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在地製造「逆全球化」成趨勢,業者:其他國家無法複製台灣3優勢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在地製造「逆全球化」成趨勢,業者:其他國家無法複製台灣3優勢

台積電赴美設廠,半導體在地製造「逆全球化」成趨勢,業者:其他國家無法複製台灣3優勢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華徵信所指出,包括台達電、和碩、金寶、緯創、英業達、佳世達、光寶科等大廠今年都先後展開新一波東進。一旦供應鏈整個移動,台灣的相關技術、人才也勢必跟著外移。台積電供應鏈業者表示,國際級大企業原本就應該貼近服務客戶,將台積電赴美設廠視為「掏空台灣」,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應不致削弱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空前豪賭或一勞永逸,拜登半導體戰略影響深遠

(中央社)台積電在美國鳳凰城北部建造5奈米晶圓廠今天在當地舉行移機典禮。這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推動晶片法案、宣揚美國製造的一大里程碑,牽動拜登半導體戰略關鍵。

美國政府10月初宣布一系列晶片出口管制措施,未來美企除非獲得政府許可,否則不得出口先進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至中國;運用美國技術、在他國製造的晶片,也將受此規範。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希恩(Matt Sheehan)一篇專文指出,這些限制可謂美國政府為削弱中國科技能力迄今採取的最重大單一動作,拜登政府的半導體政策宛如空前豪賭。

這些新限制試圖平息美國技術政策的長年爭論:重點究竟是破壞中國的能力,還是先厚植自身以維持美國未來影響力。希恩認為拜登政府賭的是美國可大幅削弱中國半導體製造能力,讓中國無論多積極創建自有半導體產業,始終都沒法和美國並駕齊驅。

此外,美國另想藉由像「晶片四方聯盟」和「印太經濟架構」等機制,與夥伴組成聯盟全面遏止中國科技發展並確保美國自身繼續保有優勢。

希恩認為美國能否贏得這場賭注,很大程度決定未來全球經濟和技術實力的平衡,以及美國晶片戰略可能在世界產生的連鎖反應。

4年多來美國政府透過反覆針對中國半導體實施新限制來找出政策方向。這些政策填補現有法規漏洞、加深供應鏈限制的層級。

隨美中競逐態勢升溫,美國國安與外交政策圈開始爭論該否採取更嚴厲的限制措施。之所以有這樣的聲音,是因為儘管長期禁止軍事應用技術外流,但中國軍仍可利用一系列中間和空殼公司,繞開美國的圍堵取得先進AI晶片。

也有外交政策分析師反對採取更嚴厲的限制,認為更廣泛地禁止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可能加快中國開發完全本土晶片供應鏈的時間。

拜登政府的新限令,試圖透過破壞中國的能力和延遲中國實現供應鏈本土化的能力,一舉終止美國內部的論辯;新規定還增加兩個重要且新的限制:切斷中國獲得用於製造半導體製造設備關鍵零組件的途徑,並阻止美國公民和居民與中國半導體公司合作。

希恩認為這種策略能否收效,很大程度取決於時間。在接下來1到3年內,美方的舉措可能對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以及在國內製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產生真正的破壞性衝擊。

但許多半導體製造設備和零組件的大廠總部設在德國、日本、荷蘭、韓國等,通常這些盟邦雖也普遍擔憂中國,但整體上更依賴與中國經濟關係、對威脅感受不像華府般深刻,典型的例子就是荷蘭曝光機巨頭艾司摩爾(ASML)不打算停止向中國出售先進曝光機。

希恩另認為拜登的禁令代表美國轉向強烈的零和作風來對抗中國技術,但零和博弈對不認為自己要爭做全球超級強權的其他國家而言,不具吸引力。接下來10年左右,如果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備、晶圓廠和晶片設計業挺過美國打擊存活下來,它們可能變得強大,並完全掙脫美國的束縛。

