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鼎:樓市減辣及時雨 拼經濟從引進企業開始 - 20231101 - 觀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觀點

周浩鼎

周浩鼎:樓市減辣及時雨 拼經濟從引進企業開始

【明報文章】今年這份《施政報告》,實在感謝李家超特首從善如流,採納我們民建聯不少建議,最大的亮點是適時調整樓市辣招稅。這樣對於整個香港樓市經濟也是及時雨,相信有幫助到本港市民釋放購置物業的購買力,滿足本地市民置業的需求。正如筆者一直提出,今天整個環球經濟的狀况,跟10多年前開始推出樓市辣招的景况已完全不一樣,制定政策亦應因時制宜。

政府亦採納了我們民建聯就外來專才「先免後徵」的安排,這能提供誘因令他們在香港置業落地生根。能夠穩住外來專才,在這裏長期提供貢獻,對於吸引企業在港設區域總部,亦必定有所幫助,亦有利於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

此外,筆者早前聯同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推出本人第三份新型工業化倡議書。自2021年第一份開始,本人提出再工業化倡議書,筆者衷心感謝李家超特首及孫東局長,採納了我們過去不少建議,特別是把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設百分比指標,2032年要達至5%,這是前所未有的。

這次筆者的第三份新型工業化倡議書,倡議設立統一對口單位,助引進的製造業企業能成功落戶香港。簡單來說,香港已經進入引進先進製造業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確需要更多外來企業,去支撐整個創科及先進工業的發展。然而在過去,香港由於長期偏重金融及地產業等,已經多年少有涉足工業發展。

耗時奔走各部門 打擊落戶意欲

對於要引進外來先進製造業,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到企業決定落戶香港的考慮因素。其中,當地政府的配合程度、如何協調梳理應對各部門要求、有沒有為成功投入生產運作提供明確時間表,這些都是企業會考慮的重要因素。對於商界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天不能夠成功開業,就等於每天在消耗成本。

筆者從業界中了解到,在過去,一些現存的工業持份者,往往在不同部門,包括地政、房屋署、環保署、消防處等不斷奔走,要得到它們的批准,過程中耗時甚長,而且往往帶着相當不確定性。如此的困境,是會打擊商界落戶香港的意欲。

對比下來,筆者早前有不少機會走訪內地城市,例如到珠海考察,便知悉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為引進製造業落戶,政府會承諾協調處理各部門對企業的要求,並明確提供時間表,例如承諾企業由提出申請一年之內,便能夠投入運作。這種高度協調的優勢,實在對企業存在相當吸引力。

盼「新型工業辦公室」助企業應對

政府當局已設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筆者也欣喜,較早前引進辦宣布成功引進約30家知名企業落戶香港,這畢竟也是一個里程碑。然而就發展新型工業來說,我們了解到,並非每一個先進製造業企業,也能夠被定義為重點企業,有些儘管充滿潛能,然而不一定屬於引進辦照顧的對象。再者,引進辦的功能,更多在於照顧各類重點企業、它們在香港的各項需要,但就並非擔當統一對口單位,去應對處理各部門的批准申請。

因此,筆者在今次第三份新型工業化倡議書重點提出,必須成立統一對口單位。欣悉今次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筆者將和政府繼續溝通,明確辦公室的職權,盼能切實幫助企業應對各部門,包括地政、房屋署、環保署等,避免部門間互相推搪的狀况。

雖然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一國兩制天然優勢,然而面對環球整體經濟仍然疲弱、利率高企等因素,香港要拼經濟,需要比以往提供、付出更多的誘因及措施,去爭取外來投資及企業。

總的來說,今年施政報告內容豐富、廣納眾議、積極務實。對比李家超特首去年第一份施政報告,有不少範圍也有跟進發展及優化。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目前完善選舉制度後,具備良政善治的條件,李家超特首必能帶領香港拼經濟、惠民生,續創新局面。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周浩鼎]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