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量化之王離世! 一文回顧他的傳奇人生 - SL886 日誌

全球量化之王離世! 一文回顧他的傳奇人生

By admin
2024-05-11

西蒙斯基金會宣佈,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兼名譽主席詹姆斯·哈里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於2024年5月10日在紐約逝世,享年86歲。

西蒙斯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數學家、量化投資領域的傳奇人物,在40多歲時從學術界轉向投資界,創立了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開創了量化交易的先河,併成為歷史上最賺錢的投資公司之一,他也因此被稱為 “量化之王”。

西蒙斯是當代投資領域最傳奇的人物之一,從1988年至2018年的30年間,大獎章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高達66.1%,即便扣除昂貴的費用,也仍然留有39.1%的費後年化收益率。

1

數學天才西蒙斯

全球投資圈曾流傳一句話量化對沖基金有兩類一類叫文藝復興科技,另一類叫其他。文藝復興科技坐落在紐約長島的石溪小鎮,人口不足2萬人,車程距離華爾街1個多小時。

有句俗語:你必須非主流才能入流。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就是基金界的非主流除了首席交易員有金融背景,其他的員工都不是搞金融的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統計學家,他們擅長計算機編程,且大部分是博士公司不僱用商學院畢業生,也不僱用來自華爾街的從業人員,這在全球投資公司中堪稱絕無僅有。

這家非主流機構,從不訂閲分析師的研報,也不和其他的同行交流。

一家基金公司全是科學家,剛開始大家都像看笑話一樣看這個非主流,華爾街甚至有人開盤口賭它幾年倒閉。

文藝復興1988年3月成立,第一年盈利不足10%,次年直接虧30%。儘管如此,但後來還是憑藉着“絕招”,大舉逆襲。

瞭解文藝復興,就必須先了解其創始人——西蒙斯。

西蒙斯23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麻省理工教數學,同時給哈佛的學生上課,是哈佛數學系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26歲受邀進入美國國防分析學院,轉身成為破譯密碼的“黑客”。不僅工資高,工作環境更是絕,硬件、軟件設備是全球最頂級的,跟一羣全世界最聰明的同事共事。時間也寬裕,可以一半時間研究他熱愛的數學,一半時間做“黑客”,幫美國政府破譯密碼。

西蒙斯很喜歡設計模型,這為後來的量化投資夯實了基礎。在這裏,他學會了如何建立一個對外封閉、對內協作的研究體系,接觸到最頂級的保密制度。好景不長,當時美國正在和越南打仗,西蒙斯在時代週刊上,發表了和他領導對立的觀點,後來他就被解僱了。

1968年西蒙斯又回到學術界,30歲當上紐約州立石溪大學的數學系主任。石溪大學的數學系開始很差,西蒙斯做了8年的純數學研究,一手振興了石溪大學的數學專業,讓這個不是很有名氣的學校,成為全美數學聖地。

西蒙斯曾來過中國,看望他的兩位老朋友,數學家陳省身和物理學家楊振寧。

楊振寧曾是石溪大學物理系主任,和西蒙斯是很要好的同事,西蒙斯和楊振寧兩人的豐功偉績是石溪分院的驕傲。如今,Stony Brook的物理學和幾何學機構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和“西蒙斯幾何物理中心”。

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裏,有一幢樓名為陳賽蒙斯樓,這個賽蒙斯就是西蒙斯,陳是陳省身。這是清華百年校慶的時候,楊振寧邀西蒙斯捐贈的。

1974年西蒙斯與陳省身聯合發表了論文《典型羣和幾何不變式》,創立了著名的「陳-西蒙斯理論」。這個定律相當於挖掘到了複雜事物中的不變量,是一個理解世界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型,被廣泛應用到從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領域。

現實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商業競爭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變量太多了,如果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發現一個不變的東西。牢牢守住這個不變量,就會容易成功很多。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喜歡重複的一句話底層邏輯也是基於此:你必須把長期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之上。

基於這個理論,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5年頒發一次的維布倫獎,這是美國數學界的最高榮耀。數學上的成就沒有使西蒙斯滿足,他的血液裏天生流淌着不安分的基因,促使他不斷尋找新的刺激。

西蒙斯對投資有了興趣。因為當時身邊一位同事參股一家瓷磚公司,8個月資產翻了10倍。

西蒙斯大受震驚,躍躍欲試。實際上,西蒙斯20歲出頭就曾做過投資,做過大豆交易,但結果都不理想。

或許這就是人生,未能完成的心願,往往會激起鬥志去攻破。

1977年,西蒙斯離開石溪大學,決定開始轉向做投資,創立了私人投資基金。

最初他的投資,跟多數股民剛上路一樣,廣而不精,泛泛而投。有時做風險投資,有時做外匯交易,交易的邏輯都是通過分析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或者利率的走向,來判斷市場價格的升跌。按傳統的方式運作他的基金,每天都根據最新的消息,以自己的經驗和眼光決斷,頻繁地調整決策。

