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限购令_百度百科

奶粉限购令

2013年5月10日香港特区实施的法例
收藏
0有用+1
0
由于中国内地的婴儿奶粉曾出现三聚氰胺等质量问题,相对而言港澳地区和海外的奶粉质量让人放心,中国内地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抢购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场的婴儿奶粉,造成当地奶粉市场出现供应紧缺。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已推行婴儿奶粉限购。为限制抢购奶粉,适当预留婴儿奶粉给本地居民,香港特区2013年3月1日起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根据该法例,在没有申报的情况下,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奶粉限购令的根源之一,是内地居民对优质婴儿奶粉的渴求,而内地市面供应的奶粉难以让消费者信赖和放心。2013年5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香港特区政府愿在2013年10月检讨“限奶令”。
中文名
奶粉限购令
外文名
Milkis restricted to
拼    音
nǎi fěn xiàn gòu lìng
背    景
内地的婴儿奶粉出现质量问题
推行地区
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香港推行时间
2013年3月1日

现象起因

播报
编辑
自2008年中国自产配方奶粉出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婴儿的父母们已经不再信任国产奶粉品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的奶粉则受到中国父母们的一致追捧,由于巨大的需求量,奶粉“被出口”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上述国家。尽管中乳协表示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99%,但家长们纷纷表示奶粉必须万无一失,以国内的需求量来说即便是1%的不合格奶粉都会对下一代造成巨大影响,况且中乳协的抽检结果是否经得起检验还有待商榷。从调查来看,国内奶粉与国外进口奶粉之间难以弥补的质量鸿沟已经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日积月累的不信任,让国内消费者渐渐远离本土品牌。国内消费者狂扫荷兰等国奶粉,当地的民众对于市场婴儿奶粉紧缺的情况表示担忧,并向政府抗议,迫各国出台限购令。英国、德国、新西兰的超市和零售商已经开始采取限量购买奶粉的措施。 [1]

商家说法

播报
编辑
“水货客”涉嫌倒卖加剧断货
澳门奶粉深受内地母亲青睐,而澳门奶粉出现的断货以及供应不足状况背后,澳门经销商亦反映有不少涉嫌倒卖奶粉的“水货客”大量入货,从而加剧供应紧张状况。 [2]邻近关闸一带的超市,药房往往成为内地客狂扫奶粉的“重灾区”,往往出现内地客狂扫至断货才罢手的情况。一位临近关闸药房老板介绍,该店内一些热门品牌奶粉已断货超过一个月。 [2]

香港新规

播报
编辑

新规内容

从2013年3月1日开始,香港特区政府颁布的“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正式实施,香港政府颁布的《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禁止任何人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除非该人士已获发出口许可证。里面提及的“配方粉”即婴幼儿食用奶粉,指符合以下描述的粉状物质。包括“供或看似是供年龄未满36个月的人食用;及是或看似是粉状的奶或类似奶的物质”,用以满足年龄未满36个月的人的全部或部分营养需要。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罚款港币500000元及监禁2年而奶粉限令的实施,已使得香港市面上的婴儿奶粉供应更加紧俏,一些销售商借机提高售价,通常一罐900克奶粉较2012年12月份上涨了20至30港元。

颁布原因

香港特区保安局局长黎栋国2013年3月5日表示,特区政府修例限制带奶粉离境的措施是逼不得已,由于之前奶粉供应曾出现严峻情况,不觉得是考虑不周,因为香港妈妈有需要买到足够奶粉喂饲幼儿,现时并非不准带奶粉离开香港,只是希望令供应链回复正常。有关措施的唯一出发点,是确保香港父母的婴幼儿,获得足够奶粉供应。

