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妓回憶錄》還有另一個結局?」被刪掉的結局更令人哀傷、窒息! – 我們用電影寫日記


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更接近你而已!

#藝伎回憶錄 #女孩養成必看 #更窒息的結局

來源:微微勵志情感
整理:冒牌生

–正文開始–

「難道你不知道嗎?自從我第一次看到你,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接近你。」——《藝妓回憶錄》

這段來自《藝妓回憶錄》的一句話,相信看過的電影的人一定不陌生吧。現在市面上非常多的情感教程,都在教女孩如何做才能更吸引男人的關注和「投資」,還有更為形象的茶藝寶典,專講如何引導男人付出,這些課程有沒有用?對於直男來說,確實有用。

但是對於層次高的男人來說,綠茶的套路只會讓學習她的女人永遠處於感情低位,因為兩情相悅的兩性關係從來不是套路,而是真心。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藝妓回憶錄》另一個被刪掉的結局。

2005年一個美國導演找了3位華人頂尖女演員,說著英語卻拍攝了一部日本超火的大製作電影《藝伎回憶錄》,由章子怡飾演的小千代成長錄,可謂是真正頂尖的茶藝寶典。

小千代和姐姐被父親買到伎館抵債,天生藍灰色瞳孔的小千代美得讓人目不轉睛,因為出色的美貌被媽媽桑選做藝伎,但容貌稍微遜色的姐姐則被賣去陪客人。

在日本,藝伎有著非常高的社會地位。培養一名藝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不是所有藝伎都能成為頂尖藝伎。

小千代一到藝館就被當紅頭牌初桃討厭,不僅讓千代乾著洗衣服等最髒最累的活,還處處刁難她。

因為靠初桃養活伎館,媽媽桑也要敬她幾分。

初桃知道小千代想找姐姐,便承諾只要她乖乖聽話就告訴她姐姐的下落。

有一天初桃拿來一件和服讓千代塗抹,當時千代並不知道一件和服有多貴,也不知道這件和服是初桃的對頭真美羽的。最後千代代替初桃背了黑鍋,被媽媽桑狠狠打了一頓。

千代沒有掙扎,她只想找回姐姐。

好在初桃還是告訴她姐姐的下落,於是趁著一次外出做工的機會,千代找到了姐姐。

千代勸姐姐當晚逃走,姐姐以沒有錢為由讓千代第二天在約定的地點等她。

但是哪有這麼多的機會啊!第二天下了很大的雨,千代爬上屋頂想要逃走,卻因為太滑而摔傷了,這下不但沒有逃走反而欠了醫藥費,一籌莫展的千代在這個時候遇見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會長。

因為會長,她立志要做一名優雅的藝伎。

藝伎首先要修煉培養女性美的典型氣質即:「媚態」;

其次,是賣藝不賣身,以維護職業形象;

再次是忠貞,不能背叛自己的「旦那」(指長期為某位藝伎提供金錢贊助的情人)。

一對客人一定要嚴守秘密,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在日本作家九鬼週造的《粹的本質》中提到的三點:媚態、自尊、達觀,是對藝伎這個職業最好的詮釋。

「媚態」是吸引異性的必備因素,她們深知異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並竭力去表現這種形象。

