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街訪】全澳半數人銀行餘額不足一千?專家:無咁誇張

比較網站Finder早前發佈一項新研究顯示,接近一半澳洲人銀行帳戶存款不足1,000元。SBS中文就此議題進行街訪,受訪華人紛紛表示此現象「太誇張」,認爲華人的儲蓄習慣有很大差異。同時,SBS中文訪問理財專家來提供儲蓄小貼士。

SBS中文分別於墨爾本及布里斯本進行街訪,受訪5位華人均認爲,銀行存款少於 1,000 元太誇張。而他們的儲蓄存款,都是1,000 元或以上。

之前Finder 的消費者情感追踪器(Consumer Sentiment Tracker)對全澳 3,214 人的調查顯示,近一半 (45%) 的受訪澳洲人表示,銀行帳戶餘額不足 1,000 元。

根據推算,在全澳即相當於 940 萬人的儲蓄非常有限,其中兩成受訪者 (20%)表示他們的儲蓄為零。

而銀行存款不足 1,000 元的人中,他們的銀行存款餘額平均只有 210 元。

存款「少於一千有點誇張」

對於銀行存款不足1,000 元,在墨爾本的街訪,37歲的視光師Joanne Chou直言:「有點少」。她猜測可能是因爲澳洲的生活開支較高,導致部份人士花費較大。
2.png
37歲的視光師Joanne Chou。
亦有受訪者認爲華人的文化和教育與西方不一樣,導致存款習慣不同。

在布里斯本的物業管理員王先生認爲:「華人是一定會存錢的,但西人更多的教育是講究延遲消費(先將錢投資或買資產),利用現金流去買資產,當資產到達一定程度就不用再擔心。」

ALC WIDE 16x9 TC.00_27_00_10.Still017.png
布里斯本的物業管理員王先生。
理財會計師袁金泉(Kam Yuen)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就數據而言,其實澳洲人的存款額沒有該報告的推測之低,澳洲人平均存款額有3至4萬元。但Kam表示:「新一代的確對儲蓄的要求相對沒有那麽大。」

他說:「現在時勢不一樣了,澳洲人沒有甚麽負擔,年輕一代都有家人的經濟支持,不用擔心有沒有錢買樓、結婚用錢等的問題。」

「對比起babyboomer(嬰兒潮)世代(移民),他們飄洋過海來到澳洲第一個危機意識便是存錢買樓找工作,但是現在年輕一代不一樣,並沒有緊急性及需要性。」

華人受訪者直呼:儲不了錢

在今次的街訪,受訪華人普遍的存款額都在一萬元以上,但有部份受訪者存款則介乎一千至五千元。

43歲的墨爾本居民Li Ge於8年前移民到墨爾本,他說:「以前有(儲蓄的習慣),現在沒有了,因爲沒錢了。」
4.png
43歲的墨爾本居民Li Ge表示儲不了錢。
他解釋,結婚前有定期的儲蓄習慣,但結婚並有小朋友後,儲蓄便變得困難,甚至稱完全儲不了錢。收入都用在房屋按揭還款、小朋友的教育及日常消閑活動。

醫科學生Qi Rui Soh表示,自己即將畢業,所以把握時間出國旅行,同時也有盡量實現儲蓄計劃。他表示:「身邊的朋友都有儲蓄的習慣」,所以聽到半數人存款少於一千元時,他感到十分驚訝。

儲蓄為將來打算 以備不時之需

華人存錢普遍為未來計劃作準備,例如購置物業、求婚和結婚等。
1.png
蒙納殊大學的博士生Yulia Xu。
蒙納殊大學的博士生Yulia Xu表示,存款太少會有一點「不安感」。她表示,自己在中國是「幾乎沒有存款的習慣,但到澳洲後每個月都會有定期儲蓄。」

她認爲儲蓄主要是為以後有一個後備計劃,「存一部份錢可能對以後,不管是職業,還是生活都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周薪和月薪哪一個更能有效實行儲蓄計劃?

就這個問題,華人各自有不一樣的看法,Yulia Xu認爲周薪更有效。「你能更具體知道自己一周的開銷額,用不到的就能存起來。」

而王先生則認爲:「每周發工資表面看起來是更快有錢,但我認爲是一個消費陷阱。」

Li Ge亦同意月薪更能有效存款。他表示自己原本是拿月薪,但後來轉成雙周薪(每兩周發薪一次),「消費習慣有影響的,(雙周薪)錢一點一點地用,和(月薪)一次給一筆錢,兩者是不一樣的。」

他補充指:「錢來得越快,就花得越快。」

理財師 Kam表示其實任何形式的發薪與儲蓄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主要看個人習慣和自律性。
6.png
醫科學生Qi Rui Soh。

如何實行有效的儲蓄計劃?

Kam指出每人都有不同的儲蓄計劃,因此沒有「應該存多少錢」的儲蓄標準。每個儲蓄計劃都應該根據個人的儲蓄原因、時長、目前負債等個人情況而制定。

他强調儲蓄最重要的是規律性,制定計劃後嚴格執行。

Kam 解釋:「儲蓄計劃爲何會失敗?因爲你抵受不了誘惑,用來買手袋、手機等等。儘管有明確的計劃都會中斷,因爲此存款是可移動的。」

因此,Kam建議大家可以申請一個只用作單獨儲蓄的戶口,不要經常查看戶口餘額,亦不要與其他銀行戶口捆綁。在計劃前設定儲蓄百份比,例如每次從工資中提取10%至20%作爲儲蓄額。他提醒,百份比可以定高一點,並且固定計劃不要常常改變。
另外,Kam表示,儲蓄不要只注重金額,更應注重比列,不要認爲存100元沒有意思。

Kam 舉例,假設A收入為20萬,每次存款2萬元;B收入為2千元,每次存款只有200元。看似差別很大,但他提醒,存款不要忘記比列的問題。其實兩者都是從收入中抽取10%作儲蓄。

他解釋:「儲蓄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賽,你和別人是無法比較的,因爲收入不一樣。」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

,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3 April 2024 4:51pm
By Kate Chan, Shan Kou
Source: SBS

Available in other languag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