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的釜石奇蹟》:東日本大地震當天,釜石國小「零罹難」是怎麼辦到的?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311的釜石奇蹟》:東日本大地震當天,釜石國小「零罹難」是怎麼辦到的?

《311的釜石奇蹟》:東日本大地震當天,釜石國小「零罹難」是怎麼辦到的?
釜石國小的「釣魚小團體」。|Photo Credit: 行人出版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311大地震的重災區釜石市,因為當地國小學生184名全員生還,因而被稱為「釜石奇蹟」。當天午後,孩童獨自面對這場地震海嘯,不止救了自己,也救了他們的家人。這本書將要告訴你「釜石奇蹟」背後的真實故事。

文:NHK特別採訪小組

展現讓大人也相形見絀判斷力的釣魚團體

東日本大地震那天因為縮短上課時間提早放學的一百八十四個孩子,有人在家裡玩電動,有人在公園打棒球,大家隨著各自的喜好度過放學後的時光。在這當中,卻有著在「最危險的地方」遊玩的孩子們。

他們是七個六年級女生和兩個男生共計九個人的小團體,大家相約到海邊去釣魚。

「震災發生大約一個星期前大家去釣魚,玩得很開心,於是相約要再去,所以三月十一日也相約到海邊了。」告訴我們這段話的是寺崎幸季同學(小六)。她最愛看搞笑節目,自己也總是帶給周遭的人歡笑,在小團體中扮演炒熱氣氛的角色。

雖然他們是總在一起遊玩、感情很好的小團體,不過大家的意見也時常相左,聽說吵架拌嘴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採訪時也是大家各說各話,為了確認事實關係花了不少時間。「就連決定出遊的時間,也總是得經過一番吵鬧」,幸季同學這麼說。

這樣的九人小組,在那天卻展現截然不同的模樣。彼此傾聽對方意見,確實判斷情況,得以讓所有人一起避難,保住了性命。

三月十一日,抵達海邊的九個人有人負責在水桶內裝水,有人在釣竿上裝上魚餌,各自開始準備工作。接著當他們一把釣魚線垂入海面,就立刻感覺好像釣起了什麼。不過那並不是因為魚兒上鉤,而是地震的搖晃。

幸季同學的好朋友砂金珠里同學描述當時的情況:「剛開始與其說是地面搖晃,其實更明顯的是海上波浪好像在跳躍,就像水在玻璃杯裡嘩啦嘩啦搖晃的感覺,而這樣的搖晃越來越大。不知道是誰大喊『不快點離開海邊可不行!』於是大家趕忙往堤防外的停車場逃跑。」

孩子們釣魚地點的旁邊,就是海上保安廳釜石分部的大樓。孩子們跑往海上保安廳的停車場,蹲下用手保護頭部。

「學校雖然有進行避難訓練,但我們都不認為地震真的會來,所以根本沒有認真接受訓練。不過倒是記得老師說會有物品從天而降,所以就蹲下來保護頭部。當時海上保安廳的大樓搖得超厲害的,接著感覺玻璃窗好像要破了似的,樓梯也喀啦喀啦晃動,就在我們眼前地面啪啪啪地裂開⋯⋯實在是太恐怖了,大家不斷嘎嘎尖叫。」感受到地震搖晃帶來的強烈恐懼,珠里同學對於當時的記憶依舊鮮明。

此時,有個人正看著這群孩子們,他是當時隸屬釜石海上保安部警備救難課的奧山隆一課長。人在海上保安部大樓四樓的奧山先生因為聽到尖叫聲,趕忙打開窗戶:「我心想為什麼這種地方會有小朋友在呢?!我嚇了一跳,其中好像有孩子因為地震不斷顫抖哭泣。那時搖晃已經停歇,於是我對著他們喊:『海邊太危險了,快點逃跑啊!』孩子們點點頭立刻跑走。因為他們動作非常快,我還記得當時我很欽佩這群孩子,覺得他們真是了不起。」

