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是門好生意!揭祕全球3大機構如何操作榜單|天下雜誌

大學排名是門好生意!揭祕全球3大機構如何操作榜單

每年世界大學排名公布,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但你瞭解泰晤士、QS、上海交大的主流排名機構,是如何衡量一所大學的嗎?台灣高教政策從過去的5年500億計劃,轉向如今的深耕計劃,為什麼要把「拚世界百大」從計劃目標中撤下?

大學排名-泰晤士排名-QS-上海交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其他

「清大泰晤士排名首度掉出400名!」、「台大從10年前的115名下滑至現在170名」、「頂大拿國家這麼多資源,怎麼離世界百大愈來愈遠?」每年世界主要3大大學排名公布,是國人最關注高教領域的時刻,無不引頸期盼,並以此衡量大學的辦學品質。

這股風潮除了來自亞洲文化對排名的熱衷,更多是由政府帶頭而起。2006年起,教育部陸續推動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又稱5年500億計劃),明定「10年內至少1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大」,將資源集中在有潛力「邁頂」的理工醫農大學身上,配套的「獎勵教學卓越計劃」也引導大學教授朝世界大學排名的要求靠攏。

直至現在,雖然去年上路的「高教深耕計劃」已淡化「前進世界百大」的成分,台灣民眾對於每年泰晤士(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QS、上海交大等大學排名的公布,還抱持著儀式性的追尋,以此調整對各大學、台灣高教環境的印象分數。

但很少人了解世界主要大學排名機構如何運作,以及各家排名的指標與權重。大學排名到底是如何排出來?它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一味追求指標就能提升大學的品質嗎?從《天下》的調查結果來看,顯然並不盡然如此。

QS大學排名:學校的名氣很重要

談到大學排名,多數人心中浮現的不外乎QS與泰晤士排名,卻不熟悉這兩家機構其實曾為一體。

廣告

2004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報刊與QS高等教育調查機構還是同一個組織,他們發布的「THE-QS大學排名」透過高比例的同儕評鑑,產生有別於「上海交大排名」只使用次級資料的結果,而享有國際權威。兩家機構在共同經營6年後拆伙,獨立成今天人們熟悉的泰晤士報大學排名以及QS大學排名。

QS公司全名為Quacquarelli Symonds,是英國專門經營教育及升學、就業的公司。在與《泰晤士報》分家後,在2010年宣布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朝鮮日報》、英國《太陽報》合作,發布世界大學排名。

 

QS排名的指標有6項,其中學術聲譽與雇主聲譽都是透過調查獲得,合計共佔一半的比重,雖較為靈活、有參考性,但也備受爭議。以學術聲望調查而言,由QS發問卷給全球學術界,雇主聲望調查則來自畢業生工作的企業。

廣告

長期研究大學排名的台大圖資系教授黃慕萱認為,聲望調查對世界有名的大學較有利,「對台灣的本地大學,校名有『台灣』兩字的更有利,外國學者比較容易認得。」

黃慕萱有一次參加研討會,與某一排名機構的負責人搭同一台車,好奇詢問對方「台灣的成功大學怎麼沒上榜」,雞同鴨講一陣後,才知道對方將「成功」與「長庚」搞錯了——足以見得,距離歐美文化圈較遠、知名度較低的台灣,在聲望調查中屈居劣勢。

至於教師論文平均被引用率,QS排名採取Scopus資料庫的數據,而師生比例、國際師資佔比、國際學生佔比等項目數據,都是由各大學提供。研究大學排名的台灣教育評論學會理事、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黃政傑表示,「過程中有很多可操作空間。數字該怎麼報,有很多可能性。」

廣告

台灣的大學在QS的排名較其他排名穩定,台大維持在70名上下、清大約160名、交大約200名、成大約230名;台科大進步較多,從2011年的371名來到2019年的257名。台科大校長廖慶榮認為,這與該校近年積極經營國際化有關,影響國際化指標與聲望調查,「東南亞、中南美洲、歐洲、非洲,聽過台科大的人很多,」他說,目前台科大是全台碩博士外籍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THE排名:重視大學研究能力

2009年分家後,THE排名採取13個指標來衡量一所大學的競爭力,可歸納成5類:教學、研究、研究影響力、國際化程度和知識傳遞。進一步觀察,研究與研究影響力(論文被引用率)兩項指標加起來高達60%,可見THE十分看重大學的研究能力。

廣告

相較QS有一半的資料來自聲望調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雖然也有聲望調查,但教學聲望(15%)與研究聲望(18%)加起來只有33%,以降低主觀意見的佔比。不過在2011年還是鬧了笑話,根據《科技政策觀點》針對泰晤士排名的研究,因國外學者當時不易分辨台灣某些學校與中國同名學校的差別,導致台灣的大學有4所進入世界兩百大,清大還取得107名、比台大115名更高的佳績。

 

這樣的「榮景」在改正後便不再出現。目前,台灣的大學只剩台大在200名內,其餘都在300名後。由於THE整體評估學校比QS多,又看重台灣量體相對劣勢的研究指標,因此在這份榜單的成績通常比QS落後數百名不等。