通過手、足、穿著、行為等一系列方式來展現這種媚態。

表現在一個女人身上就是:體貼、周到、溫柔、順從,讓對方容易接受。

但是媚態又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

小千代當初毀掉的那件和服主人,也就是初桃的死對頭:真美羽決定收她為徒,這是千代萬萬沒想到的,這個女人和會長改變了千代的命運。

真美羽為了收養千代為徒,和媽媽桑立下軍令狀:如果千代不能在登台後的6個月還清債務,她就雙倍賠償。

從此兩個逐漸老去的一代神話:真美羽和初桃,帶著各自的徒弟開始了互相對峙的局面,千代也收到了真美羽畢生真傳,她改名小百合。

果真,有著天生灰藍色瞳孔的千代比真美羽更勝一籌,天生有吸引男人目光的功力。

是時候出去接待客人了,真美羽安排千代伺候好會長的朋友,而千代也終於見到了那個心心念念的男人,此時的會長似乎沒有認出來眼前的百合,就是那個小女孩千代。

真美羽本來想把千代的初夜以高價賣給會長的朋友,但是被初桃散播謠言截胡。

真美羽另闢蹊徑為千代策劃了一場個人演出,為了一睹千代的真容,演出這一天吸引了日本眾多名流。

在漫天飛雪下,小百合踩著高高的舞鞋、縱情狂舞,在場的男人無不為之傾倒。

藝伎不能答應客人的任何要求,同時也要保持盡可能長時間的吸引力,這就需要自尊。

藝伎不能隨便選擇供養自己的男人「旦那」,在締結關係的期間,藝伎不能與其他男子發生親密關係。因為這涉及到整個伎館的經濟利益問題,而且如果感到厭倦了,旦那可以隨時拋棄藝伎。所以九鬼週造認為她們是生活在苦海裡的人。

藝伎的「達觀」是自己對他者的變化,無能為力時依然要對職業保持極大尊重所採取的一種態度:超然、洗煉。

故事發展到二戰的到來,戰爭打破了原本的寧靜。

當初捧著千代的男人現在都消失得無影無踪,只有會長穿過人海把千代帶到了安全的地方。

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藝伎小百合最終淪為洗衣妹,這種生活倒也安然自得。

這種安靜的生活被突然來到的會長的朋友打斷,他告訴小千代因為戰爭失敗,他們的生意也受到了重創。所以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希望千代能重操舊業為他們贏得美國人的投資。

為了會長,千代答應了,可是她不知道的是,不僅會長的生意遭到重創,連藝伎這個行業也是如此。

在滿是美國人的街道上,千代看到的是隨便一個濃妝豔抹的女人都稱自己為藝伎。

所以藝伎對於男女之情總是有著深刻的認識,她們深深地知道男人的內心:薄情、見異思遷,總之,男人都是心猿意馬。

緣分是比絲還要細的東西,總是容易斷裂。

人心是飛鳥川、流轉易變。

男人表面正襟危坐,內心卻難以琢磨。

到底是薄情鬼還是善良的人啊,我總是希望是後者,可一次也沒有遇到過。

日本藝伎是神秘的,她們從小接受訓練、深入檢出。大多數時間都被禁錮在置屋,一生只為滿足男人的佔有欲。

小百合與會長擁吻的最後鏡頭,其實是悲劇的真正開始。小百合一直以為自己的努力,把她一步步推向會長,是命運給她最大的禮物也是最大的毀滅。

最大的禮物在於:「比起求而不得,我們更寧願守在所愛的人身邊,即使備受煎熬。」

最大的毀滅在於:「相守之後,才發現原來所有的努力都是自掘的墳墓-埋葬愛情和期待。」

1992年專攻日本藝術史的美國青年阿瑟.高頓找到日本隱退多年的國寶級藝伎——岩崎峰子,對她進行長達100多小時的錄音採訪後,出版了這部暢銷一時的長篇小說《藝妓回憶錄》。

但是岩崎峰子並不滿意書中藝伎生活的呈現,在她看來,藝伎更多的是「藝」,是美的化身、是藝術的載體,這種含蓄內斂的東方文化是西方製作者永遠無法體會的。

藝伎媚態的美與這種對於人生對於愛情無法自控的遺憾交織在一起,往往能達到美的極致。

《藝伎回憶錄》另一個刪掉的結局

但看完電影,我還有一個意外的發現。

我看的電影版刪去了很多電影故事中的很多鏡頭,另外,還有一個影片裡從不提及的結局。

我把這些字都打下來了,電影故事裡是這麼寫的:

在會長成為我的旦那之後的那個春天,他在京都東北買了一幢豪華的房子,並且命名為榮進庵,意思是繁榮忠誠的休養所。這是我和他每星期相聚的地方。當他忙碌的時候,到這裡通常很晚,但大部分時候他會在落日之際來到這裡,用完晚餐後我們一起聊天,看著僕人點亮花園裡的燈籠。

兩年後,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紐約旅行。

一天傍晚,我們坐在旅館的陽台上。

我說:「日本的商人和政客現在來紐約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了,離開日本的確是一項很大的改變。」

