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住宅「危樓」丟空一年半 業主歸家無期求政府收購

因大廈內出現Mascot Towers住戶,當日緊急撤離至今已有17個月,但仍然歸家無期。他們現在希望政府能收購其住宅。

Mascot Towers

Mascot Towers apartment owner Fabiano dos Santos. Source: ABC Australia

要點:

  • Mascot Towers因出現裂痕而疏散居民後,過了超過一年半仍未能重新入住。
  • 有業主認為,政府後來委任建築專員和修改相關法規,對他們均沒有幫助。
  • 他們希望政府能收購其物業,但政府表明沒有計劃這樣做。

去年6月一個星期五晚上,雪梨內南區Mascot Towers住宅大廈因為支撐結構出現裂痕,全部居民緊急撤離。一年半過去,今日居民仍住在臨時住所,該大廈仍然未能安全入住,居民甚至不知道何時能再搬回家。

澳洲廣播公司,業主Fabiano dos Santos在事發前兩個月才買入單位。他說:「我們把全部積蓄都放在這裡了。」

由於Mascot Towers出事時樓齡近12年,過了新州住宅大廈保養期的6年。更嚴重的是,大廈的發展商已清盤。現時131個單位的業主要自費維修,據法庭文件顯示金額超過5,000萬元,這還未計法律費用、稅、水電費和按揭貸款。
另一名業主Anthony Najafian說,他在「債務中淹死」,「我們正處於一個不是自己製造卻要自己承受的處境。」

大廈業主現正控告毗鄰大廈Peak Towers的發展商和承建商,聲稱該大廈施工期間造成了Mascot Towers的裂痕,索償1,500萬元。
The Mascot Towers building in Sydney.
Sydney's evacuated Mascot Towers. Source: AAP
發展商Church 88和承建商Aland Development在呈堂文件中否認指控,並說Mascot Towers的損毀是由預先存在的建築缺陷所造成。

債台高築加上物業無法脫手,像dos Santos和Najafian等業主,現在請求新州政府收購他們的單位。Najafian說:「我認為問題是出於政府的法律和決定。最好是政府收購或重新規劃土地,給我們重新生活的機會。」

然而,新州改善監管廳長安德森(Kevin Anderson)說,政府無計劃收購該物業,「我們重視Mascot Towers業主面對的困難。新州政府繼續向業主和租客提供大量財政援助,並給予獨立的技術意見,幫業主決定在重新入住前需要做甚麼。」

Mascot Towers居民雖然感謝政府給予臨時租屋津貼,但部份人認為政府在支援他們方面做得不夠。

Najafian稱,他耗盡積蓄來購買Mascot Towers的單位、交了相關的稅,一直都在做正確的事,但現在受到所謂有問題的制度所摧毀。

事發後,新州政府委任了建築專員錢德勒(David Chandler),並推出新法例防止再出現類似事件。

不過,這對Mascot Towers業主來說沒多少效用。dos Santos稱,政府為新的建築物做了一些工作,但遺忘了他們,「我們看到那些文件,(法規的)改動都是為將來(的樓宇),向前看,但沒有人回頭看⋯⋯在這個案中我們被徹底遺忘了。」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4 November 2020 11:54am
By Yiu Wah Lin

Available in other languag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