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chSpike1.jpg 電影新人類

《熱浪球愛戰》──電影發展基金到底資助了甚麼?

猶記得《歲月神偷》得到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時,政府宣傳香港電影獲得國際獎項,深表光榮之餘,也沒忘記告訴香港人,電影得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這無非說明:香港政府確曾做過一些事支持香港電影發展,而且有點成果。 自2007年十月起,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共資助十五部電影。[1] 不過,一般香港人除了《歲月神偷》外,能數得出其他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嗎?如果觀眾沒有耐性或對幕後工作人員的尊重,堅持看畢電影字幕,可能也不會知道原來《熱浪球愛戰》正是那十四部電影之一。既然《熱浪球愛戰》得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尤其是香港電影發展基金並非容易申請得到,歷年來便有九項申請未獲通過──那麼看待這部電影時,便不能抱持一般看待商業娛樂片的目光,應該有點要求。特別是,字幕上「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標誌後,還有「創意香港」的標誌。那麼,電影的創意表現在甚麼地方? 題點兩線 沒有焦點 回想幾年前的賣座愛情電影,都是由受歡迎的歌手擔任男女主角,販賣中產愛情、生活價值觀。以一班少男少女擔任電影主角,為影壇提供新鮮血液,配合與前不同的故事模式,無疑有助打破愛情片公式化的困局。 《熱浪球愛戰》說的雖然是富家子弟 Tim(羅仲謙飾)和家境普通的少女 Sharon(周秀娜飾)的愛情故事,沒有將焦點太過集中於兩人懸殊的身份,也沒有描述任何有關進入豪門的想像。兩人的戀愛近乎純粹的一見鍾情,沒有講究將來和承諾。這格局相當接近多年前電視台的「運動 + 青春愛情」電視劇系列,說的是年輕一代沒有生活壓力下的愛情觀。與「愛情和麵包」只能二揀一,但結局很多時兩者兼得的大團圓中產喜劇,大是不同。說格局接近,是因為電視劇雙線並行,運動和愛情同步發展──故事一眾主人公在練習、競技過程中彼此加深了解,滋長感情。《熱浪球愛戰》卻是兩線各自表述──無論是 Sharon 還是她表妹 Rachel(傅穎飾)的感情發展,都跟沙灘排球沒有關係。可以說,沙灘排球只是愛情的背景,又或者愛情只是沙灘排球的點綴。導演或編劇沒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焦點模糊不清。只有視覺 沒有感覺 拍攝運動為題材的電影,難度最高的當是運動場面的設計。動作片都會有武術指導或動作指導,為電影場面設計匹配的動作。可是,運動競技場面的動作,往往令熱愛該運動的人搖頭不已。就以《少林足球》、《功夫灌籃》為例,美其名融入功夫元素,實則將運動場面變成動作場面,以花俏的手法代替較具真實感的運動動作。 電影人往往預設觀眾未必熟知該項運動(或者他們本身也不熟悉),往往想用簡單的場口或炫目的特技交代競技過程,輕視運動本身具有的魅力。有上網看過某些明星足球員、籃球員精華片段的人,當會發現真正的運動競技所包含的動作,可能比電影裡高來高去、氣流亂竄更讓人目眩驚歎。可是,偏偏很少電影願意花時間、資源去設計甚至拍攝運動競技場面。將競技場面壓縮,只在得分或失分後以演員的表情交代,略去過程,叫觀眾怎樣投入呢? 另一方面,《熱浪球愛戰》聲稱運用能於一秒拍攝一千格影像的攝影機,呈現細緻的慢動作鏡頭。只不過,這技術最常應用於拍攝少女(猶以周秀娜、傅穎為主)被排球擊中臉龐時,臉容扭曲的畫面。沒錯,初看時觀眾或會感到身受,彷佛感到那份痛。可是,真正觸動人心的當是視覺效果所帶來的心靈震動。 如果電影能好好運用這仔細的拍攝技術,設計運動競技時的驚險鏡頭──或勉強挽救即將失去的一分,或差之毫釐的失敗等──再配合適當的表情、對白,展示競技時細微的分野,可能導致成敗結局不同的落差。換言之,電影浪費良好的技術,沒有將視覺效果以更能打動人心的手法運用。結果,讓《熱浪球愛戰》空有視覺效果。 舊橋挪用 場面照舊 行內編劇術語,稱呼故事的主要骨幹為「大橋」。《熱浪球愛戰》的大橋不啻是將功夫和運動結合。如前所引,這種結合並不新鮮,早在《少林足球》、《功夫籃球》已採用。「大橋」相若不等如沒有創意,不同元素的組合,例如鏡頭的調度、情節的鋪排,能讓「大橋」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問題是《熱浪球愛戰》連場面設計也熟口熟面。 為了說明 Sharon 和 Rachel 經過她們舅父(羅莽飾)的功夫特訓後有成果,電影鋪排了以下一組鏡頭:盛著茶,放在桌上的茶杯,泛起一陣陣漣漪,枱面也在不住震動,隱隱聽到撞擊聲,鏡頭拉遠捕捉舅父滿意的神色,接著一大班人找到震動的源頭── Sharon 和 Rachel 向著牆擊球。這不禁讓人想起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周星馳練習對牆射球,鏡頭從一杯水的震動開始,再給其他師兄弟發現他驚人的腿力。 單一場面相似,或許未能說得上抄襲。可是,當電影是獲得「香港發展發展基金」資助,又得到「創意香港」認證時,卻給人輕易地認出場面參考或「致敬」來源,不禁不讓人感到些許失望。 甚麼創意 甚麼未來 到底創意是甚麼?將青春、愛情、運動、理想、功夫等不同元素炒成一碟,拍成一部電影,是否就算得上有創意?如果雀屏中選的質素如斯,那麼落選的是否更是不堪?若然,香港電影的未來確實讓人擔心。 接著還有幾套將上映的電影,同樣取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熱浪球愛戰》的重要性或許在於,它提醒觀眾要留意自己看著的電影,是否除了文化工業產製的娛樂商品外,還背負著香港電影的未來。 註:[1] 有關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料,參考自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官方網頁新聞稿,更新日期為2011年7月4日。