距離海上保安部五十公尺左右的地點,有一棟被稱做「市營大樓」的八層樓建築。一到三樓是辦公室,辦公室之上是住家,釜石市將這棟大樓指定為海嘯發生時用來臨時避難的「海嘯緊急避難大樓」,孩子們就以這棟大樓為目標跑了過去。

市營大樓前開始聚集起從大樓中出來察看外面狀況的人,以及附近的人們。家裡的人總是告訴珠里同學:「只有小朋友在的時候,如果遇到任何情況,要趕緊到有大人的地方,一起行動。」所以珠里同學向大家提議:「這裡有大人在,可以放心,我們就待在這吧。」

然而在那之後,孩子們卻面臨意想不到的狀況。原本他們打算遵循大人的指示去避難,誰知道關鍵的大人們卻完全不打算去避難。

「搖很大耶!」「好恐怖喔。」大人們說著這些話,就只是悠哉地站著閒聊而已。

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們開始困惑了:「大人不去避難,難道是因為海嘯不會來嗎?」「釣竿還放在海邊,我們去拿回來吧!」一如往常,大夥兒的意見開始分歧。

幸季同學聽著朋友們七嘴八舌,突然想起他們在逃跑之前,她看到海面出現變化,是海水開始往海面退去。她的祖母曾告訴她,「海水要是退去,海嘯就一定會來。」(※正確情況是即使海水沒退去,也有可能會有海嘯)她說她強烈感覺到「那麼劇烈地搖晃,加上海水也開始退去,海嘯一定會來。在這邊太危險了!」

這時幸季同學提案:「雖然一開始我們覺得這邊有大人,待在市營大樓是最安全的,但我擔心要是大型海嘯來襲,大樓也許會毀壞,要是建築物被破壞了,我們出不去也很危險。所以我對大家說不要再等大人的指令了,趕快逃到其他地方吧。」

對於這樣提案的幸季同學,大夥兒說:「妳說要逃是要逃去哪?有大人在啊,在這邊比較安全啦!」「家人一定很擔心,是不是趁現在大家快回家比較好啊?」

孩子們完全無法達成共識。

就在這片混亂中,出聲發表意見的,是在學年中成績時常名列前茅、讓大家甘拜下風的山本洋佑同學。「對了,我們去避難道路吧!那邊比這棟大樓更高更安全。大家一起逃吧!」

從孩子們原本待著的市營大樓到避難道路,用跑的大概兩到三分鐘左右就能抵達。洋佑同學想到的是,「如果是現在的話,還來得及在海嘯來襲前跑掉」。

「如果大海嘯來的話,市營大樓會成為孤島,也沒有任何退路,但如果逃到避難道路的話,後面還有山,爬上去就能逃到更高的地方。不斷思考各種狀況,我判斷避難道路那邊是比較安全的。」平常容易被女生氣勢壓過去的洋佑同學,在這個時間點存在感變得超明顯。

原本覺得「跟大人一起行動比較安全」的珠里同學,也被洋佑同學說的話打動,決定往避難道路逃跑。「剛開始我覺得只要依賴大人的話就不會有問題,但發現大人怎麼一直不採取任何行動。與其這樣,倒不如按照洋佑同學所說,大家一起逃跑還比較安全。再加上要是在這裡跟大家分開了,我擔心會不會這一輩子都再也見不到了。」

原本意見分歧的孩子們,卻判斷出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九個人一起往避難道路跑去。

從海上保安部的大樓內,奧山課長一直關注著孩子們。「我看見好幾個孩子進入市營大樓,不過沒多久又出來,接著大家一起跑出去了。不知道他們怎麼了,我還有點擔心。」

我們向奧山先生說明了孩子們的狀況,並告訴他孩子們做出「大家一起逃往避難道路」的判斷。

「原來如此。小學生做出這樣的判斷逃生啊?在當時那種狀況下就算是大人也未必能夠做出相同判斷。真的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啊!」他感到相當感動。

