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健康日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血管健康日

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的日子
血管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18日。旨在呼吁人们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评估血管年龄、检测胆固醇开始,让血管更年轻。2011年首届血管健康日的主题为“警惕血管斑块”。
中文名称
血管健康日
公历日期
5月18日
起源时间
2011年
地    区
中国

节日简介

播报
编辑
血管健康日是每年的5月18日。5.18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正常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人体是由血管组成的,血管健康决定人的寿命。而由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威胁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将5月18日设为“血管健康日”,就是希望唤起大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害的认识,从了解胆固醇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开始,主动去管理血管健康,提高血管健康水平,降低心梗、中风、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遏制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发起设立

播报
编辑
血管健康日
血管健康日

设立背景

调查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2.3亿人。由世界银行公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病流行》报告指出,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病负担已占中国总疾病负担的近七成。中国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平均每10.5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设立目的

2011年5月18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项目(CCEP)共同倡议并发起的中国首个“5.18血管健康日”活动在北京启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呼吁大众以5月18日为契机,重视血管健康,警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评估血管年龄、检测胆固醇开始,让血管更年轻。坚持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评估、早干预,更好的维护血管健康。

历年主题

播报
编辑

2013年(第三届)

2013年的主题是:控制胆固醇,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不同危险人群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的目标。

2012年(第二届)

2012年第二届中国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主题为“健康是有颜色的”。每一个人根据自身的疾病风险状态,按“赤橙黄绿”四种颜色确定自己的胆固醇目标值,分层管理、严格控制达标,才能真正有效预防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

2011年

2011年首届血管健康日的主题为“警惕血管斑块”。

健康指南

播报
编辑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内累积变大的过程无声无息,逐渐堵塞血管。患者不一定有外在的胸闷、胸痛的症状,胆固醇检测也不一定高。这些不稳定斑块随时可能破裂,如隐形炸弹般瞬间让血管堵塞,导致心肌梗死、猝死、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血管保持年轻,最重要一点就是防止“生锈”。5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胆固醇,将总胆固醇水平控制在5.18毫摩尔/升以下;冠心病、中风、高血压患者应每3—6月检测一次,在合理膳食、减轻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降低血压的基础上,坚持长期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

专家建议

播报
编辑
血管健康日
血管健康日
要预防或改善心脑血管病,血管健康是基础。专家介绍了让血管恢复“青春”的3条生活习惯:

饮食上控糖

日常饮食中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糖分能被人体迅速吸收,令血糖值急升,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以降糖,而胰岛素具有把糖分转化成甘油三酯的特性,从而会使血液变黏稠。

注意进食顺序

正确的进食顺序是先吃蔬菜、海藻类、蘑菇等热量少、消化需要一定时间的食物。每口食物咀嚼30次以上然后咽下,能在血糖值上升前就有饱腹感;随后再吃主食和肉类,就能防止血糖值上升过快以及热量摄取过量。有研究数据显示,吃慢点,能让饱腹感持续6小时;吃太快,2—3小时后就又有饥饿感。脂肪和蛋白质吸收慢,令血糖值不至上升过快,最好在用餐前先吃点肉类。

练练上肢肌肉

35岁后,基础代谢率会迅速降低,脂肪会堆积,血液也会变得黏稠。增加肌肉能改善代谢,促进脂肪燃烧,改善血液循环。因此中老年人应进行适度的肌肉锻炼,如哑铃运动和扩胸运动能锻炼手臂和上半身的大块肌肉,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