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之香港会议展览中心_百度文库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之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悬空钢柱每组由4根500x500拼装工字钢组
合而成、厚度由20mm至80mm不等,亦是充分 发挥钢构件本身高拉力特性的代表产品。

• 楼面结构为组合结构,利用3m多高x27m长 的楼面桁架、2.5m高x18m长的次桁架及组
• 施工方法 :主要分为三方面,一为重型安 装、二为重型吊机數量、三为厚板焊接。 合楼板组成。

建筑设计难度
• 按照当局规划规定,海湾兴建交通道路枢纽网 及地下铁路不容许有其它结构穿插其中,故 100m 大跨度结构中间不允许增设任何支柱。 100 米海槽区因环保条例及其它建筑物的现有 海水冷却空调系统需要保留。
• 新建建筑非常庞大,有三层展览楼面及七层人 行楼面。因展览场馆的独特性质,各展览层楼 面均要求可行驶重型货柜货车,因而建筑自重 及承载重量十分惊人。加之展览场馆跨中不能 增设柱子, 因而令此超大跨度建筑整体结构 非常的复杂。

结构选择
• 综合施工、设计、环保、交通等要求,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扩建项目选择了100 米大跨度钢结构主桁架作为主要结构, 且承托于两侧的3 米x 3 米的超大型 混凝土主柱上,并采用悬空钢吊柱倒 吊以下几层桁架作为每一层楼面结构。

屋面主桁架
• 自身高15 米,最重单品桁架重量为2,300 吨。 全部采用高强钢板(375N/mm2)拼焊成箱型梁, 上弦为1.8m 高x 2.3m 宽、下弦为2.3m 高x 2.3m 宽、中间为0.8mx 0.8m 至2.0mx 2.3m 不同截面按结构计算结果量身定造。为配合业 主外观要求,上弦的拉杆尽量减少而形成有效 长度、增加演变上弦承受极大压力,亦因工地 施工环境限制、成本经济、材料供应、吊装机 械及施工方法等因素影响,钢板不能太厚,最 后决定采用后灌无收缩高强混凝土,利用组合 结构之威力以解决以上问题。
计划改建建筑是拆除现有悬吊人行通道新计划改建建筑是拆除现有悬吊人行通道新建一座建一座100米长米长120米宽米宽50米高的海湾上空建米高的海湾上空建筑物包括三层展览楼面七层人行楼面保筑物包括三层展览楼面七层人行楼面保证满足原有的地契条款新建部分会展中心总证满足原有的地契条款新建部分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为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为平方米展览面积为28000平平方米方米
• 焊接方面尽管不是在香港制作,但同一时 间处理极大量厚板、并用全自动及半自动 工艺,特别是大部分钢构为“ Z向性能厚 板” 亦成为一个佳话。
来自百度文库
施工图片

施工图片

施工图片

功能分析图

建筑内部图片


• 计划改建建筑是拆除现有悬吊人行通道,新 建一座100米长120米宽、50米高的海湾上空建 筑物,包括三层展览楼面、七层人行楼面,保 证满足原有的地契条款,新建部分会展中心总 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为28000平 方米。

原有建筑(左侧:一期大楼,右侧:二期大楼)

新建建筑

扩建后新建建筑剖面
• 再次,项目由于自身的功能和环境要求,使得设 计结构复杂程度相当高,带来施工的难度超出以 往操作案例。
• 故此,该项目亦因其堪称史无前例的结构之复杂、 工期之紧张、施工难度之艰巨、整体设计之完美 而取得了2010年度香港最佳建筑优异奖。

建筑背景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建筑由位于海岸边的一期 大楼及位于人工岛上的二期大楼组成,两座大 楼由悬吊人行通道连接,100米长悬吊人行通 道飞跨海湾。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
之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班级:09级建筑学一班 学号:09310117 姓名:郑如德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扩建项目
•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扩建项目是一个受特殊地理环 境及施工工期约束而完成的项目。
• 首先,项目横跨海岸边一期大楼和人工岛,施工 场地天然制约且局促。
• 其次,项目从2007年施工至2008年十月要求交付 使用,工期异常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