原本孩子們猶豫是否該在那裡避難的市營大樓,最後被海嘯淹沒到大樓二樓的天花板,沒逃過災害。震災後釜石市將這棟大樓從原本指定作為緊急時「海嘯避難大樓」中除名。

要是孩子們繼續待在市營大樓,或許會被海嘯捲走。海嘯發生之際,沒時間逃跑時,緊急跑上避難大樓是恰當的行動,但能夠看清自己所處的狀態,迅速前往更安全的地點的這群孩子們,他們的行動無疑可以說是避難的範本了。

1024px-Damage_of_Tsunami_in_Natori
Photo Credit: ChiefHira CC BY-SA 3.0
因311大地震而被海水淹沒的仙台平原(攝於2011年4月)。

零罹難者的背景

到這邊為止我們介紹了釜石小學孩子們的「那一天」。孩子們並非只是逃跑,而是從眼前的選擇中選出最恰當的選項去避難,各位讀者是否已經看出這一點了呢?

說到孩子們之所以能夠儘早去避難,會有不少大人固執己見認為這是因為「孩子經歷的事情少,沒什麼既成觀念,所以能夠按照所學直接逃跑」。然而,只要採訪過孩子們,就會覺得只因為那樣單純的理由,並不足以導致一百八十四名兒童全數獲救的結果。就因為他們在學校深刻地學到了海嘯的威力是何等凶猛、又該要怎麼做才能保全性命,才能實現「零罹難者」的成果。

而且很重要的是,釜石小學並非只以特定班級或學年為對象進行防災教育,而是針對學校全體進行教育。震災當時五年級的一名男孩,因為擔心父母,原本打算返回自己位在海邊的家,但被一起玩的同伴大聲斥責說:「你要是回家就一定會因為海嘯死掉的!不逃不行啦!」他說被對方的熊熊怒火嚇到,只好乖乖一起前往避難場所。

對於沒想到要逃的孩子,或年齡幼小的弟弟、妹妹,正是因為別的孩子伸出援手說:「我們一起逃吧」,以結果來說就能讓全數人員得救。「要是當時我單獨一個人的話,我想我一定會回家,然後就被海嘯沖走。我的朋友是救我性命的恩人。」那個當時五年級的男孩這樣告訴我們。

想要把經驗流傳到後世百年

「希望能夠讓我們採訪關於那一天孩子的經歷。」震災發生過後沒多久的二○一一年三月下旬,我們這樣和當時擔任釜石小學校長的加藤孔子校長商量。

那個時間點學校成為避難所,為了幫忙管理或協助學校復課,老師們忙碌到連坐在辦公桌前的時間都沒有。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已經做好「恐怕會被拒絕吧」的心理準備才去拜託,但加藤校長卻告訴我們:「未來各地也有可能會發生自然災害。思考今後的防災教育,如果釜石小學孩子們的經驗能夠派得上用場的話我很樂意。」接受了我們的請託。在此藉由這個版面,再次表達我們誠摯的謝意。

學校重新復課是在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我們在釜石小學展開採訪。

但是當天我們的攝影機幾乎無法拍攝下任何畫面,因為有不少孩子親眼看著自己的家被沖走,也有人的家人或親密的人不幸死亡。我們真的不知道是否該拿著攝影機,對著遭遇這些事的孩子。

這時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在教室精神奕奕玩著遊戲的某個女孩靠近我們,她說「你看這個」,讓我們看了她的聯絡簿。「封面上不是有寫著監護人的姓名嗎?不過這個名字變了喔,因為海嘯去世了。」她這樣說。說完後,女孩又再度回到朋友當中開始遊戲。我頓時無法吐出任何言語。

另一個男孩則是帶我們走到日本地圖之前,他淡淡地開始對我們說明:「這裡是岩手縣,而這裡是釜石。從這裡到這裡遭受海嘯侵襲。」他想說的事情彷彿一件接一件冒出來,一時之間談話停不下來。

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到底背負了多大的傷痛?開口問「那天你們是怎麼避難的?」之類的問題真的好嗎⋯⋯我們採訪小組經歷一次又一次討論,卻無法得到結論。

