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台湾地震倒塌大楼梁柱内发现色拉油桶?

使用的是地沟油桶吗?
关注者
55
被浏览
47,859

11 个回答

随便上网一搜,再看了一下上面的回复,看来人人都可以是建筑师呢~看来人人都比在年年有地震的台湾盖建筑物的人,还懂得建筑物要如何耐震呢~


沙拉油桶是維冠樓塌主因?閣揆張善政說這不正常,建築師說桶的位置是重點

昨日(2/6)一张维冠大楼梁柱内包色拉油桶的照片曝光,引起社会一阵哗然,引起各界对建设公司与负责人的追踪,一度传出维冠大楼在921后就被列为危楼遭到台南市政府否认。不过,到底色拉油桶是否为导致维冠大楼90度倾倒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未有结论。

《苹果日报》报导,行政院长张善政今日(2/7)到台南新楼医院探视地震获救者时表示,维冠大楼倒塌后发现梁柱间塞着色拉油桶与保丽龙,他强调是「不正常的、不应该有的」,并扬言若发现有偷工减料会协助台南市政府追究责任。

《联合报》报导,台南市政府昨日邀请土木技师公会派员到场了解,初步判定是因为一楼几乎打通造成耐震度不足,初步也无法看出明显偷工减料的情况。

公会理事长郑明昌表示,整栋大楼往东倾倒,而大楼东面刚好是整排店面,由于一般店面墙面与梁柱都少,支撑力可能不足,这个情形和九二一大地震中许多倒塌大楼一样,都是一楼几近打通的「软脚建筑」。

至于部分结构填塞汽油桶,民众质疑建商偷工减料,郑明昌则是表示汽油桶并非放在梁柱里,应该不影响结构安全。南市工务局则是表示维冠金龙大楼从未被列为危楼。

针对色拉油桶工法一事,《中国时报》报导,具地震工程和建筑结构专长的成大教授姚昭智表示,这是建筑界普遍为了是要让梁柱增胖,增加美观,和节省混泥土减重的做法。业者只要有依结构图施工,即没偷工减料问题,加上921前的建筑法规也没规范要使用135度弯度的箍筋,那时候也还没在使用续接器,因此目前就断定维冠偷工减料,过于武断。加上这次地震的震波周期比较长,高楼易引起共振作用,因此震波周期,未来的建筑法规必需增订。

《自由时报》报导,大叶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台科大营建博士黄俊熹受访时根据既有新闻消息为基础解读,认为桶子「所在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是在「结构」的位置就非同小可;如果是在装饰柱或装饰墙内,则应是为了减轻重量设计成空柱或空墙,但柱子空的比较不好施做,厂商施工时便宜行事,「偷工未必减料」。

他指出,维冠金龙大楼是「脚断掉」横向倒塌,问题可能出在该大楼的基础和地质交接的地方,有可能是基础设施不当,安全系数恐不足,因为附近只有维冠金龙大楼倒塌,人为因素肇祸的可能性较高。

在社群媒体发达时代,已经陆续有来自各方面的资料曝光。刘木贤建筑师就在其脸书上公布维冠大楼的副本图,并有专业建筑师在其下留言表示这栋大楼的设计是「相当不利的平面柱位配置,只有两排柱子,若其中一排失败就会造成倾倒了」,并直言「这栋大楼似乎本身就是结构系统高风险的大楼」。

此外,在建筑改革社的社团中也出现多篇来自建筑界的说明,其中一篇出自「Apple
Union艾波学院」的贴文指出,台湾位于地震带,减轻建筑物自重是降低受地震力影响的好方法,因此在这类事件发生时,需要确认所在位置才能厘清肇事原因。

曹登贵建筑师则是在其脸书上表示,装饰性圆柱中的色拉油桶是形抗结构,是一种节省材料也对结构强度没有负面影响的构造设计作法,学理是透过结构体的形状增加断面模数。混凝土构造中的保丽龙块,在与主要结构行为无关的部分使用,可以让装饰造型被塑造出来,同时自重较轻而不会因此造成结构过多的负荷,是一种合理的工法。