西蒙斯逐漸意識到:市場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這種分析太過於主觀化,長期肯定靠不住。

西蒙斯覺得如果靠主觀猜測,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個天才,你買的股票總是朝着利於你的方向發展,你覺得自己很聰明,你也會看見自己一夜之間賺很多錢。然而第二天,所有的信息都朝着不利於你的方向走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像個傻瓜,然後就破產了,一切都是運氣使然。

既然擅長做模型,不妨跟着模型走。西蒙斯認為,在市場上一定可以用更符合統計學的規律模型賺到錢。1988年關閉了原來的基金,重新創立了完全依靠數學模型的量化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其旗艦產品就是傳説中歷史上收益率最高、最神祕的大獎章基金。

2

破譯股市密碼的大獎章

專業破譯密碼出身的西蒙斯,從數學跨界到投資,有點降維打擊的意思。

西蒙斯創立了文藝復興,一羣科學家用數學模型捕捉市場機會,由計算機自行決策交易。西蒙斯認為,數學模型可以降低投資人的風險,以及所需承受的心理壓力。畢竟模型沒有感情,一旦選定就會自動執行,能夠克服人性在市場面前暴露出來的弱點。

文藝復興的公司有防禦分析研究所的譯解密碼者和全世界最好的模型創建者。西蒙斯的團隊利用破譯密碼的運算法則,尋找市場數據的微弱信號。大約15%的資本用於短期信號,其餘的分配給傳統的趨勢跟蹤模型。第一年盈利不足10%,第二年6月直接虧30%,叫停整頓。

模型到底出了什麼bug?太多商品公司的模仿者湧入,趨勢跟蹤成了時髦。對於容量有限的量化對沖基金來説,模型用的人多了,自然就賺不到錢。

經過幾個月的審議,西蒙斯決定用短期信號作為新核心,放棄模型中的宏觀數據,專注於短線交易。通過收集數以千計的樣本,發現短期信號盈利模式可以重複。另外,短期信號可能會更有價值,也更容易找到。

用模型進行短期預測往往比長期的更讓人有把握,不可預見的因素使預測變得不準確的時間更短。因為相對把握比較大,西蒙斯可以在賭注上加槓桿,放大利潤。

1990年,重新啟動的第一年,大獎章基金在扣除費用後創下56%的回報率。10多年以來,他招攬了很多數學家,隨着智囊團不斷擴充,西蒙斯將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天文學家都招進來。

西蒙斯在電腦等硬件上投入巨資,將所有能想到的每種形式的數據都輸入電腦,比如金融市場價格、經濟數據、新聞消息,甚至天氣的時間序列數據。

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密碼破譯員和翻譯程序員,他們是能辨明微弱信號真假的專家。團隊對微弱信息的探求越深入,盈利模式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他們創建了一個每年都帶來利潤的系統,尤其是動盪時期。1994年,大獎章除去費用後的回報率達到71%。即使在最不景氣的2008年,大盤下跌超過30%的情況下,大獎章基金竟然除去費用後賺了80%,而在扣除費用之前幾乎達到160%,高頻交易着實費用驚人。

大獎章基金從1989年底到2006年期間,平均每年的回報率為39%,超過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10%以上,比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則高出20%。

2005年西蒙斯成為所有對沖基金的最高盈利者。西蒙斯的天才之處,在於對量化交易所藴藏的可能性認識遠遠領先於時代,為公司儲備了大量優秀的科學家,並投入資源創造環境提供動力,激勵他們大膽創新。

西蒙斯的員工説,為西蒙斯工作會有一種“我最好能產出點什麼”的緊迫感,因為與他竭力幫你排除萬難相比,你會連一條藉口都找不到。

西蒙斯將員工安頓到石溪小鎮,那裏配有健身房、燈光網球場,在入口大廳有個大天窗,陽光透過天窗灑在石板台階上,工作環境舒適、低調、異常乾淨。

儘管對基金模型信息啟用了嚴格的內部防火牆,只將信息少量發佈給需要的員工,對外保守祕密,但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內部氣氛完全不同,非常開放。

西蒙斯對這種環境,深信不疑。就像他26歲在防禦分析研究所工作一樣,他的行動對外人是封閉的,對內部是開放的,以促進團隊合作。

文藝復興創建了一個由多個程序員可以同時工作的系統,研究人員甚至可以改編這個內部編程的語言,以表達自己的新想法。在這個協作的體系中,員工輸入大量現代社會產生的數據。

