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新聞 - 其實香港人都幾犀利... 眾新聞 Logo
眾新聞 CitizenNews
眾說

其實香港人都幾犀利...


 

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對市面各處都造成破壞,慶幸傷亡人數不多。從這一次颱風,可以看得出香港人是多麼的「 犀利」。

打風前。受上一次「天鴿」的教訓,香港人嚴陣以待,做足防災措施。特別向警察、消防、民安隊,以至自發到高危地區幫手的義工致敬,他們的工作,令颱風帶來的影響減低。但最「犀利」的是香港人的「商業頭腦」。不知道是不是最新出的iPhone沒有炒價,令人轉去炒膠紙。當然,人們對膠紙的需求大,同時膠紙供應短缺,令膠紙價錢上升是合理的經濟現象。但面對如此強大的自然災害,香港人不是應該守望相助嗎?八十元一卷膠紙,合理嗎?當很多人都需要膠紙來守護自己家園的時候,為什麼有人會這麼自私,視賺錢重要過人命?慶幸仍有部份舖頭維持原價,不坐地起價。

良心店家,膠紙絕不坐地起價。照片來源:「馬鞍山之友」Facebook群組

打風期間。再一次向謹守崗位的香港人致敬,特別是醫護人員、記者、保安等,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仍然為我們服務。值得讚賞的還有香港的基建,打風期間,香港大部分的水、電、 煤仍能正常供應,港鐵亦有有限度的服務,道路損壞程度亦很低,有部分食肆仍正常營業,說到底,打風其實對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太。但更「犀利」的是部分人「搏盡無悔」的精神,香港人為呃like、打卡可以去到幾盡?打風期間有人在烏溪沙碼頭追風,後來被困,更需要消防員到場拯救。打風期間,有市民家中的玻璃窗被颱風破壞,玻璃碎片更令她受傷,但她打了二十多次999才接通。我不是說兩件事有直接的關係。我想表達的是,為什麼有些自私的人,為了自己的快樂, 而要別人冒險來救你,甚至令真正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即時的救援?

打風後。再次向為香港出心出力的香港人致敬。風災後,街上滿目瘡痍,到處都是塌樹、垃圾和水氹,辛苦了清潔工、路政署職員,還有自發到街上清理垃圾的市民,他們令香港的街道和交通回復正常的速道更快。當中不乏一些溫馨的故事,例如有旅遊巴司機,自發而且不收分毫接載市民。但更「犀利」的是香港人的「 獅子山精神」,一宣佈8號風球會早上6時前除下,大部香港人已經準備好上班,朝早,無論道路如何惡劣,攀山涉水,跨過大樹,不怕巴士站港鐵站大排長龍,步行也可以,為的就是上班。其實香港政府/老闆是不是認為賺錢是最重要?很多人冒險上班,有人亦不介意花過千元乘的士。我明白如果宣布香港停工必然會造成很多麻煩,但難道顧主不可以多一點體諒宣布休息一天/半天?可否視員工是人?要他們狼狽地上班,為的只是繼續賺錢?這究竟是正常的商業生態,還是病態?

香港人排除萬難去上班。照片由市民提供
災後,自己社區自己清理,小朋友也動手。照片由讀者提供

打風前、期間、後都有很多溫馨和充滿愛的故事,亦感謝各個謹守崗位的香港人。盼望這個城市的人能繼續守望相助,多體諒和關心身邊的人,「愛」,這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