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 - 最新文章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碳水化合物

醣類(Carbohydrate),指的是一系列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或者其衍生物的總稱,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於自然界。 --來自 維基百科


最新文章

2024/05/11 | 潮健康

母親節蛋糕如何送進媽媽心坎裡?這三種「最肥蛋糕」千萬要慎選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想要贈送糕點甜品聊表心意的朋友們,要注意慎選蛋糕的種類,太甜、添加物過多的蛋糕,只會讓媽媽收到「一肚子的熱量」!今天就來幫大家詳解蛋糕的主要熱量來源,以及如何挑選母親節蛋糕避免踩雷。

2024/05/05 | BBC News 中文

比糖還甜、被視為是天然糖漿的「蜂蜜」,能成為糖類最終的替代品嗎?

蜂蜜的血糖生成指數比糖低,這意味著它不會很快提高血糖水平。蜂蜜比糖更甜,因此你需要的量可能更少,但每茶匙蜂蜜的熱量確實略高,因此最好嚴格控制份量。不過要注意,食用原蜜所帶來的營養價值微乎其微。

2024/03/24 | 精選書摘

《美味助攻!最強雞胸肉瘦身減脂食譜150選》:什麼是「蛋白質減重法」?雞胸肉有什麼過人之處?

每100g的雞胸肉有23.3g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是最容易取得的高蛋白食品。雞胸不但脂肪含量少,熱量也低,大約只有牛、豬肉的1/4~1/2,是減重的最佳夥伴。雞胸肉富含「咪唑二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可以消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和抗老化。除此之外,雞胸肉含有「幸福賀爾蒙」,也就是血清素的原料「色胺酸」,因此也有減輕壓力和助眠的效果。

2024/03/06 | 中央通訊社

6孕婦就有1人「妊娠糖尿病」,營養師點名貢丸、甜不辣、豬血糕等「高碳水陷阱」

不少食物看似安全卻隱含大量澱粉,營養師吳芃彧舉例,炒米粉、綠豆本身就是澱粉類,甜不辣、貢丸、豬血糕則在加工過程加入大量澱粉,此外山藥、玉米、蓮藕,也是「假蔬菜真澱粉」,糖醋排骨、炸雞等裹粉再炸的料理,更是熱量炸彈;若經常外食,或有補充健保食品,提醒務必注意營養標示。

2024/01/14 | 精選書摘

《腸理》:俗諺「吃冷飯」是指待遇不好的意思,其實這樣吃反而能增加腸內菌的養分

冷掉的白飯裡抗性澱粉會增加。一般澱粉會經過消化酵素分解後被小腸吸收,但是變成抗性澱粉以後,構造就會變得複雜、無法靠消化酵素分解。於是,原本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和水溶性一樣可以成為腸內菌的養分,製造出有益我們身體的短鏈脂肪酸。

TNL+ 2024/01/02 | TNL國際編譯

西餐廳為何免費提供「餐前麵包」?醫師:提高血清素濃度,讓你點更多食物

攝取麵包會讓人的血糖飆升,然後再迅速下降,人們會因此感到更為飢餓,並點更多的食物。而血清素對額葉所造成的影響,則會降低我們的判斷力。因此麵包與酒精除了讓客人維持用餐的好心情、讓我們更容易餓以外,也使我們對食物的抵抗力減弱。

2023/12/23 | 精選書摘

《我的泡麵時光》:在澳洲打工度假之旅,我的時間以每周五碗泡麵的速度流逝著

重度嗜吃泡麵的自由作家&編劇.尹伊娜。以自身對於泡麵的熱愛、堅持,還有關於親情、友情及自我的人生回憶,連同被摺疊壓縮的乾麵塊一併放入滾水,摻入鹹酸甜辣的情感和調味包後快煮三分鐘。靜待麵體舒張、吸附鮮湯,一本口感Q彈有趣、湯頭層次豐富又充滿滋味的泡麵散文,即刻享用!