另有外電研析指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技術雖仍落後先進國家,但已在全球分工體系扮演重要角色,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制裁措施對亞洲的供應鏈體系帶來嚴重衝擊,對全球經濟也會帶來重大不確定性,同時傷害到自家半導體產業的創新發展,日後美國業者的創新速度勢將減緩,受害的是美國和半導體產業。

2vyzaaeshjl6trbrdwzb0x8hrbbkbd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與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左)向美國總統拜登導覽廠房。

台積電赴美設廠,專家:半導體在地製造 「逆全球化」成趨勢

(中央社)睽違20餘年,台積電再度啟動美國投資建廠計畫,這是美國半導體在地製造的重要指標,備受國際矚目。產業專家表示,短期這種「逆全球化」趨勢成形,中長期發展須觀察政府政策及市場接受度。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批機台設備移機典禮,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2024年量產4奈米。這是繼WaferTech之後,台積電20多年來首度啟動美國投資建廠,將是當地最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對美國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極具戰略意義,美國總統拜登慎重其事,親自出席見證里程碑。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全球半導體產能往亞洲移動,在歷經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後,歐、美國家意識到半導體在地生產比重下滑,危機意識提高,並積極推動產能回移。

劉佩真說,在美國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是「逆全球化」趨勢,跟過去商業及產業運作模式不太一樣,預期短期半導體在地製造是不可逆的態勢,一方面符合客戶對供應鏈要求生產基地分散風險考量,另方面順應美國政府的「美國製造」訴求。

至於中長期發展能否成功,劉佩真認為具有變數。她指出,未來終端產品是否因成本提高而漲價,能否為消費大眾所接受,都有待考驗。

此外,當前各國多以政策補助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劉佩真表示,未來當補助到一定程度後,可能面臨產業間不平衡的狀況,以及產業內大、中、小型業者資源分配問題。

劉佩真指出,台廠到海外生產會分散掉一些資源,不管是人,或是要多花心力管理海外廠;不過在台灣的根基沒有被連根拔起、往外出走,預期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仍將相對擁有優勢。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分析師喬安說,晶圓廠的運作仰賴大量人才、環境及上、中、下游廠商的協力;台積電在各地政府邀請下,已展開全球布局,其中的美國廠以先進製程為主軸,但台積電仍維持海外擴產的製程至少落後台灣一個世代的原則,且台灣在人才、環境、產業聚落等條件依然具有優勢,發展主軸還是以台灣為重心。

喬安表示,從目前規劃來看,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初步產能規模有限,將以當地國防等特定需求為主,短期對全球供需影響有限;長期若擴產規模逐步擴大,加上其他晶圓代工廠於全球各地積極擴產,半導體供需傾向「逆全球化」的趨勢將逐漸萌芽。

美國新廠營運成本較高,喬安認為,美國政府補助政策將有助緩解毛利的壓力。長期發展下,「逆全球化」的趨勢將使得各地營運成本升高,恐為各晶圓廠帶來龐大的定價壓力。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表示,當地需求是半導體在地製造發展的關鍵要素,擔心斷鏈是重要考量之一;但要產能大量轉移的難度高,預期可能的發展是小規模的產能,服務當地對於成本容忍度比較高的特殊需求。

分析師指出,由於台廠仍以台灣為生產和先進研發的重鎮,且台灣生產效率及成本仍具優勢;此外,台廠還可藉由全球布局吸收國際人才,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應是利多於弊。

台積電5奈米廠移機典禮會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積電在鳳凰城的5奈米廠6日舉行移機典禮,圖為台積電典禮現場。

CRIF:供應鏈東進訂單增加,技術保護、就業恐失分

(中央社)台灣高科技產業陸續赴美國投資布局,市場關注「供應鏈去台化」議題。CRIF中華徵信所昨天表示,建議從投資金額大小、對產業供應鏈影響與對台灣創造就業3面向做整體評估;大舉東進使台灣的訂單增加是加分,但核心技術保護與創造就業則是失分。

中華徵信所(CRIF)昨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客觀分析科技產業大舉東進的得失,不能只是從各企業的投資布局及收益來看,如果是從政府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來看,至少要從3面向研究,包括投資金額大小、對產業供應鏈、對台灣創造就業的影響。

