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Skip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成年人常被灌輸必須「獨立、靠自己努力、忍受孤獨」的觀念,造成許多成人對於自己擁有情感上的需求感到羞愧、覺得自己太脆弱...。

By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分享: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pinterest
Pexels

長大後發現生活中除了工作、生存的壓力之外,最大一部分的壓力來源就是「人際關係的壓力」。暖心諮商師楊雅筑分享經營各種關係的迷思與解決方法,其實不論是家人、朋友同事或是伴侶,所有關係都值得多一點認真對待。成年後的認知不停被灌輸「要獨立、要忍耐、只能靠自己努力」等觀念,但楊雅筑諮商心理師告訴你:「不管年紀多大,害怕孤單、想依賴他人都是很正常的事!」

*本文節錄自《關係的刻意練習》。

從依附理論,透視為什麼我們害怕孤單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小書下班後常有很多局,不管是逛街、吃飯、看電影、唱歌、喝酒,只要有約小書幾乎都會到,總是要玩到筋疲力竭才回家,因為回到家,小書就得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房間,好像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到。

所以,小書習慣一回家就開電視,電視的聲音讓他覺得好像有人在屋子裡陪他一樣,即使是看書或用電腦,小書也要把電視開得很大聲,讓自己淹沒在聲音裡,這樣他就覺得好像不是一個人了……

很多人對於情感的依賴容易有一種迷思是:「我應該要學會怎麼一個人生活,我不應該一直依靠別人,我不應該一直想要找朋友、談戀愛,依賴別人是不對的……。」

其實這樣的想法好像很有道理,卻與人類天性背道而馳,人像大部分哺乳類動物一樣,是群體的動物,甚至,我們倚靠群體而活,歸屬感其實是一種非常基礎的人類需求。然而,在社會氛圍裡,確實時常存在一種看法是:「成熟的成人應該要獨立、不依賴他人」,造成許多成人對於自己擁有情感上的需求感到羞愧、覺得自己太脆弱,這樣的價值觀其實在早期的社會情境也時常可見。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在一九五零年代, 當時主流心理學派相信對孩子表達情感、傳達愛只是一種徒增感傷、無任何實質價值的舉動。行為主義學家約翰.華生(John Watson)甚至警告父母:「當你試圖撫慰你的孩子時,請記得,母愛是危險的工具。」

當時受行為主義氛圍影響甚深的社會價值觀認為,養孩子很重要的觀念是不要親、也不要抱孩子,孩子哭了就讓他自己哭,親孩子、抱孩子或是撫慰孩子的行為,只會把孩子寵壞,甚至當孩子生病住院,也是讓孩子單獨留在醫院裡,沒有所謂陪病的概念。若你有孩子,你應該很難想像,要將你生病、虛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放在醫院裡吧,但這的確是當時社會氛圍裡習以為常的概念。

因此哈洛的恆河猴實驗是非常具顛覆性的,他試圖探索的是,過往我們會以為人類只要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就好,當一切外在生理基本條件都滿足時,人類應該就能夠存活下來,但研究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關係的維繫並不僅止於提供溫飽,而在於能否提供溫暖的情感支持。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一九三零到一九四零年代,有醫生們開始注意到,龐大數量的孤兒院童,即使擁有居所庇護與飲食照顧,在缺乏撫觸與情感支持的情況下,這些孤兒院童不容易生存下來,甚至幾乎沒有人存活超過三歲。在哈洛具爭議性及開創性的研究後,鮑比和雷諾史必茲(Rene Spitz)開始觀察二戰後的孤兒,發現即使這些孩子生理上均被照顧到了,但缺乏身體接觸的嬰兒,不論是在身體或心理上均產生發育遲緩的情況。

史必茲因而提出了「成長遲滯」(failure to thrive)的概念,說明了剝奪人類與主要照顧者的身體與情感接觸,不僅可能導致嬰兒成長停滯,甚至可能死亡。在東歐孤兒院的孩子也有類似情況,缺乏撫慰與情感照顧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產生行為問題、發展遲緩、依附困難及大腦功能的損傷,且可能伴隨注意力缺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及雙極性情感疾患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因此,體、社群中的歸屬感,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依賴,並不是脆弱、不成熟,相反地,是構成人類身心健康的要件。創始人強森博士提到,成人之間的伴侶關係,就像親子關係的連結感一樣,鮑比也提到人們對這種親密感的需求,是「自生至死」始終存在的。成人後,我們會將這樣的連結需求,從主要照顧者轉移到伴侶身上,只是跟孩子不同的是,我們不需要另一半無時無刻陪在我們身旁,我們可以在伴侶不在時,提醒、想像與回憶伴侶在我們身旁所能給我們的支持與安慰。

強森博士更提到,人們需要情感的連結才能存活,其實從新冠肺炎對全球社會造成的影響,封城下人們衍生出的情感、與人連結的需求,都不難看出情感連結對人的重要性擁有健康的情感連結,能使人更健康、更快樂。健康的依附關係,能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有歸屬感的、有力量的,當我們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就能讓我們身心皆處在良好、健康的狀態。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高曼博士的研究也顯示出,幸福的婚姻能提升身體免疫力、使身體更健康。相反地,離婚、不幸福的婚姻,長期處在高張的情緒壓力下,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甚至使免疫系統受損,而無法抑制腫瘤細胞成長,衍生健康問題。密西根大學的洛伊絲.維爾布魯根(Lois Verbrugge)、詹姆斯.豪斯(James House)與其他研究員的研究發現,婚姻不幸福的人生病的機率會增加三五%,甚至減少平均壽命四年。