(新聞來源:thenewslens.com/article



「維冠」梁柱爭議 建築師列4點說明

台南维冠金龙大楼倒塌,造成数百人无家可归,在倒塌的现场有人发现梁柱中出现色拉油桶、保丽龙,甚至还有救灾人员认为是「箍筋角度不足」,对此有建筑师提出4点说明。

建筑师曹登贵在脸书发文「关于保丽龙块、色拉油桶、135度箍筋与错层搭接」,列出4点「厘清几个工程上经常被误解的事情」,表示希望可以藉此减少非建筑工程专业的朋友过度紧张恐慌,有较正确的工程常识。(叶国吏/综合报导)

以下为建筑师曹登贵提出的4点说明:

一、装饰性圆柱中的色拉油桶?

形抗结构是一种节省材料也对结构强度没有负面影响的构造设计作法,学理是透过结构体的形状增加断面模数。例如,小时候把纸反复折成折板,柔软的纸张上面竟然可以放置小文具,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证,另一个就是将纸张折成圆筒,纸圆筒也会产生强度,纸圆筒中心完全中空,但纸管上面可以放置物品,圆柱中间放置色拉油桶可以将圆管空间塑形出来,同时减少拆模成本也减少混凝土柱的自重。这处理直径较大的装饰性圆柱中也不算少见的合理作法。

二、有关混凝土构造中的色拉油桶以及保丽龙块?

基本上,位于主要结构处的主筋配置的密度相对较高,通常不太容易也不太可能出现保丽龙或色拉油桶。但是装饰柱或装饰性造型的部分,这些与主要结构行为无关的部分,用色拉油桶或保丽龙,可以让装饰造型能塑造形体,但较少重量不会因此造成结构过多负荷,是一种减少自重的设计手法。灌浆后无须拆模也节省预算,逻辑上就是为了把混凝土体积排除。这是一种合理的工法,因此是不是偷工减料、算不算豆腐渣工程要先核对结构图说,不该未审先判。

三、关于端部135度箍筋与端部90度箍筋?

135°箍筋弯钩的做法规定,主要是为了地震发生时,箍筋可以联系住两端的主筋。减少地震反复拉扯松脱的风险。但是,921地震之前,建筑法规对于箍筋的间距、端部角度还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就当时的时代背景,箍筋两端以90度做弯钩来钩系两端主筋是常见普遍的做法,并未违法。当然今时今日,我们已经有135度弯钩箍筋这样的概念与规定,现今结构图上的基本规定与工地的作法均多已是135度箍筋的作法。

四、混凝土柱的钢筋接续作法,关于齐头式搭接与错层搭接?

混凝土柱中的钢筋主筋搭接方式应以错层搭接的方式而不该用齐头搭接,无论是否有使用钢筋续接器。原因是只要不是一体成形的钢筋,续接处或搭接处的抗拉强度就不是整体一致,无论抗拉性能更强或更弱,齐头式的接续都会使应力集中中同一个断面,错层搭接才能使柱的强度较均匀。这也是目前工地的标准动作。

(資料來源:appledaily.com.tw/realt





我还以为,在追求科学理性的知乎,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先上网看一下专业的人是怎么讲的,这是一个基本动作呢^^原来遇到台湾,科学的态度就是这样啊^^

不要嘲笑台湾楼房水泥柱里的色拉油桶。这是台湾的秘密武器,跟东京湾下的山西煤是一个作用。台湾盛产油棕榈,却从不用自己的油,只从大陆大量购进一桶桶金龙鱼和鲁花。一旦XX突袭台湾,台湾人就会从每家每户的水泥承重柱里掏出色拉油桶,把色拉油倒在路面上,XX的坦克和运兵车就全打滑了,寸步难行。螳臂也能当车,用手轻轻一推,XX连车带人就吱遛吱溜全滑到海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