2023/10/11 | 歪脑|WHYNOT

當中國年輕人開始「吃草」:「白人飯」是健康飲食的新風潮,還是欲望降級的無奈?

白人飯的走紅,背後有年輕人對健康飲食的注重,有訊息時代不同國度飲食文化的迅速共享的現象,也有社畜們私人時間的碎片化,餐飲業商業化偏離膳食營養的問題。既有好的一面,又有無奈甚至糟糕的地方。當我們對年輕人每天只花幾分鐘準備一頓極簡飯食而皺眉時,也別忘了他(她)們選擇的是對健康負責的類型。

2023/07/13 | 精選書摘

《新陳代謝,所有你必須知道的事》:分解蛋白質其實相當耗能,這就是為什麼攝取大量蛋白質能幫助減肥

透過全面的解說與親切的叮嚀,德國健康專家弗洛伯斯教授邀請你探索新陳代謝的奧妙。你將會發現,新陳代謝是個懂得自我調適的系統。透過均衡的飲食及耐力與重量訓練,你可以擺脫你的健康困擾,逆轉過去對身體做的錯事,在人生下半場享瘦又健康。

2023/07/06 | Nuli APP

夏日減脂五大迷思:不能吃碳水、少量多餐、多做有氧,這些觀念正確嗎?

早些年曾經流行過雨衣慢跑減肥法、保鮮膜減肥法,透過不透氣的材質包裹住肌膚,使身體開始排汗,這樣的方法有效嗎?有些人會認為,多做有氧運動可以加快脂肪的燃燒,達到更佳的減重效果,但其實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會是更佳的解決辦法。

2023/06/23 | 愛料理生活誌

玉米筍是玉米小時候?料理熱量、營養分類差別比一比

玉米筍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含量相對不高,營養分類上則是偏向蔬菜類。喜歡吃玉米又怕不小心攝取太多的人,可把部分的量分給玉米筍,雖然玉米筍少了玉米顆粒的嚼感,但仍吃得到甜度和些許玉米味。

2023/06/15 | 照護線上

光吃保健食品不吃藥當心血糖更不穩,糖尿病患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可以嗎?

「新手糖友面對控糖鐵三角(飲食、運動、用藥)時,最容易有疑慮的就是用藥方面。」鄧昭琪衛教師說,「大多糖友都誤以為只要吃的健康、多運動,糖尿病就能改善。談到用藥常會擔心藥物會傷腎、傷肝。」另外,使用保健食品治療糖尿病並不是正確的觀念。

2023/04/27 | NOW健康

吃飽就想睡?這三類食物害你腦部缺氧,造成「食物性昏迷」

很多人吃完飯後,經常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念書或工作。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講師洪泰雄表示,這是食物性昏迷現象(Food Comas),在食用大量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與高糖分的食物後容易發生。同時攝取過多蛋白質也容易發生此現象。

2022/12/20 | 精選書摘

《狗狗長壽聖經》:碳水化合物之所以成為寵物食品常見原料,是因為便宜,而非健康

過去100年,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超加工狗食發明後,狗的非自願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就一飛沖天,而這並不適合牠的代謝機制。狗可以消化,也確實在消化碳水化合物,但問題不在這裡。跟人一樣,長期吃進精緻碳水化合物,已帶給狗狗不良的健康影響。

2022/12/03 | SuperFIT團隊

破解迷思:運動後馬上吃東西真的會變胖嗎?

聰明的大家可以從今天起拋開「運動後不能吃東西」的那種錯誤迷思,重新建立吃對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新觀念,才能在塑身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04/19 | 精選書摘

《食慾科學的祕密,蛋白質知道》:過度飲食是「為了」要維持固定的蛋白質攝取量?

本書是關於「食慾」機制的真相,作者以科學家對生態系統運作的熱情探究為出發點,輔以大膽假說與多種實驗,帶給讀者嶄新視角——不僅揭露不同物種的共同飲食規則,也探討人類在遠離自身的生物特性之後,付出了什麼樣的巨大代價。