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平(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吕爱平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
展开5个同名词条
吕爱平,1963年7月3日出生于江西都昌 [13]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拓展),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岑尧宽岑碧泉纪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主任,香港浸会大学整合生物信息医学和转化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 [1] [5]
吕爱平于1983年12月获得江西中医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7月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学位;1992年获聘为副研究员;1997年7月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学位;1997年获聘为研究员;1999年—2002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2002年任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7];2006年—2016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3];2007年—2017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4];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2012年2月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Dr. Kennedy Wong冠名讲座教授,7月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关节炎研究所所长;2014年12月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2019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2020年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关节炎研究所名誉所 [2];2022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3];2023年8月任香港浸会大学校副校长 [5]
吕爱平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和药效评价方法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0 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Medicine等 SCI 收录论文,获PCT和国家发明专利60 余项,编写著作30 余部。 [9] [25]
中文名
吕爱平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西都昌
出生日期
1963年7月3日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2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学    历
研究生
学    位
博士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63年7月3日,吕爱平出生于江西都昌。 [13]
1978年12月—1983年12月,就读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4月—1991年10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92年,获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9月—1997年7月,就读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4月—1996年8月,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7年,获聘为研究员。
1999年—2002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
2002年,任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7]
2002年—2006年,任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公司(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长。
2006年—2016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13]
2007年—2017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4]
200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
2012年2月,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Dr. Kennedy Wong冠名讲座教授;7月,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关节炎研究所所长。
2014年12月,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2019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
2020年,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关节炎研究所名誉所长。 [2]
2022年,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3]
2023年8月,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 [5]
吕爱平吕爱平吕爱平吕爱平吕爱平吕爱平
吕爱平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吕爱平研究领域主要为疾病证候分类与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骨与关节疾病的新药开发,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机理等。 [2]
吕爱平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学、病证结合研究,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以及与干预效果关联出发,探索了基于病证结合的治疗策略和新药研发策略,从理论和运用层面丰富了病证结合理论。 [4]
自1987年以来,吕爱平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研究对象,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围绕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了RA中医证候分类规则、方法和意义。 [7]
  • 学术论著
截至2022年5月,吕爱平已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包括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评论·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生物信息学简讯(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药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当代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 Today)》等SCI收录论文400余篇,H Index: 67 [15];截至2023年3月,吕爱平已编写著作30余部 [1]
  • 平台建设
2006年,吕爱平协助王永炎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6]
2012年,在吕爱平的倡议下,成立了香港浸会大学罗守辉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 [11]
  • 科研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吕爱平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和香港RGC项目累积57项,参与战略规划研究项目17项。 [2]
  • 发明专利
截至2021年11月,吕爱平已申报药物相关发明专利95项。 [2]
  • 科研奖励
截至2021年11月,吕爱平已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奖励50余项。 [2]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2014年
雷公藤活性成分的抗风湿病情改善作用及机理研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9年
病证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17]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
疾病证候分类新方法及其应用 [18]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 人才建议
吕爱平建议由卫生部和教育部牵头,组织中国西医和中医科研、教育、医疗机构的科研人才,建立国家级中西医结合医学科研机构。集中具有生物医学背景又对中医有兴趣并了解中医药的优秀人才,开展具有中国新医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开展西医学习中医活动,特别是组织高水平西医科学家进行基本的中医理论学习,为开展中国新医药学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21]
  • 指导学生
吕爱平指导培养的学生有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李晓冰等。 [22-23]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1年—2002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
2004年
江西青年科学 [7]
2006年
十五期间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7]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年
中国标准创新“突出贡献奖” [1]
2018年
行政长官公共服务奖状 [1]
2020年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19]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2年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3]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07年—2014年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4]
2008年3月—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 [16]
2009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 [11]
201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 [16]
江西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4]
北京(国家)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4]
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14]
中国医疗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 [1]
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主编 [1]
《Phytomedicine》副主编 [1]
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检查员 [2]
国际中医药规范化研究协会主席GP-TCM RA主席 [2]
香港食品卫生局研究委员会委员 [2]
香港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委员 [2]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委员 [2]
香港中药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委员 [2]
澳门科技基金项目顾问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四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4]
故宫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5]
世界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 [5]
国际中医药规范化研究会主席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7]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 [7]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7]
江西药学会常务理事 [7]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 [7]
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大会科学委员会常务主任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
香港理工大学(Hongkang Polytech University)客座教授 [7]
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编委 [7]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 [7]
中西医结合学报》编委 [7]
《药品评价杂志》编委 [7]
《Chinese Medicine》编委 [7]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8]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中医名词术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
香港RGC生物和医学委员会委员 [8]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吕爱平是系统医学和适配子转化医学及药物研发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是中医诊断标准化的领军人物之一。”香港浸会大学评) [11]
“吕爱平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成就,是中国中医药学领域的泰山北斗。”(中国网·海峡频道评) [12]
“吕爱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海中医药大学评) [3]
“吕爱平在精准医学和系统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评) [6]
“吕爱平是中国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中国江西网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