事态发展

播报
编辑
限带2罐奶粉出境新例2013年3月1日实施,各关口严密截查离境旅客,2013年3月2日上午8时止共拘捕25人,包括17名香港本地居民和8名内地人,检获115罐奶粉,全部经X光机查获,其中1人带了最多15罐奶粉,但没有发现违例携带散装奶粉的情况。 [3]香港海关截破10宗违规个案,拘捕10人。
2013年3月1日,香港海关在深圳湾管制站出境大堂拦截一名男子,在其随身行李内搜获11罐净重共9.9公斤的配方粉。他未能出示有效出口许可证,被海关人员拘捕。2日,该男子在荃湾裁判法院承认控罪,被判罚款5000港元,9罐净重共8.1公斤奶粉被充公。他是委内瑞拉华侨,11罐婴儿奶粉全部从委内瑞拉买来,他所购买的奶粉,本来并无干扰香港本地奶粉市场的供应。 [4]
2013年3月5日,再有三名违规的内地人在香港沙田裁判法院被裁决,分别被判罚款1000至2500元港元,而首宗因24小时内二次离境的定罪个案则被判罚500港元。 [5]
奶粉限购令
此外,这被内地消费者称为“最严限奶令”,引发港版奶粉在内地市场的销售变动:相关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很多代购卖家也挂出“限购”告示。
香港奶粉“限带令”正式实施半个月了,不仅港版奶粉价格依旧上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的奶粉也出现断货现象,连实体店的奶粉销量也一路飙升。
内地一位游客哭诉2013年3月15日携带4罐婴儿“奶米粉”离开香港,被香港海关以携带超额奶粉为由检控。2013年3月19日,香港方面承认误认为“奶米粉”限带,该事件也引发各方讨论新措施,香港律政司代表叶蕴玉表示,如果发现关员执法时与立法原意有出入,会作检讨修订。香港海关表示,事发后曾向“奶米粉”的供应商查询,得知奶米粉是为婴幼儿引入固体食物而设,不受新措施规管;香港食物及卫生局也指出,限制措施 适用于“供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豆奶粉及普通奶粉”,并不涵盖经冲调后没有呈现类似奶的物质的粉末,如橙粉或由米、麦所配制的粉末。
2013年9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2013年十一期间进行奶粉需求压力测试,这表明实行不到半年的香港奶粉限购令,有被废止的可能,但是即使禁令取消,对代购价格影响也不大,不会出现大幅降价的情况。 [2]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2013年10月2日表示,当局不会轻易撤销“限奶令”,一定会待到香港特区政府整个奶粉供应链能应付高峰期的需求,才考虑撤销,故香港父母不用担心。 [1]

限购表

播报
编辑
  1. 1.
    美国:2012年6月,美国的Target、Walmart等大卖场发布了奶粉限购5至12盒的限购令。
  2. 2.
    新西兰:2012年9月,新西兰当地的部分超市贴出中文标注的“奶粉一人一次限购两罐”的限购令,不过历经两个多月的整顿后,新西兰政府又解除“限购令”。
  3. 3.
    澳大利亚:2012年10月,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贴出中文限购标志,每人限购3罐。
  4. 4.
    德国:2013年1月,德国的大型超市“DM”对当地的部分婴儿奶粉实行了限购,每人限购4盒。
  5. 5.
    荷兰:2013年1月,荷兰商业企业进行了自发的限购,在当地各大超市、百货店、药店购买奶粉,每人限购从1罐到3罐不等。
英国
奶粉限购
英国广播公司8日称,英国规模最大的几家连锁超市已开始宣布限购两罐婴儿奶粉。奶粉货架上已贴上购买须知。记者向一家超市的值班经理询问原因时,对方表示这是总部的安排,没有特别指出要注意哪一类顾客有过多购买奶粉行为。但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这和中国出现的奶粉抢购潮有直接关系。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大约两个月前,各大商场、药品保健品店联合采取保护自家婴儿行动,每人每次限购4罐婴儿奶粉。店内监控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收银系统,24小时内超量或反复购买者,电脑拒绝通过。当地邮局原本也曾表示要限制奶粉邮寄量,但由于市场从源头上卡住购买量,邮局认为没必要再设卡,但提高了邮寄费。寄奶粉的价格基本上与奶粉价格相当,如果加上保险费,比奶粉价格还要高一些。
德国
德国奶粉限购是从1月底开始的,德国最大的日用品连锁店DM以及ROSSMANN等大连锁店在奶粉柜台贴警示称,“每位顾客最多只能买3包奶粉”。DM超市的限购规定又“升级”,不但限购3包,还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证明或带着孩子才能买。德国海关也一般只允许华人一次往中国寄5包奶粉。因此很多国内的人通过外国人代购,或通过德国食品商代买。
新西兰
新西兰多家主要超市早在2012年初开始,就在婴儿奶粉专区贴出“每人每次限购两罐奶粉”,还特别用中文大号字体注明。这一限购令在2012年9月“升级”,新西兰官方声明称,一切将奶制品带离新西兰本土的行为都被视为输出,包括网购及亲友赠送等渠道,而只有注册备案的出口商才有资格输出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奶制品,因此,个人代购的奶粉无法从新西兰海关清关,将被限令退回寄货人。 [6]