廣告

與QS排名類似,THE的師生比、國際生、企業收入等數據也是由各校自行提供,根據THE給《天下》的回覆,「大學機構提供數據時都要簽署合約,確保他們已閱讀THE條款,提供的是正確的數據。」

但黃慕萱表示,這些排名機構要驗證資料真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通常是各校填報的數字出現巨幅波動的異狀,才會要求學校提出解說。

經過多年經營,QS與THE都發展出主排名以外的其他排名事業,如區域排名、領域排名,為蓬勃發展的商業機構。

上海交大:延攬夠多世界級菁英,排名就能衝高

除了廣為人知的QS與THE排名之外,也有不少人曾聽聞「上海交大」排名。

它起源於2003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研究院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y,ARWU),被視為大學排名的濫觴。其後為求公正性,該排名在2009年改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評比與發布,獨立於學校與政府機構之外。

不過,由於前身來自上海交大,上海軟科公司也由上海交大教授創立,多數人依舊稱ARWU為上海交大排名。

 

上海交大排名的特色為「所有數據皆使用次級資料」。換言之,他們不進行任何量化或質化調查,排名由6項指標構成,相對重視論文發表,以及校內教師、校友是否獲得學術界獎項。

其中「校友」的定義,是看獎項得主是否在該校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並根據獲獎年代來調整權重。例如,它認為1950年畢業及2010年畢業的校友與母校的關聯程度,應有所差距。這樣的權重計算方式,同樣適用於教師得獎部份。

在高被引學者人數的指標中,採計的是前一年度的Highly Cited Reserchers名單。發表在頂級期刊《Nature》或《Science》的論文篇數,只採計前5年,且根據作者是獨立完成論文,或是擔任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順序來調整權重。整體論文發表篇數計算前一年發表並收錄於SCI或SSCI期刊索引資料庫中的期刊論文。

考量每所學校規模不一,最後的「師均表現指標」將前面的5項指標除以一所學校的學術人員數量,資料來自各國教育部等機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大排名使用的論文發表篇數資料、高被引學者名單資料,皆來自Web of Science資料庫,因此排名受單一資料庫影響較大。

由於上海交大排名看重知名獎項,台灣高教的條件難以打進前段班。《科技政策觀點》一篇談上海交大排名的文章,即指出中國醫藥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加強延攬高被引學者策略奏效,在上海交大排名高被引學者指標中分數較高,中國醫的整體排名也從2012年的400至500名,進步至2018年的225名,在國內排行僅次於台大。

由於資料都來自網站或資料庫,並沒有調查的成分,普遍認為是爭議最低的排名,但參考性也因此受限。

排名操作空間大 

雖然排名機構皆公布所採用的各項指標與比重,卻從不公開如何計算出數字,也成為這些機構的重要獲利來源。清大研發長曾繁根明白指出,「它不告訴你,但它可以輔導你。」

成大研發處助理研究教授薛家明也提到,排名機構很常舉辦各種不同的研討會,參加費用都不便宜,「我們三不五時就會收到一些推銷訊息,教你怎樣了解排名,並提升排名。」

根據THE官網與其給《天下》記者的回覆,除了研討會,販售書面參考資料、專人諮詢服務與軟體等都是該公司提供的商業服務。至於教學內容,一位接觸過的台大教授舉例,「像是教師數怎麼算?把兼職、客座也算進去,可能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THE推出的軟體名為Data Points,「你可以反覆去算,把學校的資料用各種模式套進去,看怎樣成績會最好,買一年軟體的費用可能要上百萬台幣,」曾繁根進一步解釋,這類型的軟體並不是買了就好,還需要專人長時間研究,學校甚至必須成立專門的單位。

「在這樣的趨勢下,清大未來可能也會成立相關部門,」曾繁根感嘆。

QS的商業模式除了研討會,還有各式各樣的活動(Events),例如全球MBA機構參訪,同樣所費不貲。另外,該公司推出的QS Stars評級系統,也是廣為人知的商業手法之一。

QS Stars系統於2012年正式上路,由各大學支付費用,讓QS針對不同項目為他們評定星等。2012年紐約時報曾報導,愛爾蘭利默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付了審查費9850美元(約29.6萬台幣)與年授權費6850美元(約20.6萬台幣)後,可以對外公告自己是QS認證的「基礎設施、教學、學生互動、國際化」方面的5星級學校。

雖然QS強調星等與排名無關,學校無法花錢購買排名,但歐美許多專家與學者認為其中涉及利益衝突,購買星等的現象也曾被《紐約時報》專文批評

至於聲望調查,也有利可圖。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指出,排名機構的網站請學者選填印象中的好大學,「但有付費的學校可能就會出現在下拉式選單,沒付費的就沒有,或排得較後面。」(責任編輯:李郁欣)

■ 文章未完,請繼續閱讀下一篇:衝世界大學排名,是毒還是藥?彭明輝:變炒作研究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