雲龍

猶記得《歲月神偷》得到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時,政府宣傳香港電影獲得國際獎項,深表光榮之餘,也沒忘記告訴香港人,電影得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這無非說明:香港政府確曾做過一些事支持香港電影發展,而且有點成果。

自2007年十月起,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共資助十五部電影。[1] 不過,一般香港人除了《歲月神偷》外,能數得出其他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嗎?如果觀眾沒有耐性或對幕後工作人員的尊重,堅持看畢電影字幕,可能也不會知道原來《熱浪球愛戰》正是那十四部電影之一。


既然《熱浪球愛戰》得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尤其是香港電影發展基金並非容易申請得到,歷年來便有九項申請未獲通過──那麼看待這部電影時,便不能抱持一般看待商業娛樂片的目光,應該有點要求。特別是,字幕上「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標誌後,還有「創意香港」的標誌。那麼,電影的創意表現在甚麼地方?

題點兩線 沒有焦點

回想幾年前的賣座愛情電影,都是由受歡迎的歌手擔任男女主角,販賣中產愛情、生活價值觀。以一班少男少女擔任電影主角,為影壇提供新鮮血液,配合與前不同的故事模式,無疑有助打破愛情片公式化的困局。

《熱浪球愛戰》說的雖然是富家子弟 Tim(羅仲謙飾)和家境普通的少女 Sharon(周秀娜飾)的愛情故事,沒有將焦點太過集中於兩人懸殊的身份,也沒有描述任何有關進入豪門的想像。兩人的戀愛近乎純粹的一見鍾情,沒有講究將來和承諾。這格局相當接近多年前電視台的「運動 + 青春愛情」電視劇系列,說的是年輕一代沒有生活壓力下的愛情觀。與「愛情和麵包」只能二揀一,但結局很多時兩者兼得的大團圓中產喜劇,大是不同。