他說:「小百合,我沒心情聽這些。」我想他還要說什麼,但我繼續說著,像是沒聽到他的話。

「他們說在兩種文化熏陶下長大的孩子會有一段痛苦期,所以,一個把孩子帶到像是美國這種地方的母親,大概得明智地找一處永久的棲身之地。」

「小百合———」

我繼續說:「我意思是說,一個做這種決定的女人,大概以後再也不會把孩子帶回日本了。」

此時,會長一定聽懂了我的話,他臉上立即浮現出驚訝的表情。他心裡一定正想像著我離開他的情景。此時,我看見他眼角閃現出一滴眼淚,但迅速消失了,只有一眨眼的時間。

此後,我永遠地離開了日本,定居紐約,帶著我們的孩子,一起永遠留在了美國。

這段是拍好的,只是好像剪掉了。

這很大程度影響了電影的發展方向。若是不知道有這樣一段原來已經拍好又剪掉的結局,完全又是另一種感受。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很多時候導演會拍攝兩個版本的結局,電視劇《如懿傳》也有第二結局。

身為經典宮鬥劇《甄嬛傳》的姊妹劇《如懿傳》,是由周迅飾演的如懿,和霍建華飾演的乾隆皇帝,在經歷了青梅竹馬的少年、帝后情深的中年後,二人的夫妻關係也開始出現種種矛盾,讓追劇的大家看得非常揪心!

在播出大結局之後,導演接受採訪時公開表示,本來很有可能是第二結局,如懿並沒有死,而是去了別的地方…..

第二結局到底是什麼劇情呢?

如懿和乾隆自年少相識相戀,如懿靠著心中對乾隆的那份情義,在險象環生、危機四伏的後宮一步步堅持下來,而乾隆也正是基於對如懿的真情,將如懿一步步扶上了皇后之位。依稀還記得如懿剛登上皇后寶座時,她和乾隆之間的那種心意相通,乾隆第一次南巡時,兩人之間的親密無間

可是隨著永璟、璟兕的夭折,如懿和乾隆之前開始出現了隔閡,而寒香見的出現,讓乾隆瘋狂地墜入愛河,也讓如懿覺得痛心,乾隆當年對自己的那份愛又算什麼?

而乾隆對凌雲徹的所作所為讓如懿徹底心寒,導致她和乾隆徹底決裂、斷髮,從此形同廢后,抱病在翊坤宮,最終自殺身亡。

《如懿傳》的這個大結局讓人覺得無比淒涼和絕望,不僅僅是讀者和觀眾覺得淒涼,就連《如懿傳》導演汪俊也覺得如懿結局太悲慘,讓他曾有過改動結局的想法。

汪俊導演認為,整部《如懿傳》中,幾乎所有人的結局都是悲涼的,而只有惢心和江與彬的結局最幸福美好的,他們最終得到了真正的愛情,相濡以沫,白頭偕老,而這也正是如懿終其一生追求卻不可得的純潔的愛情。

如懿到死都被困在宮裡,從開始對乾隆皇帝寄予厚望,到最終對他徹底失望,可以說惢心和江與彬代替如懿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所以導演設想過,雖然如懿無法獲得理想化的愛情,但最後也不希望她慘死宮中,他設想最後讓如懿隨惢心和江與彬逃出紫禁城,在宮外過上了田園牧歌、世外桃源的生活,也算是對如懿的一種補償!

至於後來為什麼選定這個結局,可能是因為更符合劇情吧~

《如懿傳》熹貴妃不喜歡青櫻,為何還讓弘曆娶青櫻為側福晉?

我們都知道,在電視劇《如懿傳》中熹貴妃一直以來都不怎麼喜歡青櫻,也就是後來的如懿,這也讓大家充滿疑問,既然她不喜歡青櫻,為什麼最後還是願意點頭讓兒子弘曆娶青櫻當側福晉呢?