然而,公司的團隊人員的離職也可能帶來風險,它的假定是沒有團隊成員會帶着交易機密離開,然後作為競爭對手與其競爭。為了執行要求研究人員簽署的非競爭性和保密協議,他們得將工資的1/4放在大獎章基金,作為一種保釋金鎖定,直到他們離開後四年。

這家公司位於石溪小鎮,遠離競爭對手,一旦研究人員將他的孩子安頓在了當地的學校,就哪都不想去了。

文藝復興員工流動率很低,工作壓力不像華爾街金融機構那麼大,每半年員工會根據業績收到相應的現金紅利,不少員工還擁有公司的股權。

大獎章基金的高昂收費也是業內知名。美國對沖基金行業普遍的管理費率是2%,外加20%的業績提成。而大獎章基金向投資者收取至少36%的業績提成,另加5%的管理費。相當於賺的錢有一半被拿走,但即便如此市場依然趨之若鶩。

大獎章是基於短期信號交易的基金,導致了它的規模非常有限,有錢就可以買得到的,僅向公司員工、前員工和少數老客户開放。這也導致文藝復興是基金界最神祕的一隻“黑盒子”,除了公司幾百名員工之外,外界對他具體交易模型所知甚少。

在西蒙斯退休後,他打開了“黑盒子”的一角,將文藝復興的三種策略部分公開了出來:

第1種策略,市場過度反應策略。

即如果某個期貨的價格在開盤的時候,遠遠高於前一天的收盤價,文藝復興會賣空這個期貨。相反,如果開盤價遠低於上一天的收盤價,那麼會買入。這個模型針對的是市場對於新的消息常常反應過激的現象。背後的原理是人是感性動物,作為一個羣體,總是會高估短期消息對資產帶來的影響。

第2種策略,套利交易。

假設美國政府債券長期債券的折價遠遠高於短期債券的折價,那麼買入長期債券,拋售短期債券賺取套利,套取這種均值迴歸的機會。

套利交易一般需要高槓杆才能實現高收益,而槓桿可以讓你爆發也可以讓你滅亡。

曾被譽為華爾街“夢之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是華爾街債券套利之父,核心人物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還有美國前財政部長兼美聯儲主席戴維·馬林斯等,通過對沖的方式來進行市場中性套利。

1994年長期資本初始管理的資產規模為12.5億美元,在當時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一開始很順利,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1998年發生俄羅斯主權債務違約的危機,市場波動大幅放大,直接擊穿了長期資本的對沖模型,導致長期資本一夜破產。

第3種策略,尋找趨勢和動能。

通過對於大數據的分析,尋找中長期的一種趨勢。比如,在流動性特別寬鬆的背景下,小公司的表現就會超過大公司,這種風格轉換的週期在美國每5-7年就會輪轉一次。

3

西蒙斯的成功法則

西蒙斯一生有三個角色,數學家,投資家和慈善家。他有四個孩子,但兩個都英年早逝,大兒子保羅在家附近騎自行車的時候遭遇意外的交通事故,去世的時候只有34歲。更可悲的是在他大兒子去世的第七年,小兒子尼克在印尼的巴厘島度假游泳的時候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4歲。

巨大的悲痛下,他頓悟了能量守恒定律,意識到也許當上帝給人們一些東西的時候,必然會拿走另一些。

西蒙斯退休後,投身到慈善事業中,他每年要在慈善事業中花費超過4億美元,還有大量和慈善有關的事宜要去處理。

人們一直都在問他,你賺錢的祕密到底是什麼?幾乎每一次接受記者採訪,都會有人問到他這個問題。

對此,他往往淡淡一笑,説到除了文藝復興的量化模型不能吿訴你,其他的我都能吿訴你。

西蒙斯説他成功的法則第一點當然是運氣。説到運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答案不夠真誠。但事實上以數學思維來理解他所説的運氣,更準確的來講應該是運勢。運勢離不開自身的努力,還和時代背景和國運息息相關。

第二點是科學的思維方式。西蒙斯認為科學是世界組成的最底層基礎,無論討論任何問題,他都喜歡用科學邏輯和數據加以闡述跟證明。

第三點是和最優秀的人在一起。西蒙斯總是説他的文藝復興基金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一批人,而他的慈善機構也是一樣。這些優秀的人有一個共同特徵,他們都有很強的自我驅動力,即使在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也能夠調動內在的這種自我超越的意識,他們相互激勵,這種正面的影響會帶動公司的前進。

截至2024年5月10日,西蒙斯在彭博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49位,個人財富高達318億美元,他慈善事業生涯累計慈善捐助總金額達到60億美元。

將知識與財富的關係演繹最深刻的投資人非西蒙斯莫屬,這位全球頂級數學家依靠對數學的深刻理解破譯了股市密碼

致敬一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