說格局接近,是因為電視劇雙線並行,運動和愛情同步發展──故事一眾主人公在練習、競技過程中彼此加深了解,滋長感情。《熱浪球愛戰》卻是兩線各自表述──無論是 Sharon 還是她表妹 Rachel(傅穎飾)的感情發展,都跟沙灘排球沒有關係。可以說,沙灘排球只是愛情的背景,又或者愛情只是沙灘排球的點綴。導演或編劇沒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焦點模糊不清。

只有視覺 沒有感覺

拍攝運動為題材的電影,難度最高的當是運動場面的設計。動作片都會有武術指導或動作指導,為電影場面設計匹配的動作。可是,運動競技場面的動作,往往令熱愛該運動的人搖頭不已。就以《少林足球》、《功夫灌籃》為例,美其名融入功夫元素,實則將運動場面變成動作場面,以花俏的手法代替較具真實感的運動動作。

電影人往往預設觀眾未必熟知該項運動(或者他們本身也不熟悉),往往想用簡單的場口或炫目的特技交代競技過程,輕視運動本身具有的魅力。有上網看過某些明星足球員、籃球員精華片段的人,當會發現真正的運動競技所包含的動作,可能比電影裡高來高去、氣流亂竄更讓人目眩驚歎。可是,偏偏很少電影願意花時間、資源去設計甚至拍攝運動競技場面。將競技場面壓縮,只在得分或失分後以演員的表情交代,略去過程,叫觀眾怎樣投入呢?

另一方面,《熱浪球愛戰》聲稱運用能於一秒拍攝一千格影像的攝影機,呈現細緻的慢動作鏡頭。只不過,這技術最常應用於拍攝少女(猶以周秀娜、傅穎為主)被排球擊中臉龐時,臉容扭曲的畫面。沒錯,初看時觀眾或會感到身受,彷佛感到那份痛。可是,真正觸動人心的當是視覺效果所帶來的心靈震動。

如果電影能好好運用這仔細的拍攝技術,設計運動競技時的驚險鏡頭──或勉強挽救即將失去的一分,或差之毫釐的失敗等──再配合適當的表情、對白,展示競技時細微的分野,可能導致成敗結局不同的落差。換言之,電影浪費良好的技術,沒有將視覺效果以更能打動人心的手法運用。結果,讓《熱浪球愛戰》空有視覺效果。

舊橋挪用 場面照舊

行內編劇術語,稱呼故事的主要骨幹為「大橋」。《熱浪球愛戰》的大橋不啻是將功夫和運動結合。如前所引,這種結合並不新鮮,早在《少林足球》、《功夫籃球》已採用。「大橋」相若不等如沒有創意,不同元素的組合,例如鏡頭的調度、情節的鋪排,能讓「大橋」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問題是《熱浪球愛戰》連場面設計也熟口熟面。

為了說明 Sharon 和 Rachel 經過她們舅父(羅莽飾)的功夫特訓後有成果,電影鋪排了以下一組鏡頭:盛著茶,放在桌上的茶杯,泛起一陣陣漣漪,枱面也在不住震動,隱隱聽到撞擊聲,鏡頭拉遠捕捉舅父滿意的神色,接著一大班人找到震動的源頭── Sharon 和 Rachel 向著牆擊球。這不禁讓人想起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周星馳練習對牆射球,鏡頭從一杯水的震動開始,再給其他師兄弟發現他驚人的腿力。

單一場面相似,或許未能說得上抄襲。可是,當電影是獲得「香港發展發展基金」資助,又得到「創意香港」認證時,卻給人輕易地認出場面參考或「致敬」來源,不禁不讓人感到些許失望。

甚麼創意 甚麼未來

到底創意是甚麼?將青春、愛情、運動、理想、功夫等不同元素炒成一碟,拍成一部電影,是否就算得上有創意?如果雀屏中選的質素如斯,那麼落選的是否更是不堪?若然,香港電影的未來確實讓人擔心。

接著還有幾套將上映的電影,同樣取得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資助。《熱浪球愛戰》的重要性或許在於,它提醒觀眾要留意自己看著的電影,是否除了文化工業產製的娛樂商品外,還背負著香港電影的未來。



[1] 有關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料,參考自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官方網頁新聞稿,更新日期為2011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