中華徵信所指出,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台灣對美國的投資金額,2018年到2021年,分別為20.39億美元、3.62億美元、41.94億美元、4.77億美元,今(2022)年1至10月為10.28億美元,合計高達81億美元。這金額大概占台灣同時間對外投資金額538.81億美元(不含對中國投資)的9.66%,約占1/10,已有一定投資影響力。

其次,中華徵信所分析對台灣科技產業供應鏈層面的影響。繼美國總統拜登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機台移機典禮後,鴻海也宣布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不僅生產電動車,且要規劃「3+3策略產業園區」,以吸引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跟進。

中華徵信所指出,包括台達電、和碩、金寶、緯創、英業達、佳世達、光寶科等大廠今年都先後展開新一波東進。這些大型公司背後的供應鏈則是數以百計、千計的台灣供應商,一旦供應鏈整個移動,台灣的相關技術、人才也勢必跟著外移。

對台灣創造就業的影響部分,中華徵信所指出,表面上這些產業與企業供應鏈是市場布局,且預估合併營收也會成長,獲利也可能增加,對企業和供應鏈而言,好像只是換了生產基地,但必須留意的是,核心技術外流之外,先進科技製造也無法再為台灣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新的高階就業機會也可能外移到美國。

中華徵信所表示,「供應鏈去台化」或許是比較誇張的說法,因為大型企業仍會在台灣投資,但是核心技術外流,確實可能造成訂單在台灣,但製造與整合在美國(或者歐洲與日本),台灣產業核心價值的優勢就會跟著下降,未來也將難以避免原料與加工製造兩頭在外的情況。

中華徵信所表示,大舉東進使台灣的訂單增加是加分,但核心技術保護與創造就業則是失分。以整體發展來看,台灣需要全球市場,只要做好配套措施,不必害怕面對可能的「供應鏈去台化」,但關鍵在於當台灣先進科技產業大舉東進,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是否達國家安全層級,值得思考。

台積電5奈米廠移機典禮會場相關設備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積電在鳳凰城的5奈米廠6日舉行移機典禮,相關設備已運抵亞歷桑納州鳳凰城廠區。

半導體先進製程留在台灣,業者:其他國家無法複製3優勢

(中央社)護國神山台積電前進美國設廠,「去台化」、「掏空台灣」議題引發熱議。半導體業者認為,台灣人才素質高又勤勞、台積電的磁吸效應及上下游產業鏈完整,都是數十年來累積的成果,其他國家無法複製。

當夜深人靜時刻,開車經過台積電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研發辦公室,會發現依然燈火通明。半導體業者說,台積電先進製程研發過程往往是24小時進行,跟時間賽跑。

業者表示,半導體製程研發需要調配方、調參數,可能影響產出晶圓品質的因子繁多,包括材料、溫度或設備機台都可能影響成敗及良率。當某個環節遇到問題時,研發團隊要找出原因後,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

檢測分析業者說,曾經在下午5、6時即將下班時間,接獲台積電人員緊急通知,要求在半夜11、12時收件,並在隔天上午7、8時以前回報分析結果,因為要在早上開會討論。

為了能夠提供台積電24小時的即時服務,檢測分析業者表示,內部還特地設有2組團隊輪班。相信除了台灣,其他國家應該很難找到願意配合24小時輪班的人。

台積電關鍵製程零件供應商說,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研發量能,關鍵在於台灣研發人才素質高且勤勞,美國員工不太可能配合24小時輪班。

製程零件業者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體系完整,能夠快速機動排除問題。曾有工程師為了解決問題,人連續好幾天都在台積電公司裡。

此外,台積電的磁吸效應更進一步讓半導體上下游供應鏈在台灣扎根。業者透露,台積電先進製程相關商機龐大,20年前導入的浸潤式微影相關產品至今還在銷售;能夠打進台積電先進製程供應鏈,相當於取得未來20年供貨保障,因此許多廠商擠破頭想成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關鍵供應商。