承蒙加藤校長在忙碌中撥冗與我們商談,建議我們在訪問孩子們之前,是不是先與監護人見個面會比較好,於是我們在說明採訪宗旨的同時,也從孩子們平日的模樣中判斷出是否可能接受採訪。儘管讓大家想起受災沉痛的回憶,但大家卻也爽快協助我們的採訪。

實際上開始記錄下孩子們的證詞,是從進入暑假的二○一一年七月下旬開始。釜石小學的一百八十四名兒童中,當天身處在海嘯淹水潛勢的孩子超過一百人。我們訪問了其中約半數的孩子們。

透過採訪,有一件事令我們感到驚訝。介紹篠原拓馬小弟弟的故事時也有提到,許多孩子們竟然異口同聲說:「那一天能親眼見到海嘯真的是太好了。」

那群在海邊釣魚的孩子們,從避難道路上看見小鎮被吞噬的模樣。其中一個女孩,在震災後對於為什麼只有自己一個人存活下來、為什麼不叫大家趕快逃等等問題不斷責怪自己,最後導致為幻聽所苦。漸漸地,她無法分辨夢與現實,開始拔自己的頭髮,因為唯有感受到疼痛的當下,她才能確實感受到「原來我活著」。

她說將她從這段痛苦的日子裡解救出來的,是那一天一起逃跑的朋友。學校復課後大家再度相見,並在談論震災的話語中,讓她的心漸漸找回平靜。

而現在,她也告訴我們:「那一天,能見到海嘯真是太好了。」「我想把我親眼所見告訴全國的人們。我想說的是地震發生的話一定要立刻逃跑,這段話我想要讓一百年後的人也能知道。所以我不後悔那一天親眼看到海嘯。」

想要傳遞自己的經驗。然後再也不希望有任何人因為海嘯罹難。孩子們堅強的訊息,在此務必想請各位讀者接收理解。

相關書摘 ▶《311的釜石奇蹟》:這群中學生鼓起勇氣逃跑,讓許多生命因此獲救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311的釜石奇蹟:日本大地震中讓孩子全員生還的特別課程》,行人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崔立潔

311大地震的重災區釜石市,因為當地國小學生184名全員生還,因而被稱為「釜石奇蹟」。當天午後,孩童獨自面對這場地震海嘯,不止救了自己,也救了他們的家人。這本書將要告訴你「釜石奇蹟」背後的真實故事。

日本311大地震和隨之而來的鋪天蓋地海嘯,毀壞了數十萬計人們的家園、也拆散了許多人的家庭。老弱婦孺總被認為是最容易受害的一群,但位在海嘯重災區的日本福島縣釜石市的釜石小學,已經放學回家、身邊幾乎都沒有父母老師在的孩子們,面對洶湧的惡水,卻沉著地拯救了自己和身旁的家人,最後達成全校學童全員生還的奇蹟。

這個獲得了全日本注目的「奇蹟」,其實不是偶然,而是絕佳危機管理和防災教育累積出來的「實績」。由大學教授規劃出最符合人性的大原則、由基層教師設計出因地制宜的實地訓練、由地方教育局推動人們認識危機的緊迫性、還有由孩子親身演練進而學會冷靜自信地評估判斷,總合起來才是奇蹟背後的真相。透過NHK特殊採訪小組鉅細靡遺的紀錄片審視,會深入看見這一系列教育的發想起始、規劃設計、實地操作,再到311當天驚心動魄的逃亡過程。

從地方小城市的防災教育起始,釜石的奇蹟最終擴及日本全國,甚至跨出防災領域,成為富士通等跨國大企業的危機處理借鏡、和由經濟學者點出對組織和國民性的全面檢討。對於同樣會面臨地震頻發和海嘯危機的台灣國民、肩負教育責任的家長老師,還有對於需領導企業組織避開危機的管理階層,本書都會是理想的參考。

getImage
Photo Credit: 行人出版社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