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 搜狗百科
白居易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2个义项):
  1.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2. 游戏《江南百景图》中的角色

白居易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他白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1]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2]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和元稹友谊甚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葬于洛阳龙门东山。谥号""[3][4][5]

德宗贞元十六年(799年)考中进士。十八年应吏部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807年)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五月拜左拾遣。为了反对宦官吐突承璀做掌握兵权的“招讨宣慰使”,甚至当面指责唐宪宗的错误,引起皇帝的愤怒,幸有李绛救助,才免于罪处。元和八年改任左善赞大夫。至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追诏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于元和十三年冬离开江州,前往四川任忠州刺史(今忠县)。元和十四年冬,穆宗即位,召回长安,拜司门员外郎,第二年,改任主客郎中,加封朝散大夫。先后任杭州、苏州刺史。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晚年退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以诗酒咏佛为事。大中元年(846年)卒,终年七十五岁,赠尚书右仆射。[1]

白居易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仅诗就有3600多首。其诗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有诗歌集《白氏长庆集》传世。第一次编《白氏长庆集》时,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四类: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等)、闲适诗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杂律诗。前三类皆古体,近体皆入第四类。[6][7]

中文名
白居易
展开
乐天
展开
香山居士
展开
民族
汉族
展开
所处时代
唐朝
展开
出生地
河南新郑
展开
主要成就
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
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展开
别名
诗王、诗魔、白二十二
展开
本名
白居易
展开
出生日期
772年2月28日
展开
逝世日期
846年9月8日
展开
性别
展开

参考资料:

1. 九江市委市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23-03-16]
2.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23-03-16]
3.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用日期2023-03-16]
4.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23-03-16]
5. 文化随行[引用日期2023-03-16]
6. 西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16]
7. 晋中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3-16]
8. 维普期刊[引用日期2022-02-22]
10.

李玉安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词条标签:

免责声明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