鑰匙交給自2020年起一直擔任副總統的賴清德時,這條廣告傳遞的信息很明確:如果他在大選中獲勝,保證會有令人放心的連續性。
無論蔡英文與賴清德在政策上有什麼連續性,他們仍是有相當差別的領導人,有著非常不同的背景。領導了台灣八年的蔡英文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尊重。但她在執政期間也表現出一種技術官僚的矜持,很少召開記者會。
蔡英文是作為負責貿易協議談判、制定針對大陸政策的官員升上來的。相比之下,當過市長的背景讓賴清德對房價上漲、就業機會短缺等問題更敏感,他的支持者說道。
「賴清德一路走來,就是從草根——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市長、行政院長——這一步一腳印爬上來,」民進黨在台南的長期活動人士曾俊仁說。「清寒貧困他都經過,所以他很了解我們這種基層草根那年頭人民的痛苦。」
蔡英文和賴清德並不一直是盟友。民進黨在大選中慘敗後,在蔡英文帶領下於2016年重新掌權。賴清德曾在蔡英文手下擔任行政院長,後因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大敗辭了職,並在2020年大選前的黨內初選中大膽挑戰過蔡英文。
賴清德(左)與總統蔡英文(中)在本月的一個集會上。
賴清德(左)與總統蔡英文(中)在本月的一個集會上。 Mike Kai C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蔡英文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加入民進黨的,當時民進黨需要一個局外人,」曾在民進黨任資深官員的周奕成說,他在賴清德剛開始從政時就認識後者。「但賴清德不同。他是和民進黨一起長大的。」
賴清德的童年是在台灣北部萬里鄉度過的。父親是一名煤礦工人。他還是嬰兒時,父親在井下一氧化碳中毒身亡,留下賴清德的母親獨自將六個孩子撫養成人。
廣告
賴清德在競選活動中提到自己過去吃過苦頭,將其視為自己政治形象的一部分。
他在一段影片中說,他家曾住在小鎮的礦工宿舍裡,房子下雨時會漏水,他們不得不把鉛板覆蓋在房頂上,但這並不總管用。「颱風來的時候就會把覆蓋的東西吹走,」他說。
賴清德繼續上學讀書,後來念了醫學院。服完兵役後在台南市當了醫生。當時台灣剛開始擺脫國民黨的幾十年獨裁統治,國民黨領導人是在被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打敗後從中國大陸逃到台灣的。
賴清德加入了成立不久、當時還很稚嫩的反對黨民進黨,他後來回憶說,當他決定棄醫專職從政時,母親曾對他很失望。
「他得到母親的勉強同意,」台灣記者周玉蔻在她最近撰寫的賴清德傳記中寫道。當賴清德決定在1996年首次競選國民議會席位時,周玉蔻寫道,賴清德的母親對他說:「選不上再回來做醫師。」
但賴清德表現出了天生的政治才能。他上升得很快,這得益於他的勤奮、年輕英俊的外表,以及他的口才,尤其是他用台語發表講話的能力,這是台灣島上許多人的第一語言,尤其是在台南等南部地區,前黨內官員周奕成說。
選民們在台北排隊投票,攝於上週六。
選民們在台北排隊投票,攝於上週六。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賴清德後來成為台灣立法委員,並於2010年出任台南市市長。再後來,他在蔡英文手下擔任行政院長和副總統。他在政治生涯中表現出的好鬥性格給批評他的人提供了彈藥,但也為他在黨內贏得了追隨者。
民進黨內支持他的人引用了2005年的一段影片,他在影片中猛烈抨擊立法院裡的反對派國民黨立委正在阻止一項購買美國潛艇、戰機和導彈的預算提案。「國家被你們搞垮了!」他說,還用了髒話。「你們什麼都擋掉。」
廣告
2017年擔任行政院長時,賴清德說過一句他的批評者最常引用的一句話。在台灣立法院委員的質詢下,賴清德稱自己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
當時,中國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譴責了這個言論;從那時起,中國政府和賴清德在台灣的批評者們一直將這句話視為他無所顧忌地追求獨立的證據。但賴清德的說法與民進黨嚴格控制有關台灣地位問題的緊張局勢所做的更廣泛努力一致,民進黨認為台灣已經是個獨立的客觀存在,因為它是一個自治的民主政體。
儘管如此,賴清德在總統任上仍將面臨避免發表這種言論的巨大壓力。中國的軍事實力已更強大,而且在習近平領導下越來越願意使用武力向台灣施壓。在大選夜的獲勝演講中,賴清德強調了他與北京展開對話的希望。
「他用了含糊的說法,在我聽到的東西裡,他沒有使用任何北京認為無法容忍的語言,」在胡佛研究所研究台灣和觀察台灣選舉的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說。「在努力爭取避免或至少推遲北京做出最嚴厲反應方面,他給了自己一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