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專欄】完美融入生活反變無視 港金融科技落後只因「陌生」?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10608

【曾俊華專欄】完美融入生活反變無視 港金融科技落後只因「陌生」?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6/08 13:50

分享:

分享:

【曾俊華專欄】完美融入生活反變無視 港金融科技落後只因「陌生」?

金融科技(Fintech)無疑是近10年最炙手可熱的發展領域,由虛擬保險、支付平台到加密貨幣,全球湧現出色的金融科技獨角獸。有不少人婉惜香港原是亞洲區內傲視同儕的國際金融中心,何解金融科技發展卻大為落後?我覺得其實不需要太灰心,因為金融科技早就融入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不自知,才因而感覺「陌生」。

【未來還可以點變? 做先行者改變遊戲規則:按此

金融科技早已融入生活

每日早上,香港人都會用八達通「嘟」一份早餐,然後擠進公共交通工具去上班。而上班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是收到新一份糧單,於是急不及待在午飯時間走到櫃員機撳錢,在排隊的過程中上網購買心儀已久的小禮物,好好犒賞自己。

環顧我們的日常生活,從人人一卡在手的八達通(始於1997年)、方便快捷的網上購物(始於1984年)、到每日使用的信用卡(始於1958年)和自動櫃員機(始於1967年),每一樣都已經有着逾20年,甚至逾半世紀歷史。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毫無疑問每一間銀行、保險和金融機構都必定已廣泛使用金融科技。反倒要回歸到沒有金融科技的時代,才是不可能的任務。

曾俊華相信金融科技早就融入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簡單如用八達通「嘟」一杯咖啡,只是不自知,才因而感覺陌生。

因此,每一個香港人其實每一日都在運用金融科技,只是不覺得這些就是「金融科技」。這樣說來,這些金融科技其實就正正是最成功的金融科技,因為既有用又易用,才能完美融入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亦同時,這一種不自知亦成為窒礙香港人使用金融科技的最大阻力:因為陌生而卻步。

必定會後來居上

至於怎樣可以令到更多香港人接受新興的金融科技?我覺得並不需要太緊張,因為這個是未來趨勢,相信隨着出生於科技世代的人愈來愈多,必然會令本地金融科技普及化。

著名美國教育遊戲專家Marc Prensky在2001年用「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來形容出生於數碼世代的人,因為他們自小就浸淫在網上世界之中,從網上找尋自己所需要和喜歡的資訊是與生俱來的本領。而另一邊廂是「數碼移民」(Digital Immigrants),成長於網絡誕生之前,現在為了生存必須學習上網作為第二語言,就像移民到外地生活的人必須適應新環境那樣。

而在這一個時代下,自願學習的心境至關重要,因為無論在網上或是現實生活中都有着更繁多的新聞和資訊。我們不可以盲目接受和相信,而是需要經過自行篩選、消化、作出最佳選擇。

不自知成為窒礙香港人使用金融科技的最大阻力:因為陌生而卻步。

以Bowtie做例子,如何讓大家接受虛擬保險,不過是一路走來時認真了解不同人的需要,再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有人堅持一定要使用公立醫療服務,亦有人想要多一個選擇,在公立醫療服務以外同時存在選用私家服務的可能性。兩者都是大家的選擇,我們都給予尊重和理解,Bowtie可以做的是通過自願醫保給予大家多一份選擇。

我見到Bowtie的客戶平均年齡只有3、40歲,而在未來這一班年輕人亦蛻變成大人,然後我們會再迎接更年輕的一群3、40歲客人,日後會愈來愈多人選擇以網上方式投保、核保、索償,這是必然的進程。而當這一些需求持續增加,同時亦會吸引更多不同機構提供這方面服務,反映着香港在金融科技熱潮上要後來居上,只是早晚的事。

 

作者簡介:

任職政府35年、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劈炮唔撈」後,熱心參與不同活動。近年作為Bowtie的資深顧問,他的願景是所有香港人都能夠得到保障,真正走進自保時代。他創辦了非牟利機構「薯片叔叔共創社」,亦是商業電台音樂節目主持人及喇沙書院的劍擊教練。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曾俊華 Bowtie資深顧問

欄名 : 怎樣說未來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