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保障, 體現純粹的保險價值

文◎陳美利

0
641

敬愛的客戶朋友,您好:

  近期金管會為因應保險業會計準則,確保保險公司可以穩健經營,針對保險業修法、制訂商品架構等規範,可以預見未來保單將更凸顯其人身生命安全,及家庭經濟面的保障,各式各樣的「定期險」將會是現代人壽保險發展的主軸,也是所有消費者見證「終身險」絕跡的世代。

  據聞最早人壽保險的概念,起源於海上保險,但悲哀的是將「奴隸」當作貨物投保,在運送過程中奴隸如遇到意外傷害,就可獲得金錢補償。而關於保險的歷史長遠悠久,普遍為人傳揚的典故是:源自於公元1世紀時羅馬的一個宗教團體,參加此宗教組織的會員,必須繳納定額的入會費,當他死亡後,他的遺族就可以領到一筆喪葬費用。

  而後,直到中世紀歐洲又由一群職業相同的人,基於「互助扶持的精神」成立團體,除了保護會員職業上的利益之外,也對其會員的死亡、疾病、竊盜、火災等災害,共同出資救濟,成為簡易的保險組織雛型。但是這些早期的人壽保險組織,因為缺乏科學的計算基準,且未依不同年齡來計算如何收費,並未獲得大眾認同。

  直到1693年發現哈雷彗星的著名天文學家哈雷,根據西里西亞的《市民生命週期》統計精算,精確標示各年齡層死亡率,提供人壽保險收費承保的依據,保險的功能與意義則逐漸為世人所重視。

  後來1756年英國數學家詹姆斯.道森因為年紀過大被拒保,進一步提出「均衡保險費」理論,更促進了人身保險發展。第一家根據生命表並依照年齡的不同及身體健康狀況為基礎,作為計算合理保費的標準是在1762年,英國倫敦的「衡平保險社」首開風氣。經過200多年的改革後,人壽保險已經成為一個保障國家「自由經濟」的金融制度。

  由定期險發展到終身險,再由終身型返回定期型,保險業走過200多年的時間長廊。「未來保單」是否會更純粹體現保障的功能和意義猶未可知,但是可確定「有一種計畫叫做未來,有一種幸福叫做簡單」。歲末之時再次提醒您,莫忘年度「保單總體檢」!

謹此

祝 平安 快樂

您的保險好朋友 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