今天就從這五點進行分析,你就明白了。

1、青櫻是弘曆自己向皇上求娶的

青櫻是弘曆的心上人,在劇情一開始便有說明。

而弘曆從來都沒有主動向皇上要過什麼東西,這是他第一次開口,但青櫻是皇上不怎麼鍾意的女子,如果當嫡福晉並不適合,最後只好指給弘曆當側福晉。可見弘曆用了多少心思。

2、熹貴妃和皇后有仇

熹貴妃和皇后多年來一直都在明爭暗鬥,相信看過《甄嬛傳》的人都知道。

現在熹貴妃好不容易才把皇后扳倒,實在不想再與烏拉那拉氏為敵。

3、熹貴妃因為皇后緣故厭惡青櫻

其實,熹貴妃本人也並非真的討厭青櫻。

她不喜歡青櫻,最大的原因並非是青櫻本人不好,而是因為青櫻是皇后的侄女。

皇后一生會做那麼多壞事,都是為了要保住家族的榮耀,讓皇后之位一直在自己人手裡,皇后跟熹貴妃鬥了一輩子,熹貴妃當如不想讓皇后如願,也害怕青櫻只是皇后安排在他身邊的一枚棋子。

4、弘曆並非熹貴妃親生

值得一提的是,弘曆並非是熹貴妃所生的。

隔著一層肚皮,有些話熹貴妃只能忍著不說,有些事熹貴妃只能按著不提。

所以在弘曆的婚事上,熹貴妃只能提建議,卻沒辦法做主。

5、熹貴妃要顧及皇上的臉面

熹貴妃是皇上的妾室,皇后為皇上生育嫡子,因為種種原因被廢。

熹貴妃如今是后宮位分最高的人,如坐針氈,自然要對皇上畢恭畢敬,對皇上的決策也大多都同意,不同意也要去執行,也是可憐人一個!

無論如何,《如懿傳》是延續《甄嬛傳》後的故事,延續性是很重要的。

而兩部劇的劇情故事受到大家的關注討論也是相當正常的。

其實在《如懿傳》之前,還有另一部同樣為乾隆時代背景的《延禧攻略》播岀,因為兩部劇是接連播出,理所當然地就被網友們作為比較。

但不管這兩套宮鬥劇的內容如何,有多少合乎史實,他們都有一個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如懿、魏瓔珞等女主角的名字全都是虛構的,而男性角色的姓名大都是真實的,這到底是為什麼?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劇中所說的名字都是虛構,因為無法考證。

除了描寫清代早期的女性,宮廷劇內的女性角色無一例外,幾乎全為虛構,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在《甄嬛傳》內叫「青櫻」、《延禧攻略》叫「淑慎」、《如懿傳》改叫「如懿」,而傳說中的令妃在《延禧攻略》叫魏瓔珞、在《如懿傳》卻叫衛嬿婉,連姓氏都變了。

其實,主要因為是她們的名字都無法考證。

至於「傅恆」、「高斌」、「海蘭察」等男角色則都是真正有名字記載的。

其實,當清代後妃在進入後宮,就會開始失去本名,而身分及名字會被不斷改寫。

次一等的妃嬪,例如常在、答應、貴人,往往只被提到族名與等級,當級別升到妃級時,便會被賜名如「嘉嬪」、「純妃」、「令妃」等;此外,公主也單純以排行稱呼,有封號才會稱呼封號。

在清代的皇家玉牒和其他檔案文件中,會系統性的將女性本名全部刪除,不僅是妃嬪,連皇女的名字都難逃魔掌,因此不記本名基本變成了傳統,做法有如漢族族譜。

在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是不能入其本姓族的譜,所記的為丈夫姓族譜,但僅僅只是記姓,不記名。

這種「附庸」式記載,有如姓氏大都從父而不從母一樣,是父權社會的象徵。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地方在編修家譜時,已將女性記入了譜,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譜的慣例,女性也可以入譜。

 

#冒牌生

—————————————————————

想聽故事的朋友,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

——————————————————————

     

Spotify👉🏻https : //spoti.fi/2XSsbWB 

蘋果👉🏻http : //apple.co/2PGKUQm 

谷歌👉🏻https : //bit.ly/2Y27JSW 

——————————————————————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來我的IG逛逛


—————————————————————

✓點我。追蹤【冒牌生】IG

✓點我。發個訊息給冒牌生
——————————————————————

「這世界已經夠負面的了!而按下讃,是在說我們渴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 冒牌生

謝謝你的讚 #冒牌生





上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