社会评价

播报
编辑

非针对内地人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当局早前看到很多香港本地母亲为购买婴幼儿奶粉感到不安和焦虑,所以迫不得已修订《出入口条例》,限制奶粉出口,该条例并非针对内地人士,做法也并非激烈。

需要时间

2013年3月1日上午,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的谭惠珠在会议间隙被记者围堵,追问“奶粉限购是否违反自由贸易政策”。谭惠珠回答称,香港需要理顺工业供应链,这个工作需要一些时间。“限购只会是暂时措施,理顺工业供应链是个简单问题,不会影响到港府自由贸易的政策,与自由贸易法也不相悖。”

后续发展

播报
编辑

澳门或跟风

2013年春节前后,澳门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波奶粉紧张潮,当时澳门特区政府专门出台“母婴临时支持计划”,这才让澳门市场奶粉紧缺现象得以缓解。但如今香港限购令让不少澳门民众担心又一波奶粉紧缺潮的到来。 [7]“一旦澳门市场奶粉货源再度紧张的话,不排除特区政府也会仿效香港推出新政进行缓解,防止内地居民"扫货"及水客走私奶粉。”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澳门工联副会长陈锦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建安全购销网

田北辰提出了“两地共建购销网络”的建议。他说,香港作为自由贸易区,可以对需求较强的一些国外品牌奶粉进行“验证”,再由中央政府引进这批“验证”过的奶粉,由权威渠道发布和销售。
“我们(香港)来证明这些奶粉是安全的,中央政府来进行销售,香港认证的公信力加中央政府的权威性,这样大家就不怕买到不好的奶粉了。”田北辰说,建立购销网络后,具体在哪些地方能买到好奶粉,都会公开。他表示,这一建议已经向港府有关方面递交,并获得较好的反响。

无撤销日期

高永文2013年3月23日表示,当符合4个条件时,包括香港整体奶粉供应充足、订购热线完善、零售点有效补货及可以接受订货,特区政府才会考虑是否撤销限带奶粉出境的措施。他相信这并非简单的工作,并要通过与零售商及供应商的紧密合作才能达致目标,现阶段未能够也不适合提出具体的时间。
2013年3月26日香港特区食物及卫生局长高永文表示,如未能确保本地家长的婴幼儿奶粉供应,不会有取消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的日期。 [8]最大的原则是香港家长能买到奶粉,在完善供应链环节前,他们不会有取消“限奶令”的日期。 [8]

政府愿检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前往特区立法会,出席行政长官答问大会。有立法会议员表示:特区政府的“限奶令”破坏香港与内地的感情,并且与《基本法》相抵触。梁振英说,他知道有商家在想办法,从零售层面保证本地母亲的奶粉需求,如果这些办法有效果,特区政府愿意在10月份检讨有关法例时考虑他们的办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