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瑞秋(在台瑞士留學生)

上個禮拜定居在瑞士的大哥在我們家庭群組裏傳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太意外(?)的訊息:「對了,瑞秋,我們還沒告訴妳。媽媽和我確診了」。

我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感到恐懼,又很矛盾地覺得,在歐洲經歷第五波疫情,又收到不少朋友都確診過的情況下,這種消息似乎很不幸地在全世界(除了台灣)都是一件眾人習以爲常的事。

Omicron 來了!台灣新增 4 例,國外確診更是狂飆

最近桃園機場群感染新確診人數中,已有 Omicron 變異株感染者(編按:1/7 疫情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台灣境外進入 138 名 Omicron 確診者、本土 7名)。Omicron 傳染力高,台灣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排除隨時可能提升防疫警戒。但同一時間,全世界,無論是亞洲、南美洲或歐洲,許多國家都正在面臨病例狂飆的嚴峻情況。

就在幾天前(1月4日),美國一天内確診人數將近了 1 百萬人,同一天法國累計了 27 萬確診,英國 20 萬人確診。但在可怕的數字背後,Omicron 變異株本身有多可怕呢?

在我大哥傳了被感染的訊息之後,他還調皮地附上了一個笑臉的表情符號,在群組裡的家人沒有太理會我慌張提出來的疑問,繼續閑聊家常。我鬆了一口氣,他們的反應和後續的訊息往返,大概是讓我安心家人沒有生命危險,大家雖然確診了,但還是平安無事度過居家隔離的期間。

聖誕節前 Omicron 變異株出現,歐洲各國更新防疫措施

去年 11 月一開始,我的 Whatsapp 上面照舊出現了在每年這個時候該出現的新群組:所有親戚正要開始約大家方便的時間,聚會慶祝聖誕節。

沒想到,11 月底 Omicron 變種病毒來襲,疫情下的第二次聖誕節氣氛,被病例飆升破壞。英國 12 月公佈的報告指出,雖然 Omicron 的危險性似乎比 Delta 弱三倍,但傳播力高,準備過聖誕節的歐洲各國,爲了因應第五波疫情和新變異株,只好加强防疫措施。

瑞士當時也不例外地加強防疫措施,從 12 月 20 號開始,實施進一步「私人聚會最多人數」的限制措施。若有出席至少一位沒有接種過疫苗或沒有「感染新冠病毒後並已痊癒」的人,人數上限為 10 個人,若所有出席的人已接種疫苗或已感染過且痊癒,最多可以聚會 30 個人。

因爲我有的家人沒有接種疫苗,就遵守了前者的規定。大哥一如往常專程開車回老家,和全家人聚會。聖誕節剛過完第二天(12/27),他醒來感覺比較沒有精神,頭又痛,但他不清楚,到底是因爲在過完節後生病,還是新冠病毒找上他了。

他先在家中做了一次快篩檢測,結果是陽性,立刻預約做 PCR 檢測;隔天早上,他前往最近的藥局,又做了一次快篩並確定結果陽性後,藥局就幫他做了 PCR 檢測。同一天晚上,他就收到了簡訊,得到確診的結果。他點進了官方的連結填寫表格,回答有什麽症狀以及前幾天近接觸過誰等問題(近接觸的人定義爲 1.5 公尺以内接觸至少 15 分鐘的人)。從收到結果的那天起(12/28),他開始進行 10 天的自我居家隔離。

頭幾天,大哥感覺頭痛,又好像感冒了,全身無力,比平常沒有精神。雖然那幾天沒有常咳嗽,但每次咳嗽,會有一種喉嚨被刀刺的疼痛感,但整體來説,都算輕症。他確診前,已經在 6 月和 7 月打兩劑疫苗。老家的母親和另外一個哥哥,都是聖誕節時大哥近接觸過的人,在大哥確診了以後,他們也被連繫、確認確診並通知後續的隔離程序。根據新規定,已接種疫苗的人可以免隔離,但因爲他們那幾天都在同一幢房子裏面,三個人就同時開始居家隔離。

快要結束隔離倒數幾天,大哥已經好了,被感染的母親和其他親戚,無論有沒有打疫苗,也都以輕症度過了隔離期。隔離結束之後,他們沒有再作檢測,便可解禁自行進出了。在瑞士,若症狀已解除並自我檢測檢驗結果陰性,就可以在第七天自行結束隔離。在被確診的同時,他們也獲得了有效期一年的健康通行證(COVID certificate)。已接種疫苗或感染後已痊癒的人,可以使用健康通行證自由進入一些室内公共場所(如餐廳、電影院等等),這是瑞士政府從去年 11 月初開始實施的制度。

瑞士可能一半人口都會感染 Omicron

1 月 6 日,瑞士病例已超過 3 萬,目前新增確診人群中有 60% 為 Omicron 感染者。瑞士專家預計,再過幾個禮拜,全國可能一半人口都被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指,瑞士 14 天內 10 萬人的新增病例為 2320 人,是全歐洲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比鄰國意大利(1661)、德國(487)以及奧地利(426)還要高。

瑞士 8.6 百萬人口中,有 67% 已接種兩劑疫苗。雖然瑞士病例飆升,但政府的加嚴程度還好,當地新聞傳播,也許政府是想藉由 Omicron 變異株這一波疫情,讓人民感染後直接產生集體免疫力。

根據巴斯德研究院(Institut Pasteur)的研究,Omicron 病毒雖然感染率高,但危險性低,按照南非和英國的資料,住院風險相對 Delta 低 50 到 80%。法國衛生部長因此幾天前(1月 3 日)聲稱,這可能是疫情的最後一波,並因這一波會讓我們得到集體免疫力。

Omicron比較不嚴重的原因,是因爲病毒不侵入肺部,感染集中在呼吸道上面(鼻子及喉嚨)的特徵,才有專家稱,可能接下來的確診病例會列入為一般季節性流感。歐洲各國政府也在思考,要趁「比較不危險的」變異株,讓這一波疫情使讓人民得到全面的免疫力,還是加强措施,避免住院率狂飆。

但同時,比利時公共衛生教授 Yves Coppieters 指出,目前還很難説。因爲還不清楚對Omicron 所產生的免疫力可以維持多久,何況光 2021 年就出現了五種新的變異株,很難對2022 年下太樂觀的結論。不知全人類跟 Omicron 的戰爭會在今年持續多久,但我很慶幸我的家人都平安康復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推薦閱讀

「這可能是最後一波疫情」——看到 Omicron 確診別驚慌!科學家:感染數飆高非「傳播率」增加導致

【我們親還是不親?】比決定打不打疫苗還難,疫情下「法式問候」成了總理級的難題

【囤積的疫苗趕得上「突變」的病毒嗎?】讓 Omicron 趁隙出現的原因不是南非,而是富國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