要贏得台積電的認可,業者表示,產品品質相當關鍵,品質要達到、甚至優於台積電的要求,並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許多外商為能就近服務台積電,提升客戶滿意度,紛紛來台投資設廠,進而促使台灣供應鏈更加完整。

業者說,台灣研發人才的工作態度、經驗及產業鏈完整性,都是經過多年的累積養成和建構而成,其他國家無法複製。台積電為了讓亞利桑那州廠未來能夠順利營運,除外派台灣員工赴美,預期還會建構台灣供應鏈團隊。

台積電供應鏈業者表示,國際級大企業原本就應該貼近服務客戶,將台積電赴美設廠視為「掏空台灣」,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事情」,應不致削弱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3vlosuvy85ezbgy755a51etqfcmzyv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晶圓產品

台積電赴美設廠,漢唐帆宣跟進、部分供應鏈觀望

(中央社)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歡慶首批機台移機典禮,邁向新里程碑。台積電計劃將南科5奈米廠複製到美國,供應鏈赴美態度不同調;無塵室及廠務業者漢唐等相對積極,已陸續跟進前往美國投資,但美國的高成本也讓部分廠商卻步,態度觀望。

無塵室及廠務業者自稱是「逐水草而居」,客戶擴點到哪,就跟著到哪。隨著台積電前進亞利桑那州設廠,台積電相關工程供應鏈夥伴漢唐、帆宣及和淞已紛紛跟進前往美國。

其中,漢唐自民國83年承接台積電新建3廠機電系統整合工程起,就展開雙方多年合作關係。漢唐承攬了台積電竹科、中科、南科及南京廠多項工程,並於108年及109年連續兩年獲得台積電優良供應商獎。

隨著台積電擴大布局至美國亞利桑那州,漢唐也到美國成立子公司UNITED INTEGRATED SERVICES(USA),投入無塵室建造業務。

帆宣先前在美國已有團隊,設有Marke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A,從事工程專業承包及相關維修服務。因應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建廠龐大需求,帆宣美國團隊人數擴增至超過百人規模,較先前數倍成長。

和淞109年曾獲得台積電優良供應商獎,資本額僅新台幣6億元,年營收不到百億元規模,但和淞依然勇於前進美國,於110年3月成立美國子公司Propersys Corporation,從事系統整合及銷售業務。

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動工至今已超過18個月,廠房已經部分完工,首波跟隨台積電前進美國的漢唐、帆宣及和淞,都已大啖台積電建廠商機。漢唐今年前3季美國市場營收暴增至新台幣62.98億元,為去年同期1388萬元的453倍,美國市場的營收占比由0.076%大幅提升至21%。

帆宣美國子公司Marke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A依台積電美國廠施工進度,今年前3季貢獻獲利約2.5億元,為去年整年度340萬元的73倍。

和淞在廠務系統工程收入增加帶動下,今年9月營收突破10億元大關,達12.43億元;累計今年前10月營收82.44億元,年增34.32%。據和淞大股東國化的財報資料顯示,和淞今年前3季稅後淨利5.97億元,獲利已逼近1個資本額。

由於台積電對供應商資訊機密保護要求嚴格,漢唐等已在美國為台積電興建亞利桑那州廠的業者,對於建廠相關事宜皆保持低調態度。

台積電供應鏈包括長春集團、李長榮化工、關東鑫林等化工廠,也都配合赴美國設廠;環球晶德州12吋新矽晶圓廠也在12月初動工,瞄準美國半導體製造廠不斷成長所帶動的矽晶圓需求商機。

半導體檢測業者閎康對於前進美國設立據點則相對保守,目前還在評估階段;反觀在日本布局動作則相對積極,已在名古屋設立據點,並計劃擴大在日本投資,擬在熊本設立據點。除了考量成本高之外,人才難尋也是影響閎康赴美投資意願的一大關鍵。

台積電其他供應商也因成本考量,對於美國設廠仍抱持觀望態度。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未來能否如台灣廠區獲得供應鏈緊密配合和支持,產生上下游的群聚效應,備受矚目。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