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但你可以練習面對孤單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所以,當下次你感覺到孤單時,請不用覺得自己太脆弱、太軟弱或是太幼稚,人們天生有歸屬感的需求,與人連結、保有有品質的依附關係,是使人身心健康、快樂的要件,更是使我們生存下來的關鍵。問題不是感到孤單,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孤單,若我們覺得孤單是不好的,我們很可能會試圖去壓抑自己的孤單感受,但當我們壓抑之後,孤單感就會不見嗎?我猜不會的,反而可能讓你更不舒服、甚至讓孤單的感受越累積越多。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刻意練習,照顧自己: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一、理解自己:孤單的感覺是正常的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試著理解自己,我們會感覺孤單是正常的,這感覺跑出來一定有它重要的原因,與人連結能幫助我們生存下來,幫助我們更健康、更快樂。試著理解感覺孤單是正常的感受,理解自己目前的不舒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受,理解自己的感受讓我們有更多機會與孤單好好共處。

二、接納自己:允許孤單的感受存在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當感覺到孤單時,你通常都怎麼做呢?如果過往的你是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的,或許我們也可以給自己一點空間,感覺一下,壓抑自己的感受,有讓自己比較舒服嗎?或許短期內,壓抑感受似乎可以讓你迴避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但是長期下來呢?會不會讓你感到更不舒服?更難受?更孤單?若壓抑這個方法看來沒有幫助,或許我們也可以放下這個方法,試著接納自己的感覺。

就像前面章節提到的,感覺、情緒是有功能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提醒我們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所以,或許這個孤單的感覺是在提醒我們,我們有與人連結的需求,而這個需求是每個人都會有、再正常不過的需求。就像我們會肚子餓、會累一樣,情感也可能會感到飢餓的,你不會責怪自己的肚子說:「欸,你怎麼會餓呢?你太幼稚、太依賴食物了,你應該要能滿足自己啊!」聽起來有點滑稽對嗎?情感上的飢餓也需要透過人與人的情感互動來滿足,與人有互動、有連結,自然能讓我們感受到被愛、快樂、有自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三、照顧自己:增進與人之間的連結

成年人就應該獨立自主、忍受孤獨?諮商心理師解析:害怕孤單不代表不獨立,想依賴他人不代表孩子氣
Pexels

當我們可以允許孤單這個感受存在,其實就像肚子餓的人一樣,人餓了、本能就是找食物吃,感到孤單、本能就是尋求連結。所以,我們發覺自己有人際上的需求時,我們也可以透過發展人際關係,來增加自己與人的互動與情感連結,我們也可以從接續的章節看到,怎麼透過刻意練習,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並嘗試經營有意義、有品質的關係。

《關係的刻意練習:從初識、伴侶到家人,讓你在乎的每一段關係更長久》

《關係的刻意練習:從初識、伴侶到家人,讓你在乎的每一段關係更長久》
立即購買
Credit: 商周出版

售價NT$300

Watch Next
 
preview for BAZAAR Culture Playlist

表演與好書

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艾莉絲孟若, 諾貝爾文學獎, 艾莉絲孟若 辭世, 艾莉絲孟若 著作, 艾莉絲孟若 諾貝爾, 加拿大 作家, 好女人的心意, 艾莉絲孟若 失智症, 短篇小說, 艾莉絲孟若 女性

【焦元溥專欄】「最宏大的事件藏於人心,最沉重的痛苦隱而不言。」和短篇小說女王艾莉絲孟若告別

透過陳繁齊的作品輕放尚未向他人傾訴的話語,讓藏在詩中的故事療癒你的內心

4本陳繁齊的暖心作品推薦!《昨日,無人接聽》、《風箏落不下來》讓藏在詩中的故事療癒你的內心

「想哭的心情,是不分大人或小孩」盤點8句拉拉熊寫在繪本中最溫柔的語錄!

「想哭的心情,是不分大人或小孩」盤點8句拉拉熊寫在繪本中最溫柔的語錄!

法比歐,fabio grangeon,法比歐 書單,法比歐 閱讀,把我娶回家,私房,好書,推薦,投資理財,感情難關,愛情,閱讀,

【專訪】法比歐私藏書單解決人生疑難雜症!「閱讀型男」法比歐投資理財、愛情難題全都有解方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Logo
facebook
instagram
Hearst Magazines TW - A Part of Hearst Digital Media

A Part of Hearst Digital Media

Harper's BAZAAR participates in various affiliate marketing programs, which means Harper's BAZAAR gets paid commissions on purchases made through our links to retailer sites.

©2024 Hearst Magazines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任何未經本公司同意或授權,擅自抄襲、剽竊本公司報導、文章或照片,本公司為遏止抄襲歪風,維護創作秩序,一定會向法院提起民刑訴訟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絕不寬貸。

Privacy PolicySit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